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下乡插队到成宋世雄嫡传弟子--"万金油"解说孙正平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1月23日09:23 东方体育日报 |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北京小伙下乡插队 今年55岁的孙正平是北京人。在17岁的时候,他响应当时上山下乡的口号去了山西,到稷山县插队当了一名农民,属于《血色浪漫》所描写的那一代。不过在农村的再教育并没有消磨他的意志,1973年孙正平发着烧还到山西大学参加了入学考试,目标是体育系。
当时为了上体育系有很多的要求,光专业评测就有11项,包括百米跑、跳高、跳远、单双杠等等。一通测试结束,报名的60多人中他的成绩很不错,没想到体检的时候却被查出腿部静脉曲张。 多亏当时山西大学派来招生的陈玉信、吴国秀两位老师爱才,便带他又去运城地区医院做体检复查,确认了他的身体条件合格,而且不顾县里的重重阻力,专门为录取他召开了地县公社三级联席会。 三年大学生活给孙正平打下了后来的解说基础,由于他纯正的普通话和响亮的嗓音,使得他成了校园里一名非正式的广播员。一来二去,不仅在校内成了“知名人物”,而且还常被其他单位请去进行赛场广播,在太原也出了一点小名,当地的体育爱好者们渐渐知道了在山西大学里有个“小宋世雄”。 1974年4月全国排球甲级队比赛,孙正平被山西太原赛区借去担任现场解说员,这是他第一次担任现场解说,也逐渐开始认识了一些体育界的名人。 1976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当时担任北京女排教练的张天任在听了孙正平的解说后对他说:“你解说得真不错呀,还真有点宋世雄的味儿。回北京后有机会,我就向宋世雄推荐你。” 就这样,一盘录有太原杏花岭体育场职工篮球赛现场解说的录音带被带到了北京,放到了宋世雄的桌子上。 不过由于户口原因,当时要想从山西调一个人到北京还是很难的。孙正平结束了三年的大学生活后,被分配回稷山县,到翟店中学当了体育老师。 直到1981年3月,中央电视台扩大体育转播的范围后,孙正平才终于被调入中央电视台,成了一名播音员。 宋世雄的嫡传弟子 论起进中央电视台的时间,孙正平绝对比韩乔生早,韩乔生原来是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体育解说员,1984年3月才调进中央电视台担任体育播音、主持和评论工作的。 这些都是当时的中央电视台为了洛杉矶奥运会所做准备的一部分。因此如果确实存在业务继承关系的话,孙正平也是宋世雄的大弟子,而且是嫡传弟子,而韩乔生则是带艺投师的。 中央电视台的“万金油”解说,那时候是孙正平。他几乎什么都说,就那个时代来说,他的解说也算得上旁征博引,头头是道。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他是体育本科出身,有实践经验,以及从宋世雄那里学来的、严格的播音前准备。 对于孙正平的解说,央视内部小孩们的评论是“资料型解说员”。 没网络的年代,孙正平会找熟悉的记者,如中国体育报的记者或者体育总局搞情报收集的工作人员收集资料。后来他自己也累积起了不少材料,越说自己的材料也就越充分。 有了网络,再加上这些年年龄也逐渐增大,重新当上“孙老师”的孙正平当然也就不再需要自己准备资料,而是自有实习生或者分来的组员帮助准备。 因此,听孙正平解说,从比赛一开始到最后一分钟他能塞进你耳朵里最多的就是数据、百分比,其次是这些人的轶事。 因为真的是田径、体操、游泳都练过,所以比起当导游的黄健翔或者一直就是干播音出身的韩乔生来,孙正平的解说更有一些个人体验在里面,也显得专业味道更浓烈一些。 不过他的解说在新时代下,还是显得缺乏个性与激情。当然,这和整个中央电视台内部四平八稳的要求也有一些关系,毕竟他是在制度下活得最好也最方便的人。 (作者:特约记者 江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