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林志桦解密沪女足之变:一份病理报告 三个鲜明对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12月10日15:32  新民晚报

林志桦仍对上海女足的明天充满信心

  从2005年十运会女足半决赛点球告负的“噩梦”开始,上视女足冲高回落,近年来上攻乏力。

  抚今追昔,上视女足主教练林志桦用三个鲜明对比,讲述了女足备战两届全运会的不同之处,开出一张上海女足的病理报告。

  对比一 心态

  从轻轻松松到患得患失

  今年超级联赛期间,上视女足经历了5场点球决胜,二胜三负。提起点球,林志桦总有一种无奈。“点球比的不是技术,而是心态。”进入点球决战,对手基本完成任务,心态放松,而上海队的球员却已经是患得患失了。

  拥有季婷、徐媛、尤佳等一批国字号球员的上海队,中前场人才济济,但就是解决不了前锋破门乏术的问题。“季婷、尤佳特点明显,会做球但没速度,被人家研究透了,严防死守,让你无法施展攻击力。”林志桦觉得,还是要从训练中找问题:“关键是训练中的射门和比赛脱节,我跟队员一再强调的是,要把训练当成比赛打。比赛中队员有时门前感觉太随意,几个球打不进又会发急。”

  上海女足一直是国字号“大户”,个别队员进了国家队后,会被媒体追捧,“我的看法是:女队员不能夸,夸了要骨头轻,会松,摆不正位置。”今年上视女足的成绩是足协杯第一,全国锦标赛第二,超级联赛第三。恰恰是在国家队队员都缺席的情况下,拿下了足协杯冠军。

  对比二 球队

  从人才济济到梯队萎缩

  不是林志桦脾气改了,而是他认清了现实:大队员里,没有关键时刻能一锤定音的球队灵魂人物,新招来的二线选手里,竟然许多连基本功都不合格,梯队建设跟不上。

  十运会后队伍调整,肖燕、高宏霞、王静霞等老将走了一批,白莉莉等队员因伤退出,几个正值当打之年的球员选择退役另谋出路。在上海女足的鼎盛时期,强手林立,以季婷为首的“82、83”年龄段球员招得不多,这一“历史遗留问题”,造成了球队如今中坚力量不足。

  小将又底气不足,以“89、90”年龄段的小将举例,她们在今年的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中取得第九名,而去年是第11名。要把第九名的年轻选手朝全国冠军的路上带,工作难度可想而知。“一、二线一条龙的梯队建设方案早就有了想法,但还没能执行。现在,二线队伍的教练考核主要参照输出指标,而不是成绩指标。”一线队伍每年都要补充新鲜血液,就算“矮子里拔长子”,也能“帮助”二线队伍完成输送任务。

  大环境不好也是问题,林志桦亲历了多届二线队伍招生,“2003年有40多人参加少体校招生,到了今年,只有10多人参加。”领队孙琦敏补充说:“我1983年参加少体校招生时,200多人竞争14个名额!”基层女足队伍建设的萎缩,也是上海女足人才断档的根本原因之一。

  对比三 格局

  从两强对抗到群雄逐鹿

  国内女足的格局,从以前的京沪女足对抗到如今的群雄逐鹿。

  十运会前,上海女足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之师,囊括了2003、2004两个赛季所有的冠军,被寄予勇夺全运会三连冠的厚望。未料,在压力之下,球队竟盛极而衰,意外绊倒在半决赛的点球大战上,栽在老对手北京女足脚下。

  明年的十一运会,上海女足不再凌驾于诸强之上,辽宁、江苏、北京、天津等队都有冲冠实力。虽然优势不明显了,但林志桦却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我们仍存在夺冠的希望。” 本报记者 俞剑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Powered By Google 感动2008,留下你最想说的话!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已有 _COUNT_位网友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专题:关注新一届中国女足专题 

更多关于 林志桦 上海女足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