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惨败,队员追着俱乐部讨要所欠800万薪水,如今的有有队可谓一地鸡毛。昨天上午,记者来到位于溧水县乌山的南京有有训练基地,准备一探风波中的有有队生存状况。
训练场杂草丛生
乌山训练基地的铁门上锈迹斑斑,以致原本是自动开启的大门,现在变成了由门卫老大爷用双手慢慢推开。一辆印有有有全队球员照片的大巴停在门口的空地上,照片的下面还写了一行字“为城市争得荣誉”,大大的队徽在旁边显得尤其醒目。球员宿舍楼里挂满了衣服,还有很多散落在地上。
训练场,一个球队最基本的设施如今也是满目凄凉——满地杂草丛生,草长了有十几厘米高,地面坑坑洼洼,高低不平。记者走上去感受了一下,上面的草是硬的,有些扎人。原来球员们之前的描述一点儿也不夸张。零星的几个有有队员在草地上训练。记者走上前问他们:“这样的草坪对你们训练有影响吗?”球员苦笑道:“你说这样的场子能没影响吗?根本没办法正常训练。在上面很容易扭到脚,摔在地上腿就可能被草扎破。”再问及欠薪和生活方面的事情,球员们都摇摇头,抱着球走出场地。记者追上去想再问点什么,大家都不愿意回答。球员都称,俱乐部有规定,不可以接受采访,否则要受处分的,记者只好作罢。
宿舍楼破败不堪
来到球员宿舍楼,门口的地毯又脏又破,还有几只死蟑螂和蜜蜂。墙上的石灰掉了一地。在一楼,记者碰到了一个正在整理球员衣服的阿姨。阿姨看到记者满头大汗,非常热心地邀请我们去她的房间休息休息,还说里面有空调。阿姨告诉记者,她负责洗球员的衣服,工作时间是从早到晚。记者问道:“你这么辛苦工作,他们(俱乐部)给你钱了吗?”阿姨笑笑,说:“给了一点儿吧。呵呵。为了生活嘛,没办法的事啊。”
走进宿舍,一进门,就看到有队员正在上网和家人或是朋友视频聊天,看到有记者进来,立刻关了视频。环顾房间四周,记者发现,运动员的桌上和床上全都是昨天的报纸,几乎全是关于有有欠薪事件的报道。大家对于欠薪的事情都不愿多提,只是澄清0:10不是假球,“我们不是赌球,没有主力队员,我们只能踢成那样。”
领队QQ签名充满无奈
中午时分,球员们开始就餐。原本宁静的饭堂昨天异常热闹,几台摄像机架在门口,几家媒体的记者举着照相机堵在门口。不大的饭堂里摆了五张大圆桌,队员们大多默默地吃饭,说笑的不多。教练和几名队员坐在一起,看到门口的记者和摄像机,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队员们差不多都吃完了,我们走进饭厅,想采访一下教练员,但是看到记者,教练抓了盘子里剩下的两只虾子,头也不回地躲开了。当记者们坐在食堂里休息的时候,食堂的工作人员却是很热心地送来橙汁和矿泉水。当问及有有的相关事情,她们当即表示自己才来十天,不清楚任何情况。有有领队(实为主教练)徐冀宁在他的QQ签名上显示出了内心的无奈:“现在的我就像一只趴在玻璃上的苍蝇,前途在哪里,出路不知道有没有。明知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门卫老大爷也遭欠薪
就在我们快要离开的时候,门口正在吃饭的老大爷和我们聊了起来。老大爷是基地的门卫,一个月仅有600元的工资,俱乐部已经欠了老人6000元了。这样的处境让老人还得靠农村家里种地维持基本生活。老大爷说:“以前这儿还有个负责的主任,有什么问题还可以找他。但是现在人也跑了。现在基地的空调、热水器、门什么的坏了都没有人管,没有人修。”大爷的饭吃了一半,一说起俱乐部,饭也顾不上吃了。他说:“现在就连大家吃的一日三餐都是俱乐部欠的,人家食品供货商的钱也都没给呢。”老人呆的地方有一张桌子和一个小沙发。沙发上堆积着厚厚的灰尘。四周的墙上和窗子上也满是蜘蛛网和灰尘。与老人聊完后,走出基地,我们的心情都很沉重。
门口的那辆大巴依然安静地停在那里,上面的“为城市争得荣誉”的口号此时却成了一种讽刺。
实习生 张梦怡 本报记者 汤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