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阿尔滨老板:球队让企业不像山寨 日本女生爱扑李明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10月18日07:50  足球微博

  记者贾岩峰报道 1994年,中国足球正式走向职业化。大连开始有了自己的职业足球队—大连万达队。那一年,赵明阳只有25岁,随父亲从商三年了。

  《足球》:赵总您好,首先感谢您抽出时间来接受本报专访,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是您第一次接受平面媒体面对面的独家采访吧?

  赵明阳:其实不止是平面媒体,电视媒体也算上,过去这些年我基本没有接受过什么正式的采访。因为我总觉得没必要说得太多,很多事情只要努力去做就够了,做好了大家自然就知道你是怎样的一个人了。

  当初为什么会想起来投资职业足球俱乐部呢?

  我从小就特别迷足球,上学时自己还能踢几脚,但后来随着生意越来越忙就没时间和机会了。但我一直有坚持看各种比赛的习惯。我其实早就想为足球做点事情了。记得当年李明(微博)在实德做总经理的时候,我曾经想要出资一个亿购买实德三年冠名权,只不过提出的时机有些晚了,海昌比我们先一步拿到冠名了。搞足球一直是我的理想,职业俱乐部其实是一种具有相当潜力和商业价值的无形资产,目前中国俱乐部都是只见投入不见产出,与我们当下的经济形势有关,但是我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制度不断完善,中国足球会一点点变好。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再想起来投资足球,恐怕就没那么容易进入这个圈子了。中国足球在反赌扫黑后环境得到了净化,我愿意选择在这个时候跟着中国足球一起向前走。

  这是一个明知道会亏损不会有什么赚钱机会的圈子,您为什么还要投钱进来?

  你不要只看房地产商投资足球亏钱,还有很多搞高尔夫球场也是一样亏损的,可是结果又如何呢?很多人还在继续搞着自己喜欢的运动。我说过,我很喜欢足球,我喜欢看球的氛围,也喜欢在球场上为自己的球队欢呼的感觉,就像阿布在他的自传里提到的那样:“那一时刻开始,我觉得我应该加入这个游戏当中来。”我觉得中国职业足球不可能总是这个局面,总有一天会好起来的。而且我也是看着中国足球经过反赌扫黑净化了不少之后才敢进入的,我坚信中国足球会更好。我们愿意一起陪着中国足球再次上路,希望能够越走路越宽,不再回头重复建设了。

  搞足球带给您最直接的收益是什么?有什么切身体会吗?

  给企业知名度带来的宣传还是有很明显效果的。其实阿尔滨企业已经做了三十多年了,从我父亲那一辈就开始了,但是之前一直都在金州默默无闻的,后来我接管企业后把生意拓展到了外省,现在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我们承建的工程。记得以前到北京去参加招标会,跟人谈合同时会有人拿着企业的名片反复念“阿尔滨,哈尔滨”,有人以为写错了,有人以为我们是“山寨”的哈尔滨,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自从球队冲上中甲后,再谈生意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人再问我们来自哪里是谁了,提到我名字的时候都不忘了加一句,“他就是阿尔滨俱乐部的老板,他们队成绩可以,不错!”我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纷纷感慨:“老板,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你要力排众议搞足球了,看来这影响力真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啊,这传播速度也太快了!”听到这话我心里有两份得意:一份来自对手,一份来自身边的人。

  足球负面消息太多了,您不怕影响您企业的形象吗?

  这点我不担心,因为我相信公众还是有判断力的。中国足球形象再不好,也已经被彻查一遍了,很多不好的因素也清除得差不多了。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孩子,就像家长打骂是为了让孩子成材,最狠的放弃方式才是无视和冷漠。就拿大连足球来说,要是看网上这些年,可是真的没少骂大连实德(微博),可是我看哪场比赛也没少了一万人,多的时候两万都不止,其实球迷骂是正常的,关心你希望你好才骂你。而且我觉得足球圈充满着利益竞争,所以不管是欧洲还是亚洲别的国家,都不可能是完全干干净净的,中国足球圈出的一些事情我们要及时处理,但是也千万别觉得这些是中国足球独有的特色,有利益的地方哪里都会有消极的因素存在,只是看你自己如何去把握了。

  《足球》:当时为什么聘请李明做总经理了呢?合作之初他的什么特点打动了您?之前有人对他在实德的工作褒贬不一。

  赵明阳:做任何事情都有风险,有经验的足球经理人也未必每件事情都能够百分百正确。我还是比较了解李明的,因为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他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和目标我们已经不是沟通了一次两次,我知道他想做一番事业,而我也需要有人帮我实现我的足球梦想,他需要绝对的权力和平台,而这两样我都可以给他。

  特别可贵的是,当初我聘请他的时候,他并没有马上答应我,而是跟我反复沟通并且做了很多可行性调查,然后才接受我的聘书。在进入实质性投资阶段前,我和迟尚斌李明一起去日本和欧洲考察了一番,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俱乐部、多国联赛和青少年培养体系。考察带给我的震撼非常大,也坚定了我要搞职业足球的信念。

  在日本考察的过程中,有没有什么让你印象特别深刻的人或者事情?

