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三年,上海东亚队从人员到阵容,几乎是一成不变。而这个冬天,崇明岛的根宝基地,却不再平静。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老帅开始改变习惯,求新求变?
第1座山——竞争压力
不可否认,2009年是东亚冲超形势最为有利的一年。除了老牌强队辽足实力超群之外,剩下能明显强过东亚队的没有几支。即便是最后升级成功的南昌八一,也一度长时间被东亚队压在身下。
可惜,在球队输给南京有有、上海中邦这样的弱旅后,东亚队最后时刻冲超功亏一篑。
这样的好时光在2010年不会再有。下赛季的中甲联赛,肯定将出现诸强争霸的局面。从球队实力上来看,今年从中超降级的浙江绿城、重庆力帆,俨然两大“巨无霸”,而从乙级联赛升上来的武汉队同样根基雄厚。再加上很有可能因假球而被判降级的广州医药、成都谢菲联队,明年中甲居然有五六支队伍达到“中超”水平。
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东亚队如果依旧靠吃老本,要想完成冲超大业,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2座山——资金压力
根宝很辛苦,既要管训练,还要管经营。而寻找资金支持比打造球队,对老帅而言,显然更难。
2009年,由于东亚队同时也是上海全运会U20队,体育局和足协拨出专款给予后勤保障。但全运会之后,一线队仅仅依靠几百万元的赞助,想要维持一支球队一年联赛的开销,远远不够。
外援引进基本已定,现在的问题是,能买来怎样水准的外援?这自然要靠钞票说话,好外援绝对不会便宜。与其将就买些一般的,还不如不买。于是,卖掉部分打不上主力的球员,成为一种必然选择。既能节省人员开支,还能换来一笔可观的转会费,一举两得。
好在,根宝培养人才还有一套,他手下的年轻球员,“销路”不错。
第3座山——后防压力
根宝耗费了十年心血打造球队,实属不易。不过,这支球队的人员结构,也存在致命的“先天不足”——进攻流畅,防守偏弱。
如今的东亚队,在中前场可谓人才济济。武磊、王佳玉、曹赟定、王云龙、姜至鹏、吕文君等等,各有特点。前场传接球配合比较流畅。相比之下,他们的后防线始终难以让人放心。2009赛季,东亚队在24场联赛中丢了25球,是前四名球队中最多的。
不能苛求东亚队的年轻球员,他们大多不足20岁,以小打大,还每每需要面对身体强壮的外援。只不过,球队后防的弱点太过明显。
先天不足,只能靠后天改进。在与国足的热身赛中,东亚队的整条后防线面目全非,只有王燊超一张老面孔,中后卫郑凯木刚刚从外地回归,左后卫吕海东则是试训球员,他们最明显的优势就是身材相对高大强壮。通过类似的引进,可以有效弥补以往东亚队中高度不足、身体不足、对抗不足、速度不足的缺陷。
如果能解决好后防隐患,再加上一两名强力外援,以东亚队的整体实力来看,冲超不是一点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