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少年球员培养研讨会召开 赞助商青睐学校联赛

  昨天,成都市足管中心副主任陆军奔赴北京,应邀在中国足协主办的为期三天的足球青少年培养研讨会上发言,介绍并推广“成都经验”。在这次会议上,中国足协刚成立的学校足球工作组也正式与公众见面。中国足球在2008年全线溃败之后,体育总局在后奥运时代不得不对青少年足球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并正式开始与教育部合作。成都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在青少年球员培养方面取得较大突破的城市之一,也成为中国足球重筑这套系统工程的“参考对象”之一。

  体教配合 重拳出击

  参加这次会议的不仅有来自成都、青岛、武汉三地足协的代表以及中国足协的代表,还有来自教育部下属的大体协、中小学体协的代表以及总局群体司的代表。主持会议的是分管青少年足球的足协副主席薛立。她透露,中央领导对青少年足球发展非常重视,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将紧密配合,同时还将拟定一个青少年足球培养长期发展规划,在全国各城市逐步推广各级学校足球联赛。据悉,这套规划最终将上报国务院办公厅,最终以正式文件的形式下发到各地政府及职能部门,以此强力推动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发展。这个发展规划将得到首批4000万元人民币的资金支持,这批专项资金大部分将分发到全国首批20个学校联赛试点城市。

  这一步 成都早就迈出

  “足协又要在20座城市推广学校联赛,这会不会和成都前两年早就推出的中小学联赛有冲突?”对于这个问题,陆军认为是“只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不会发生冲突”。据他介绍,在体教结合方面成都早就走到了前面,特别是在加入“亚洲展望计划”后,成都青少年足球运动彻底走进学校,这得到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这次改革的力度很大,成都肯定将成为受益者,中小学联赛、青少年培训中心都能得到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这次参会,陆军还准备了几大摞材料,其中就包括青少年球员和教练培养必须“请进来、走出去”、足球培训中心走进校园等内容,据说很受足协官员青睐。据悉,在将德瑞培训中心直接办进棠湖中学之后,市足协今年还将在列五中学搞试点,将选拔出来的孩子直接分散输送到每个班级中。

  足代会 成都代表要发言

  虽然现在距全国足球代表大会还有一段时间,但中国足协早在去年年底就已通知成都足协,要求成都市足协代表在全国足球代表大会上发言,推广成都的经验。市足协主席辜建明昨天告诉记者,他的发言稿将以“公益足球与功利足球”为题,充分阐述成都足球的发展理念,“搞足球的必须改转变观念了,我们需要树立‘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意识。在不脱离国情的情况下,促进体教结合进一步开展,完善竞赛体系,坚持洋为中用,加强人本意识,最终让足球发挥出它应该承担的社会功能,成为城市发展的载体并促进社会和谐。”在很多圈内人士看来,此次足代会的影响力不亚于当年确定职业化改革的“红山口会议”。特别是在青少年足球发展方面,中国足球在痛定思痛后,将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优势,其核心就是体育总局与教育部的强强联手。

  前景

  大投入 赞助商青睐学校联赛

  在青少年中普及和发展足球运动是新任足管中心主任南勇的重要任务,在他的一手推动下,学校足球工作组正式成立。“谢亚龙时代”不受重用的足协老臣冯剑明负责工作组的日常事务,工作组的办公地点就设在中国足协主席办公室的旁边。

  体育总局日前决定从体彩公益金中抽取部分资金投入到青少年足球的普及和发展中。另外,阿迪达斯与耐克这两大主流运动品牌也分别拿下小学、初中、高中联赛的赞助项目。目前,从各方筹集的启动资金已达4000万元之多。据悉,早在2006年,作为中国之队装备赞助商的阿迪达斯就已经启动了一个“五年计划”,并率先在北京、上海、广州启动初中、小学的足球普及工程,随后成都等城市也先后加入。作为中超联赛赞助商的耐克,对学校足球同样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目前与大体联的赞助合同还有3年,有了精细的规划再加上资金、装备方面的雄厚实力,耐克对办好未来的高中联赛非常有信心。