  当然有,日本职业化足球的发展程度之快带给了我很深的震撼,但是李明在日本的超高人气也让我大开眼界。跟李明做了这么多年朋友,只关注了他在球场上的风采和能力,也知道很多球迷喜欢他,但是真正让我领教他魅力的还要算日本的女球迷。参观日本俱乐部的过程中,遇到一些女职员或者是前去看球的女球迷,见到李明都尖叫着向他扑过去,我和助手们在旁边反而显得挺多余的。后来去考察我们买下的那块基地也是,有带着孩子踢球的家长,不管是妈妈还是姐姐,也都冲李明扑过来,不时还有人把相机递过来让我帮他们合个影,弄得李明特别尴尬和不好意思。我说你不用不好意思,我现在越来越觉得找你当总经理绝对值了,你让我大开眼界,足球原来能够让人这么疯狂。再仔细看看,李明的确很帅,无论内在外在都散发着魅力,确实是一个很好的企业形象代言人。

  哈哈,这也体现日本球迷对优秀的中国足球人,始终也是饱含敬重的。咱们再来说说日本足球的职业化带给你的震撼吧!

  我们先去了日本,当时我们没有选择J联赛的大俱乐部,而是选择了中游的千叶市原俱乐部去参观。这个俱乐部留给我的震撼太多了,首先是这个俱乐部的简朴和整洁,整个俱乐部看起来一点儿都不奢华,不讲究排场只讲实用。比如球员的专业足球鞋一项,有专人负责清洗、烘干、打油保养,球员的训练装备换下来后就放到指定地点不用管了,等到再度训练或者比赛的时候,更衣室每个人的储物柜前都会整齐摆放好装备供球员使用,绝对不会有球衣球袜到处乱扔或者找不到的现象。俱乐部荣誉室上有一面墙上刻满了人名和数字,那是所有为这个球队的成长和发展进行过捐助的球迷,所有为俱乐部做过贡献的人,名字都会被永远地留在俱乐部的荣誉室里,那里面很多都是家族承袭式的捐助,这样就很好地培养了球迷对于俱乐部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市原是一个市民球队,主要是靠一些中小企业和股东以及普通百姓的一点一滴捐款生存下来的,所以他们每做一件事和每用一分钱都会做到物尽其用,在这里效力的球员也会怀着对社会和普通球迷感恩的心态去努力拼搏,因为球迷是真正的衣食父母。

  您为什么在日本买了一块地,用来建自己的海外训练基地?

  日本足球这些年发展得太快了,你看看有多少日本球星现在欧洲顶级联赛踢球。虽然说欧洲才是领导世界足球发展潮流的风向标,但是从地域、文化和人种等方面考虑,我认为中国就近从日本身上去学习一些青少年足球培养的经验是具有可行性的。从千叶往东京去的这一路上,看到了太多专业的足球场地,基本上每一块都能够达到踢专业比赛的水准,还有一些灯光球场内是小学生在学习踢球。日本足协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日本足协倡导本土教练每年都要努力完成向至少一万名青少年传授足球的目标,这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也会影响到一个教练的社会评分等级,同时也是一种个人影响力和能力的间接评定参照。这对各个俱乐部梯队建设外的足球普及工作又起到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我觉得很有必要加强跟日本足球的交流,加上那块地的价格也符合我们的心理价位,就买下来了。

  去欧洲又看了哪些国家呢?发现了哪些可以学习的地方?

  我们去了多个国家,重点看了两家俱乐部,勒芒和马赛。别看勒芒俱乐部只在法乙,但是每年不少给高级别联赛输送人才。勒芒培养人的模式与一般欧洲国家还不完全一样,他们选择自己派球探到世界各地选苗子,只要被他们选中的,所有费用都由俱乐部来支付,会有定期的考核制度,不能通过考核的将遭到淘汰。这样一来就保证了那些没有钱但是有足球天赋的孩子不会流失,同时也避免了因为选材目光的局限性漏掉一些有天赋的孩子。马赛也是不靠砸重金生存的俱乐部,他们也是靠合理的经营和球员买卖来维持生计。另外法国足协还委托各个大区最大的俱乐部担负起培养本地区足球青少年的责任,政府负责出钱和提供训练场地,而俱乐部负责提供专业足球教练来指导孩子们,按年龄段分组打青少年联赛。

  结合日本和法国两个国家的职业俱乐部的青训体系来看,会发现理性投资者占据大多数,职业足球行业对推广和普及足球这项运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两点都将是我们阿尔滨俱乐部在未来工作中会谨记的。

  《足球》:进行了这一系列的考察后,您给阿尔滨俱乐部制定了怎样的发展战略?什么将是阿尔滨长久发展的核心原动力?

