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洁 制图 |
重庆球迷到训练场为力帆扎起记者 钱波 吴子敬 周舸/摄 |
这阵子力帆俱乐部所在的洋河体育场,每天吸引着大批的球迷和媒体——“冲超”这个噱头把这支在中甲沉寂了两年的球队重新推上了舆论的浪尖。
但“中超”这个耀目的字眼,对于力帆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更多的收入?是球员、教练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品牌效应的提升?抑或是为了重现金牌球市的辉煌?人们如雾里看花般期待着这一切,却并不知道前面是快乐还是痛苦。
我们尊重那些有梦想的人,但不希望他们仅仅只是拥有梦想。在力帆企业发展面临困境、球队底蕴尚不深厚、中国足球大环境每况愈下的时候,我们必须深入地思考:冲了超又如何?
【“我要回去,打中超是我一辈子的梦想!”在力帆俱乐部513寝室,黄希扬踌躇满志地对记者说。这位23岁的年轻人为眼前的梦想而兴奋,却忽略了现实的残酷。】
在中甲打了两年之后,魏新最大的成就是完成了球队的本土化和年轻化——以王锴、吴庆等中生代为核心,配上黄希扬、李思源等1985年后出生的队员,使他们在中甲具备相当实力。然而看看目前正处于中超保级区的球队——大连、深圳、辽宁,哪一个不比力帆拥有更强大的阵容?大连、辽宁有前国脚肇俊哲、王新欣,还有戴琳、杨旭、张鹭这样的国字号青年军;深圳队有张文钊、袁琳、尹小龙、李健华等国内表现突出的球员。以力帆的中甲班底打中超,前景可想而知。
事实上,力帆并没有做好打中超的准备。在集团总裁尹明善的计划中,力帆应该在中甲多打几年,等待如黄希扬等85后进一步成熟,同时打造更深厚的后备基础。但没想到今年中甲各支球队都不想冲超,力帆一不小心被“赶鸭子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