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女足没落 男足崛起--中国男女足感受冰火两重天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9日12:05 华商网-重庆时报

  东亚四强赛的结束,意味着一个旧时代的远去和一个新时代的来临!以全部主力出战的中国女足,在裴恩才的带领下由原本的世界二流变成了亚洲二流甚至是不入流,以替补出征的中国男足却压倒韩国、日本夺取中国男足首个亚洲冠军奖杯———四强赛裴恩才的没落与朱广沪的风光,成为了重建中国足球全新格局的一道分水岭……

  男足   朱广沪带领男足走进新时代

  四强赛对于中国队而言,不仅是主教练朱广沪在国际赛场的首次正式亮相,也是国足在2006年亚运会之前唯一能在正式国际赛事中证明自己的机会。虽然由于郑智、肇俊哲等大批核心以及韩、日海外球员的缺席,让四强赛的精彩程度有所下降,但冠军奖杯无疑让这一切的不足变得不再重要,朱家军为中国足球拿到了第一座国家队冠军奖杯,也为中国球迷赢得了聊以自慰的资本。

  本届东亚四强赛上,朱广沪带给球迷的不仅是两平一胜的不败骄人战绩,更重要的是中国队在与日本、韩国这样曾经让中国足球无法翻身的球队交手时,已经没有了以往的畏惧或神经兮兮:三人被罚下的情况下逼平韩国队,率先两度攻破日本队球门……朱广沪的球队在避免再次“恐韩”后,又将济科的日本队赶出了冠军争夺阵营,并最终亲自夺走了冠军奖杯,把27年来一直给中国男足带来悲伤的太极虎,推到了四强赛垫底的尴尬位置。

  当然,四强赛中国队收获的还不仅是名次和奖杯!在与东亚三强的交锋中,中国队在场上的精神面貌已经有了彻底的改观,我们的国家队不再是那么不堪一击,更不再是一群在强队面前只有自卑而没有脾气的弱者,他们现在不仅敢在韩、日列强头上动土,而且敢和朝鲜这样拥有无数“拼命三郎”的队伍比拼毅力和斗志。

  客观地说,四强赛冠军奖杯,的确无法在实力上说明太多的问题,至少不能因此认为中国队从此已经是亚洲霸主。不过从沉甸甸的奖杯上,我们看到新一届中国队已经有了让人支持的底气和信心,也开始重新获得了球迷关注的目光———这样的局面,对于中超祸事不断、国家队早早出局世界杯的中国男足而言,无异于一个新时代的开始!无怪乎朱广沪在四强赛后也开始感叹:中国队有了自己的意志力和斗志,我们有了一个新的开始……

  女足

  与中国男足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曾经为国人带来无数荣耀和辉煌的中国女足。同样是出征东亚四强赛,同样是自己在国际赛场的首次亮相,况且在比赛中尽遣精英上场,但与风光无限的朱广沪相比,裴恩才得到的只有0进球、0胜利、四强赛垫底的尴尬答卷,以及圈内的质疑和圈内铺天盖地的指责。中国女足也因为他的调度失误,从原本自认为的“世界二流”变成了“亚洲二流”甚至是不入流。

  其实,早在裴恩才率领球队出征四强赛前, 女足圈内便早已预言中国女足此次的失败,在天津召开的2005年全国女足工作会议期间,看过裴恩才的训练课以及中国队与澳大利亚队的热身赛后,多位女足教练和足协官员都曾向记者表示,裴家军的训练内容脱离了女足的实际,而且没有任何的新意可言,预言中国女足的四强赛之路注定是以失败告终。

  四强赛的进程印证了女足圈的预言。裴恩才的球队不仅没能给外界带来任何新意和惊喜,反而把老女足的许多精华给彻底删除:以“技术流”自居的裴恩才,没能让人看到技术的影子;视“魔鬼训练”为法宝的裴恩才,把玫瑰们变成了一群在场上只知道抽筋的窝囊废;倡导“三后卫”的裴恩才,除了留给外界标新立异的印象以及女足防线的孱弱不堪外,就只有一球未进、净失三球的尴尬数据……

  裴家军四强赛失利,更重要的是让原本还持观望态度的足协和女足圈,对裴恩才彻底失去了信心和耐心。根据记者了解的情况,目前女足圈“倒裴”的声音异常强烈,纷纷指责喜欢在赛前说大话的裴恩才是在断送女足圈多年来打下的基础,而原本对裴恩才抱有幻想的足协,也开始对裴帅的能力发出了质疑声,就连钦点裴恩才挂帅女足的足协掌门人谢亚龙,也在四强赛艰难战平日本队后,由于自己受到牵连被媒体指责而开始发牢骚。

  虽然裴恩才在四强赛后已经向球迷道歉,但他却并未如自己赛前所言“一切后果我负责”!如果说要对裴家军的四强赛作出总结的话,除了“沦落成亚洲二流”的现实,更重要的是裴恩才彻底失去了民心,他的首次国际赛事亮相,只能用“输个精光”、“体无完肤”等字眼来概述。  


  爱问(iAsk.com)女足 相关网页约2,610,515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