  赵明阳:我想我就是阿尔滨俱乐部长久发展职业足球的最初原动力吧,但是只有动力不够,还得有竞争力。职业足球俱乐部发展的核心其实就是俱乐部品牌创建的过程,这跟做企业是一样的,一个俱乐部的品牌价值就相当于一个企业的无形资产和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发展理念,用什么样的理念去打造你的俱乐部,我曾经很仔细地想过这个问题。在中国这一切都是以成绩为准绳,虽然有人会谈论起一个球队的战术风格,认为固定的战术风格应该是一个俱乐部确立的发展理念,也是一种可以传承的理念。以至于有人整天争论到底该学哪个国家的战术风格,才能形成我们自己的流派。但是在我看来,足球的战术根本就不是一个球队发展理念的体现,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战术只是理念的延续而非理念本身,所有战术的建立完全受制于理念,理念混乱的俱乐部其战术必然缺少延续性,必然是充满动荡和混乱的,而竞技成绩必然是忽高忽低。

  一个球队的战术风格形成与他所处的地域文化和球员特点是分不开的,就像巴萨(微博),大家都觉得这个俱乐部踢球最好看,但是有谁仔细研究过巴塞罗那所在的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民风、他们找球员的类型和标准、一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带给队伍的团结和向心力,这些都是别人学不来的,所以说巴萨的战术风格很难完全复制,因为其战术风格里面就有其球队理念的缩影。

  在您心目中真正的职业俱乐部应该是怎样的定义?阿尔滨要做怎样的一个职业俱乐部?

  职业俱乐部首先自身得职业,职业是一种标准,它并不只是用来要求球员的,投资人管理者自身就得职业,你想要球员敬业,你也得给他们足够的诚信和动力。球员犯错并不是不可原谅,但是如果总是出现同样的问题,那么该检讨的就不止是队员,还有管理者本身了。过去中国足球有太多的假赌黑,中国足球名誉也因此而蒙尘受损,所以阿尔滨要做的是一个讲究诚信和人性化管理的俱乐部。很多人都批评中国球员不职业,可是本身管理者就不职业的话,你不可能寄望于球员有多么职业。阿尔滨要做一个不急功近利、既有短期目标又有长期规划的俱乐部。俱乐部内部管理层权责分明,对球员也是赏罚分明,一诺千金。我们希望给每个来到阿尔滨踢球的球员以归属感,因为只有球员对一家俱乐部有归属感,他才会好好去为你效力,而退一步说,即便没有这种感觉,我们也希望每个在阿尔滨效力过的球员会对我们的诚信给予最高评价。从球员加盟到其离开,我们开始到最后所说过的话,做过的事都是一种风格和尺度,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的就不要说。所有这些潜移默化的风格,都会慢慢形成一种文化和做事原则,球员们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会成长得踏实和重视诚信。

  阿尔滨俱乐部内部的关系非常简单,经营归总经理管;训练和比赛归主教练管;球员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不用担心有什么派系或者人际关系的斗争。另外还有一点我想说的是,搞好企业,不光是看你能不能够吸引来人才,还要看你能不能留住人才或者让人才到了你这里还是不是保持他原有的优秀。我们会实施差异化管理,不会一刀切地用一种方式去对待所有的人,我们要用人性化的方式去管理球员,希望从阿尔滨走出去的球员能够带给社会和公众一个好印象,球员也不都是没有礼貌而是斯文有礼的。

  在中国足球圈,能够有这样理念和传承的俱乐部好像很少,您觉得为什么?

  因为中国很多俱乐部的出现和消失的太过匆忙了,本身加入这个圈子的目的和信念都不明确,做起来自然特别艰难。很多钱都没有用在真正需要建设的地方,其实花也花了不少,但是最后想找人接单继续做下去都找不到。这方面王健林做得最好,当年他把万达旗号打响了以后一直传送到今天,虽然他不做足球了,但是品牌效应还是在的。这是为什么?因为万达当年差异化经营的策略做得非常到位,那个时候职业足球还有很多经营空间没有被开发出来,但是到了今天,当整个职业足球市场的经营方式在中国已经很难找到哪个全新领域待开垦时,经营者本身就得用更高的专业标准来要求自己了。如果达不到这个,就很难生存下去了。因为中国足球圈已经不那么好混了,大家都在逐年加大投入,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过去那种没有升降级、用年轻球员也能随便对付一个赛季的时代过去了。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中甲联赛专题  中甲积分榜

更多关于 阿尔滨 中甲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