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金融危机有望成中国足球发展契机 欧洲人要来此淘金

  2008年中国足球进入了一个低谷,国字号球队四大皆空,中超联赛史无前例地出现顶级俱乐部退出联赛事件……虽然全球性金融危机席卷欧洲,但这次金融危机却很可能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契机——英足总在对2008年的中国足球的总结中指出,由于金融危机,很多欧洲企业将目光瞄准了中国足球市场,期待在商业行为几近停滞的中国足球市场另辟蹊径,获取丰厚的利润。昨天,记者联系了中超公司总经理吕锋,他表示现在确实有多家欧洲企业主动前来寻求合作。至于这些企业是以购买中超冠名权的方式还是其他方式介入中国足球,现在还不清楚。昨天,意大利足协官方宣布2009年意大利超级杯将于8月8日在国家体育场“鸟巢”上演,这被看作是足改前后欧洲企业战略重点向中国足球市场转移的最新例证。

  机遇难得  中国市场大 商业程度低

  中国拥有庞大的足球市场,在足球职业化初期,很多国外企业都将中国足球当作一个很好的进军中国市场的广告载体,以至于百事可乐、飞利浦等大型外资企业可以一掷千金购买甲A联赛的冠名权,而更多花数百万乃至上千万人民币的企业,则只是为了拥有几块赛场广告牌或者一个比赛结束后球员接受采访的背景板。

  然而,由于中国足球职业化的不规范,假黑赌等行为的盛行,中国足球的名声一落千丈,不再适合当广告载体而被很多国外知名企业抛弃,中超也不得不时常地过着“裸奔”的日子。2008年中国足球跌入最低谷后,国家体育总局决心重塑中国足球形象。当新一届足代会将对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重新规划时,国外企业再次看到了中国足球这块巨大蛋糕的魅力,而当金融危机席卷欧洲时,他们更是看到了中国这个巨大市场顽强的抗打击能力,很多与足球相关的企业开始打起了中国足球的主意。相比之下,作为亚洲一流联赛的中超,有着日本J联赛和韩国K联赛无法媲美的“优势”——商业化程度低,这也是欧洲企业更青睐中国足球的原因。

  优势明显  低成本运作 利润空间大

  中国足球已滑落到最低点,目前无疑是最佳介入时机。这从中超冠名权价格一降再降就可见一斑——联赛冠名价格从甲A时代的上亿元人民币一路滑落,6000万,3800万,明年中超冠名权据说可能会达到最低的3000万人民币。

  而对欧洲企业来说,在中国运作足球俱乐部或者进行商业开发的成本显然比在本国更低——在欧洲一个稍有实力的职业球员都价值数百万欧元,折合人民币数千万,这笔钱足够运作一个中超足球俱乐部了。与此同时,中国足球衍生商品的价格也比欧洲低,这无疑给欧洲企业足够的利润空间。低成本运作只是欧洲企业想介入中国足球市场的一个重要原因,而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现在中国足球所缺乏的经营、管理优势和技术人才。而随着人民币和欧元比值的一路走高,这些欧洲企业完全可以达到在中国赚钱到欧洲花的目的。

  积极介入  承包大项目 分享大蛋糕

  此前,已经有欧洲企业尝试进军中国足坛。武汉光谷足球俱乐部闹退出时,就有外资企业想收购武汉足球俱乐部,并开出不低的价格。就在双方试图进一步接触时,武汉足球俱乐部被中国足协处以取消中超资格的处罚,最终2008年外国企业的第一次“试水”以失败告终。但这次失败并没有影响外企投资中国足球的信心,因为在此之前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范例——成都谢菲联足球俱乐部。

  想分得中国足球“蛋糕”的欧洲企业将如何介入呢?即将召开的全国足代会上,极可能建立中国自己的职业联盟,这一联盟将借鉴英超和J联盟的模式,而从J联盟的经营与管理来看,外资企业介入联盟的市场开发和经营,完全可以从中分一杯羹。在联盟收入方面,J联盟将J联赛的转播权、商品开发、相关产品制造等进行统一开发、统一经营,避免了俱乐部各自为政、分散经营的状况。如果职业联盟参照J联盟的运作模式,那么欧洲企业至少可以以承包项目的方式介入中超公司,比如通过承包联赛转播当发包方或承包联赛附属产品的开发和销售来获取利润。

  此外,在中超联赛冠名以及青少年足球等方面,欧洲企业也可以通过各种赞助以及开办短期或者长期足球学校、建设足球主题公园等方式,来寻求自己需求的广告效应和经济收益。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专题:2009赛季中超转会专题 

更多关于 中国足球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