  模式

  搞联赛 学校足球拒绝走老路

  此前,中国足协学校足球工作组计划恢复已停办了很久的萌芽杯、幼苗杯和希望杯这三大传统学校比赛。不过在昨天的会议上,各方代表认为这一计划的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最终否决了这一计划。“我们不走老路,我们要选择更好模式——学校联赛。”一名与会者当场表示。

  从2009年开始,除了此前已确定的以全运会和城运会为杠杆开展青少年球员的培养工作外,学校足球将成为多部门联合攻坚的重点。在总局的协调下,总局竞技司、群体司、教育部的相关司局、足协以及阿迪达斯和耐克这两大赞助商,共同组成了学校足球联赛工作组。目前,有不少的家长担心孩子踢球时间过多会耽误他们升学。在学校足球联赛工作组看来,这次学校足球联赛的方案可能会让家长们更感兴趣,因为在这个旨在拯救中国足球的方案中,对参加学校足球联赛的学生在升学等方面可能会有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此举有望消除家长们的担心。

  此外,在即将出台的青少年足球长期发展规划中,除了2009年首批开展学校足球联赛的20个城市外,计划以后每年增加3到5个城市,每个城市学校联赛的参赛学校至少要占该城市学校总数的10%,在此基础上,规划还确定将逐步完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联赛机制。本组稿件由记者 黄一可 采写

  足协翻版“成都经验”

  在后奥运时代中国体育该向何处去的思索中,在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下,在痛定思痛必须改变的要求下,中国足球开始出现了新的迹象,其中最关键的就是足球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举国体制再次发挥了它的优势,让提了多年的“足球从娃娃抓起”终于不再成为一句空话。这必将带动一次影响深远的改革。国家两大部委联手,最终由国务院发文,作为督促地方政府的硬性要求,将为体教结合之路进一步铺平道路,进一步保驾护航。

  市足协的代表是中国足协请去的,说“传经送宝”一点不为过,原因就在于梅斯模式、学校联赛模式早就为圈内所熟识并认同。所谓长远规划对一些城市来说可能是启发,但对成都来说却没什么新意。学校足球联赛,成都早就搞起来了,而且是以教育局、学校为主体。成都市体育局早就与市教育局联手;成都早早地把人才送到国外去培训,王楚们不仅球踢得不错,成绩也非常优异。更关键的是,成都足球早就转变了人才培养思路:踢球也好,读书也罢,这都是孩子们的一个选择而已,最关键的是他的身份——学生。在这个前提下开展学校联赛,就能让足球真正回到学校,也能全面提高一个城市的足球人口数量。

  日本足球也依赖他们的一套“举国体制”,那就是教育部门规定全国各中小学必须开展足球课,这被纳入学校的德育课程。结果,日本现在的注册球员人数达到了170万,而中国目前才5万人。日本的经验是,绝不揠苗助长,必须提高球员的整体素质。比如一个孩子的成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7—15岁是兴趣培养阶段,15—23岁是提高阶段,23岁以后才是成熟阶段。让孩子们培养兴趣、树立人格品质才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成都足球已经开始尝试。中国足协注册办正在谋求一项合理的职业联赛参赛年龄准入标准,据悉,这一标准对全新的学校足球计划也有着直接影响。

  不过,这次“育才计划”并没有俱乐部的加入,但作为职业化、市场化的主体,俱乐部与青少年球员培养有直接的对接关系,不应该因为过于强调举国体制而忽视民间资本的力量。在这些方面,成都谢菲联也走在了前面,俱乐部除了大力培养本土后备力量外,还把足球班办进了大连、贵阳和昆明的一些学校,这一模式同样值得探讨。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青少年足球专题 

更多关于 青少年足球 的新闻

    ·谭东女儿的自述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