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火爆NCAA:全美关注疯三 联盟不仅篮球

2017年04月06日14:29 体坛+ 微博
迈阿密红鹰队队标
北卡夺得NCAA冠军

  昨天(4月4号),NCAA全国锦标赛在菲尼克斯落下帷幕。北卡战胜初登决赛舞台的冈萨加大学,加冕队史第6冠。这一冠也使北卡超越了并列第四的杜克和印第安纳(5冠),跻身NCAA历史夺冠次数榜第三位。

  除了这些传统豪门,还有很多大学生投身NCAA的篮球比赛,他们可能很难收获荣誉,但仍在为“篮球梦”拼尽全力。为了帮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NCAA篮球比赛的魅力,体坛周报邀请到在迈阿密大学担任男篮(红鹰队)学生经理的王嘉映,请他说说他眼中的NCAA。

  NCAA——属于我们的篮球热土

  文|迈阿密红鹰队男篮学生经理 王嘉映

  我是美国迈阿密大学(Miami University)体育管理专业的大四学生,也是迈阿密红鹰 (MiamiRedHawks) 男篮的学生经理 (student manager),日常的工作包括参加并协助球队每天的训练,帮助教练们完成一些办公室里的工作,比赛时坐在球队替补席上为球员端水递毛巾,赛后编辑并剪辑比赛录像,学习写球探报告等等。

  与红鹰全队同甘共苦四年让我遇见了大学最好的一群兄弟,也让我爱上了大学篮球。在这里,金钱与我们无关;有的只是梦想与热血。

  “你早上几点的课?”

  早上5点10分,伴随着闹钟,我从梦中醒来,学生经理需要提前15分钟到达球馆,为6点的训练做好准备,时间并不充裕。洗漱完,我穿好衣服离开了宿舍,前往Millett Hall——迈阿密红鹰的主场。此时的外面还是一片漆黑,几乎看不到一个人。

  到了球馆,我看到杰克·莱特(Jake Wright),全队最好的投手,已经在练习三分了。因伤赛季报销的尼日利亚内线普雷希斯·阿亚(Precious Ayah)正在队医和训练师的帮助下做着恢复。其他队员有的在做着热身,有的正从更衣室走向场地。

  “J,早上好啊!”全队所有人都喜欢叫我名字的首字母。

  “早啊,老兄!”我也热情地回应道。

  说实在的,没有人不觉得疲惫,但是没有人会抱怨,因为这群人知道他们为什么来到这里,也都明白为了这个机会他们付出了多少。所以,再苦也要坚持,即便是在清晨6点。

  NCAA一级联盟和二级联盟的篮球运动员都可分成两种——奖学金球员和walk-on球员。前者,顾名思义,是大学球队从高中特招来的,他们享受学校提供的全额奖学金。对他们而言,篮球不仅仅是梦想,也是减免家庭经济负担的重要途径;后者则没有钱拿,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正常入学,在赛季开始前参加试训进入球队。

  至于学生经理,我们既没有体育奖学金也没有上场机会,但对篮球教练或管理层梦想的追求同样使我们无比珍惜在球队工作的机会。

  大学运动员有个特殊的名词,叫做student-athlete;言外之意,学业第一,体育其次。上午上课,下午1点到4点训练,晚上回家写作业,日复一日,我们的日子过得非常紧凑。有时客场比赛安排在白天,于是便有了早上6点的训练。

NCAA更衣室
NCAA更衣室

  因为球队经费有限,所以除非客场对手距离千里之外,我们都是坐大巴前往。去年12月6日,球队客战密苏里大学。比赛结束后,我们在晚上10点半启程返回,早上7点,大巴才回到迈阿密大学。8个多小时的车程让所有人身心俱疲,但从走下车的那一刻起,我们的身份就从球员变回了学生。

  “你早上几点的课?”

  “8点半。”

  “我也是。回去洗个澡吃点东西就要去上课了。”

  学生和球员的双重身份看似风光,但背后的艰辛却没有多少人能体会。

  “Who cares(谁在意呢)?”

