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希扬仅仅参加了一期国家队集训后就落选了,这让重庆球迷十分惋惜,可这恰恰反映了过去十年来重庆球员在国字号这个范畴内的尴尬境地。自魏新后,重庆本土球员再没有出过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脚,吴庆、王祥、王锴(微博)都有过国家队的经历,可却无一例外的成为匆匆过客、昙花一现。究其原因,正如曾经执教过力帆的徐弢、马林等多名国内名帅和不少圈内人士所言的那样,重庆球员根本不像这座城市的性格那样外露霸气,相反,缺少的就是舍我其谁的气质。
重庆国脚匆匆过客
2003年到2006年,是重庆国脚集体爆发的时代,除了魏新外,还有李健、石俊等人都是国家队的常客,但要说重庆本土的国脚,却并不多。阿里汉在2003年上任,第一期就挑中了当时只有21岁的吴庆,但仅仅一期集训,吴庆就铩羽而归。随后2005年,王祥也被朱广沪挑中了,可情况也同样如此;2006年,在时任力帆主帅马林的大力推荐下,王锴也被朱广沪选中作为备战东亚运动会的国家队一员(圈内认为这届国家队仅是国家二队),可他最终还是没能代表国家队打上一场比赛。黄希扬的情况和吴庆当年很相似,外教来了后第一眼就相中了,可去了后却难以得到机会。
多年来,无论是国家队还是国奥、国青,虽然重庆球员的名字并不少,但真正能为国字号打上比赛的球员却寥寥无几。甘锐(微博)、李思源参加过国青的集训,赵和靖、黄希扬也代表过08国奥,可除了黄希扬在2007年的土伦杯上出场过,其他球员都和他们的前辈一样,在国字号的名单里一闪而过。唯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上届国奥适龄的力帆小将张健(微博),他倒是从国青到国奥都能打上主力或主力替补,可张健毕竟是山西人、从沈阳被选到重庆,算不上重庆本土的球员。
机会太少 把握太难
谈起国家队的经历,吴庆、王锴、黄希扬,前前后后三位国脚都异口同声地认为,入选国家队虽然是一个机会,可更是一种考验,“选你的时候是和联赛里其他一两百名同位置的球员相比,你有特点,就能去,可在国家队,却是这个位置上最优秀的三四个人和你比,这就比下去了。”吴庆当年是那一届最小的国脚,当年的感受让他至今难忘,“去了那里,你的特点就不是特点了,反而你的缺点更加明显了。”事实上,多年来大家普遍认为王锴是最有能力在国家队站稳脚跟的球员,进国家队24岁的年纪也是他个人心智、体能较成熟的时期,可即便是国家二队,王锴也没能适应下来。“其实当年那批人技术能力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别的好坏,关键还是在你的适应能力,不同的位置、不同教练的要求,如果你以为能像在俱乐部那样踢球肯定是不行的。”
这样的问题,也正是黄希扬如今遇到的问题。黄希扬的特点是卡马乔看中他的原因,但国家队即便是训练也不可能让他以核心的位置出现,展现自己的长传、远射、定位球。“真的是没有太多机会展现自己呀。”他并不意外地说,“像我这样的球员,寄望一次机会就把握住不太现实,如果还能多有几次机会就好了。”
气质不够 难上厅堂
但无论是个人性格还是适应能力,归根结底,或许真能用“气质”这个词来形容。至少在过去几任东北教练看来,重庆球员都窝在自己的圈子里,很难上得了大场面。
徐弢兄弟当年执教力帆,第一眼看到俱乐部车库里的车时,就有了小家子的感觉。大多数人都是十几二十万的车,而北方俱乐部的球员动则都是宝马、奔驰,更有钱的还有保时捷等豪车。虽然这和收入的关系更大,却也是气质的一种体现。徐弢曾经说过,重庆球员还是太闷了,大场面里畏首畏尾的,可沈阳呀、大连呀,这些地方的球员就是人来疯,人越多越敢表现,一股天不怕地不怕的霸气,这样的球员谁都喜欢。
重庆晚报记者也曾和力帆旧帅马林聊到过这个话题,东北大帅的话更是一针见血,“小富即安,这样的心态就是最大的问题。”联赛里能够打个主力,在本土有点名气就很满足了,到了国家队和那些有野心、不惜一切代价留下来的球员一比,立马就输了一头。包括后来的阿里汉、李树斌等几任教练都承认,重庆球员有自己的特点,个性也有鲜明的一面,可个性不见得就是气质,尤其是在激烈的竞争中缺少自信,不像北方球员那样,爱谁谁。李树斌离任时曾经感慨,重庆球员的性格或许已经开始影响这个城市的足球了,他们还是该多吸收一些东北籍的球员,让那种北方霸气融入进重庆球员的骨子里。
事实上,不少重庆教练都坦言,重庆球员这样具有传染性的气质已经影响到国字号对重庆球员的整体判断了,“说实话,都是外教偶尔看中一两个,中国教练,都认为你重庆球员不行,谁都不会注意你。去年高洪波对待黄希扬就是很好的例子。”
重庆晚报记者 罗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