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华网:中国女足复兴先从放下猜忌开始--玫瑰之殇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3月12日21:32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3月12日电 题:中国女足复兴先从放下猜忌开始 ——玫瑰之殇(一) 编者按:现在提“铿锵玫瑰”四个字,让人感觉恍如隔世,有南柯一梦醒来后的茫然、惆怅与痛悔。中国女足离当年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久矣!在北京奥运会愈来愈近的时候,中国女足向何处去?一味批评甚至辱骂,解决不了问题。新华社今推出《玫瑰之殇》一组四篇,希望能够引起全社会对中国女足的关注,共同努力,振兴女足。(编者按完)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叶锋 内耗!惨败!!揪心!!! 尽管中国女足近年来乱象之频发,已足以让人麻木,但耳闻目睹种种荒谬之状,麻木中仍有锥心的痛楚:临战换帅,内耗不止,人一茬茬换,领队与主教练一茬茬掐架,沦为世界足坛的笑柄。 中国女足眼前的问题,表面上看是主教练伊丽莎白与领队张健强的合作问题,但从根本上还是足球国家队管理体制的问题——主教练是否拥有对队员的使用权?估计没有人会对弗格森、穆里尼奥提出这个问题。但在中国队,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是个大问题,给土帅添羞愤,令洋帅竞“折腰”! 即使在中国足球改革多年、摸索出一定经验的背景下,仍然未能解决领队与主教练的分工与合作。自马元安后,中国女足的主教练们,无一不当得很郁闷。很多时候,这些熟悉女足运动规律的专家们,面对一些非专业或半专业的官员时,在选拔队员、技战术安排等纯业务方面都不能自主,几乎成了“牵线木偶”。 在中国女足,领队与主教练的争权,由来已久,而失败者往往是主教练。2007年初,时任中国女足领队李飞宇在工作中时时“越位”干涉主教练马良行的工作,导致球队内部矛盾激化。马良行徒有主教练之名,却无主教练之实,一怒之下“撂了挑子”,一时舆论大哗。看来,中国足协并未吸取这一教训,至不解内情也不肯退让的伊丽莎白时,矛盾再一次集中爆发,而且远比马良行时代猛烈。 现在,中国女足的最大新闻不是屡次惨败,而是在“挺伊”、“倒伊”的口水仗中,张健强与伊丽莎白谁能坚持到最后的悬念。其实,无论是张健强还是伊丽莎白,他们都在为中国女足的奥运备战而努力,只是现在看来,这种努力让人唏嘘。 但是,中国女足之惨淡现状,还不能单纯归咎于管理体制。中国足协在紧急状态出现时化解危机的能力,再一次被公众深深质疑——难道,在中国足协庞大的备战奥运的系统工程时,就没有过这方面的预案? 这些年来,中国女足频繁换帅,愈是接近奥运会,愈有些“病急乱投医”的慌乱。中国女足的管理者始终处于一种焦虑之中:既想引进一个优秀教练员改造、提高中国女足水平,又不信任外籍教练,希望时时刻刻把曾经创造了辉煌的女足队伍抓在手里——否则,很难理解,当伊丽莎白与张健强呈“势不两立”状时,中国足协的调解工作,拖泥带水,欲说又休。 这些年来,当世界女足在大踏步前进时,中国女足技战术水平提高甚少甚至停滞不前,无法跟巅峰期相比,而无休止的内耗以及对这种内耗的束手无策,更让艰难爬坡的中国女足雪上加霜、举步维艰。试想:当主教练权威屡屡受到挑战,甚至无法指挥队伍时;当队员们沦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四分五裂、互相提防、士气低落、疲惫不堪时……这样的队伍,还能够打硬仗吗? 如今,中国女足屡屡被批评“缺乏精神”。中国女足越是失败,有关人员越是指责今天的女足姑娘失去了当年的“精神”。但是,中国足球的管理者有没有想到,在指责女足姑娘们缺乏精神的时候,自己有这份“精神”吗?有没有深刻检讨并改进国家队管理体制的“精神”?有没有为了奥运会不再互相猜疑、彼此掣肘的“精神”?有没有放弃个人纷争、国家利益至上的“精神”? 北京奥运会越来越近,中国女足却又面临着推倒重来的惨痛,中国足球的管理者再一次到了痛定思痛的时候了。其实,他们应该好好领悟一个叫“李云龙”的人讲的话。在电视剧《亮剑》中,这个擅长打仗的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有句经典台词:“团长管打仗,政委管生活。” 信任,分工,合作,共同努力。这是成大事者必有的胸怀。复兴中国女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足球管理者,应该先从放下猜忌开始。(完)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