  2015年NCAA锦标赛,维拉诺瓦大学68比71不敌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止步32强。就在比赛结束的那一刻,电视镜头捕捉到了现场一位维拉诺瓦大学乐队的女孩,她一边吹着短笛一边泪洒赛场的神情令人动容。

乐队女孩泪洒赛场
乐队女孩泪洒赛场

  像短笛女孩这样作为球队外的一员影响着NCAA赛场的人还有很多。他们用篮球以外的方式默默付出,支持着自己的学校和球队,也造就了NCAA篮球独特的赛场文化。

  美国大学都有自己的乐队。每逢比赛日,乐队就会来到主场为球队助威,他们穿着整齐划一的服装,从始至终站在看台上,在主队出场时奏响校歌或是队歌,在比赛中用音符鼓舞士气,点燃球迷的热情。作为球队成员,我们无暇顾及乐手们在场边的表演,但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乐队的鼓点,比赛将失去不少乐趣。

  看台上的观众同样是球场文化的一部分。在这里,大学生们聚集起来,不遗余力地为自己的球队呐喊,形成NCAA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为整个俄亥俄州最为古老的两所公立大学,1804年成立的俄亥俄大学和1809年成立的迈阿密大学在历史上已交手200次,是一对出了名的死敌。当我们的首发五虎在俄亥俄大学球馆内被介绍时,所有学生区的俄亥俄球迷会背对球场,并手持报纸假装读报。现场DJ每念到一名红鹰球员的名字,他们就会异口同声地喊道“Who cares”(谁在意呢)。

  整场比赛,俄亥俄大学的球迷们都在试图影响我们。然而当我们的替补控卫米洛斯·约维奇(Milos Jovic)因防守而重重摔倒在地后,噪声突然消失了。约维奇被队医从地板上扶起,掺着走回替补席,这一次嘘声和倒彩变成了鼓励的掌声。

  当然,在NCAA的赛场上不得不提的还有啦啦队,舞蹈队,以及吉祥物。他们也全部由学生组成。不论场上的比分如何,他们永远保持微笑,给自己的球队送上支持,给现场的球迷带去欢笑,用他们的方式,创造着属于NCAA独一无二的篮球氛围。

  “我们全队都爱你,J。”

  如果你看了疯三 (March Madness),你可能会问:为何总有些球队在比赛最后阶段明明已经丧失胜利的可能,却仍在执着地犯规送对手上罚球线呢?

  “J,你今年是已经大四了吗?”红鹰的大一前锋马库斯·威瑟斯(Marcus Weathers)在我们客场不敌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比赛后突然问我。那是我们这个赛季的倒数第五场常规赛。

  “是啊,马上毕业了。”我回答道,同时也很诧异地问他:“难道你不知道?”

  “我知道”,马库斯说,“只是想再确认一下… J,我会想念你的。”

红鹰学生球迷们打出标语为J助威
红鹰学生球迷们打出标语为J助威

  2月25号,红鹰男篮主场迎战博林格林州立大学。这是大四后卫杰克·比肖夫(JakeBischoff)和大四学生经理我在红鹰的最后一个主场比赛。开赛前,红鹰队为我们俩举办了简短的表彰仪式,以感谢我们这些年为红鹰所做出的贡献。我们接受了全场球迷的欢呼,也不得不感叹和球队在一起的时间过得是如此之快。

作者接受表彰
作者接受表彰

  3月6号,MAC赛区锦标赛全面开战。首轮比赛,我们面对西密歇根大学。由于常规赛排名低于对手,在一场定胜负的比赛中我们只能客场作战。赢球就进军骑士主场速贷中心继续下一轮,输球就回家,我们别无选择。

  遗憾的是,上半场领先7分的我们在下半场没能顶住对手的反扑,在西密歇根球迷的呐喊声中61比65落败,止步首轮。比肖夫和我的红鹰生涯也戛然而止。

  回到更衣室,我再也无法抑制眼中的泪水,一向坚强的比肖夫也在更衣室的一角黯然落泪。队员们一一拥抱了比肖夫和我,表达了对我们的不舍。然而大家越说他们有多爱我们俩,我们就越难过,因为我们真的不想离开这个一起并肩奋斗了四年的团队。

  助教埃弗雷特(Sheldon Everett)搂着比肖夫和我,我趴在他的肩膀上,哭得讲不出话。泪水沁湿了埃弗雷特教练的西服。他重复着:“我们全队都爱你,J。抬起头来,对你来说这不是终点,而是开启人生新篇章的时候…”

  3月的NCAA,告别来得残酷而突然。所以,在比赛仅剩十几秒时,落后6,7分的一方仍会拼命犯规,他们或许还相信奇迹,又或许只是不愿接受被淘汰的命运。球员们想让时间过得再慢些,不想看到告别那一刻的到来。他们想多留在那块场地上一会儿,他们需要一点时间去接受现实。

  大学篮球对于我们来说太过短暂。好在,在这块不用考虑合同,不用担心交易的篮球热土上,我们遇见了最好的兄弟,留下了最美的回忆。

  当谈到NCAA时,很多球迷会感慨:哪一天中国的CUBA能办成这样就好了。虽然两者都是大学篮球的代名词,但其实区别很大。

  首先,NCAA更复杂。

  NCAA(NationalCollegiate Athletic Association)是全国大学体育协会的简称,它成立于1906年,作为全美国1281家教育机构的管辖单位,负责组织美国和加拿大众多大学之间的23项体育赛事。

  这23项赛事中就包括篮球,以及橄榄球、棒球、排球、田径、体操等在内的各种项目的比赛。而CUBA,顾名思义,仅仅指篮球比赛,这也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NCAA管辖下部分院校的队伍LOGO
NCAA管辖下部分院校的队伍LOGO

  在NCAA中,众多的学校会被分成三级(Division I、II、III),同级别的学校会依据地理位置等因素组成联盟,开展联赛。我们所熟知的“疯狂三月”就是一级联盟的全国锦标赛。王嘉映同学所在的迈阿密红鹰就属于一级联盟中的中美赛区(Mid-American Conference,简称为MAC)。可见NCAA无论是分级制度还是赛制安排都比CUBA专业,复杂得多。

  其次,NCAA影响力更大。

  在美国,校园体育往往和社区牵扯在一起,这种无关种族、宗教的联系,引起的共鸣和归属感让NCAA关注人数众多。

  数据化NCAA,名副其实的“疯狂三月”。

  就在刚刚过去的2015-16赛季,疯狂三月的电视转播创造22年来新纪录,每场比赛平均观众数达到1130万,决赛达到2830万人;现场观众近8万人,最高票价超过3万美金;社交媒体Facebook针对“疯狂三月”喷发出3.5亿条相关表述,较2014年大幅提升43%;超过6000万人透过博彩机构对比赛下注。

  “疯三”之所以疯狂,是因为它的赛制——68支队伍进行一场淘汰制的比赛,其中八支队伍先赛一轮,最终64支球队通过5轮比赛决出最后的冠军。因此,每到3月份,预测每轮淘汰赛结果都会成为全美办公室风行的小游戏。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也会在每年疯狂三月开打前公布自己的预测结果,可见其影响力之大。

  最后,NCAA更“不纯粹”。

  因为CUBA的开发不够,大学球员曝光率极低,想从大学直接进入职业联赛更是痴心妄想,因此在这里打球代表了单纯的热爱。

  但NCAA则不一样,全世界最好的篮球青年都聚集在这里,NBA每年有超过78%的选秀球员来自于NCAA联盟,打出好的表现意味着一份NBA合同。

  在16进8的比赛中UCLA被淘汰,他们的核心同时也是状元热门的鲍尔宣布参加选秀。

  为了抵抗“高水平”带来的“利益化”,同时也为了保护球员,形成良性循环,NCAA制订了一系列条款来奖励和限制球员,包括奖学金,学分制度等等。据NCAA官网介绍,每年一级和二级联盟,共有15万名学生球员分享总额达到27亿美元的奖学金,平均每人每年大约有1.8万美元。

  奖学金让高水平学生运动员的收入有了保障。

  正是因为NCAA完善的制度,才有了我们眼中篮球最纯粹的模样。

  最后再来说说王嘉映同学服务的迈阿密红鹰队——迈阿密大学官方的体育校队,它拥有橄榄球、篮球、冰球、棒球、田径、游泳/跳水、高尔夫七支男子队伍,以及篮球、排球、足球、曲棍球、垒球、网球、田径、游泳/跳水、花样滑冰九支女子队伍,共16支队伍。除花样滑冰队外,红鹰其余队伍均参加NCAA一级联盟的比赛(NCAA没有花样滑冰项目)。

  尽管迈阿密红鹰的传统强项是冰球,但红鹰男篮在历史上所取得的成绩同样不可忽视。

  迈阿密红鹰男篮成立于1899年,目前是属于NCAA一级联盟(DivisionI)中美赛区(Mid-American Conference,一般简称MAC赛区)的一支球队。自1947年加入MAC赛区以来,红鹰男篮共获得20次MAC常规赛冠军,4次MAC锦标赛冠军,17次杀进NCAA全国锦标赛(疯三),并于1958年、1969年、1978年、1999年四度打进NCAA Sweet 16(全国16强)。

  罗恩·哈珀(Ron Harper)是红鹰男篮队史上最伟大的球员。他曾在1982年至1986年间为迈阿密红鹰队打球。1986年,哈珀在第1轮第8顺位被克利夫兰骑士队选中,并在1996年、1997年、1998年、2000年、2001年五获NBA总冠军(1996-98年随芝加哥公牛队,2000年及2001年随洛杉矶湖人队)。哈珀在NBA共打了16个赛季, 场均贡献13.8分,4.3个篮板,3.9次助攻。

  文中部分数据来自虎扑体育

  更多好玩有趣的体坛爆料,就在体坛+官方微博:体坛加

更多精彩请关注体坛+APP

标签: 北卡乔丹疯三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