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八一主帅志在冲超 外援引巴西三叉戟内援瞄准申花人http://sports.sina.com.cn 2008年01月23日10:28 东方体育日报
对于李晓来说,观看中国国家队的比赛是作为一个教练的必修课。和大部分人的感觉一样,李晓直言,对于这届国家队在世界杯预选赛的表现不抱希望。 “对国足外围赛不抱希望” “现在的国家队在我看来非常平庸,没有自己的特点,战术的变化太少,包括任意球以及前场的进攻配合没有太多花样,球员的能力也不突出,只有郑智的实力确实不错。” “现在的球员不像我们以前,我们那时候训练,练过人、练突破都是实打实地练出来的,至少那个时候,球员的特点很鲜明。你看现在的国家队,感觉谁都可以踢,大家的水平都差不多。所以,对于今年国家队的预选赛,我不抱太大希望。” 当谈到中国足球的大环境时,李晓感叹道:“一直以来,中国队只要输了,就会把责任推给主教练,推给个别球员。有的时候,我在想,我们的球员到底缺什么?想来想去,我觉得还是整体的环境和素质问题。” “那时我们还研究点业务” 李晓接着说道:“就拿我现在带的队员来说,平时不训练的时候,他们都喜欢打游戏、上网,或是出去玩,我就觉得他们和我们以前存在很大的差别。以前我们当球员的时候,业余时间,我们还会学点外语,或是讨论一下业务方面的问题,而他们现在真的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什么太多想法。” “我有时候和他们说,一个人,做人最重要,对于球员来说,学点本事也很重要。踢球怎么说,都是青春饭,那些明星球员退役,以后或许问题还不大,但对于大部分球员来说,的确是个很大的问题。现在的球员普遍文化水平都不高,素质不高,自制力也差,很容易染上很多坏习气。有些队员天资不错,可就是太放纵而耽误了自己,我看得太多了,所以,有时候我很为他们可惜,我觉得球员素质的提高非常重要。” 男人四十 志在冲超 四年前,从上海中远退役下来的边路快马李晓独自背起行囊,开始了新的征途。 他把落脚点选在了南昌,一片足球沙漠——直到李晓出现。在他的耕耘下,南昌八一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在乙级联赛中摸爬滚打到今年中甲联赛排名第5。 为江西足球筹钱筹人 刚去南昌的那段日子,几乎每个晚上李晓都在外奔波,政府、赞助商、媒体、球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费尽心思。今年40岁的李晓,仿佛感觉一下子苍老了很多。他笑着说:“去年自己还能和队员一起踢踢球,现在是动两下就喘不过气来。常常有应酬,常常熬夜,没办法。”如今南昌队形势大好,就是他这样一天一天拼出来的。 众所周知,冲超的首要前提就是资金保证,对于李晓的南昌八一来说,也是如此。由于几年来南昌八一在江西所赢得的良好球队形象和群众基础,在关键时刻,江西企业也不会袖手旁观。李晓事先积极联系了当地政府领导,由他们出面牵头举办了“企业家关爱江西足球”座谈会。在会上,众多企业家都为南昌八一冲超大业伸出援手、慷慨解囊。有的企业甚至在会上当场拍板出资100万元赞助费为球队明年冲超出力。 在球队冲超正处于资金严重“贫血”之际,此举犹如雪中送炭。李晓现在回忆起当时的一幕时说:“那时,真的被他们感动了,由于资金上得到了保障,使球队可以一心为冲超目标做准备,现在,也到了球队要用成绩说话的时候了。” 有了强力的资金作为后盾,李晓为了他的“冲超”大计开始大展拳脚招兵买马。据他介绍:南昌八一队本赛季已经耗资达200万美元购买了三名巴西新外援,再加上已经结束休假的老外援中卫伦巴,南昌队的四名外援已全部到位。新中锋安德森·路易斯曾拿过葡超、葡萄牙杯和葡萄牙超级杯三个冠军,还在巴西联赛闯荡过,他冲击力强,脚下活也毫不逊色,能左右开弓,而且还有一脚远射的好功夫。新前腰马里奥·塞尔吉奥是一名有头脑的攻击手,对抗能力强,在韩国K联赛和阿联酋联赛效力时也都是球队的绝对主力。如果他们四个外援能够磨合好互相适应的话,他们将对于今年的“冲超”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内援引进多是申花人 除了引进了巴西三叉戟之外,李晓在内援的引进上,重心还是放在了上海申花的挂牌球员。他说:“倒不是因为我是上海人,而是上海申花和上海联城合并之后,确实有不少好的球员可以让我们去淘。去年我们从申花挖来的邓蓬鹏、张书恺、王涛和高万国全部在球队打上了主力,今年我们也发现了不少好的人选。27岁的后卫刘志青已经加盟,此外,我们还在接触和观察后卫曲少言、中后场多面手忻志良、中前卫王洪亮、王珂等人。除了申花球员外,33岁的鲁能队的元老级功臣宋黎辉也将加盟。”由此,李晓以及南昌八一对于今年“冲超”所表现出来的雄心可见一斑。 当然,李晓既然提出了“冲超”的目标,他也将面临可想而知的压力。对于压力,李晓的心态很好,他说:“自从喊出‘冲超’的口号起,我就每时每刻都准备着下课,对于一个教练员来说,下课并不算什么。今年对于我们来说,虽然是天时地利人和,但是足球有很多的偶然性,我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心理准备。” “这几年在南昌,我被球迷骂过下课,也曾听到他们叫‘李晓万岁’,对于这些我都一笑而过。目前我心里想的就是怎么把我们的成绩搞上去,怎么打好每一场比赛。万里长征第一步,我们还没迈出第一步,路还很长,不过我对于今年的球队充满信心!” 徐指导来南昌,我好好招待 东亚冲甲为根宝高兴 内外援全面到位后,李晓没忘记观察中甲对手。他说:“我一直盯着我们的主要竞争对手:江苏舜天和重庆力帆。江苏队新帅裴恩才上任后,广招人才,是我们的头号劲敌,重庆力帆去年的排名比我们高一名,也是不容忽视的对手,他们的一举一动我都有记录和研究。” 至于升班马上海东亚队,李晓说:“我一直很关注,我和徐指导也是老朋友了,今年东亚队能打入中甲我也替他高兴。当然2008赛季,我们和东亚队将是对手,就目前的实力来看,东亚还是以年轻球员为主,他们的比赛经验不是很丰富,中甲毕竟不比乙级联赛,他们将面临很多的挑战,所以还需要磨练。但是不管怎么样,在场下,大家都是朋友,徐指导到南昌来打比赛,我一定会好好招待。” 曾想把张玉宁挖过来 在李晓的这支南昌八一队里,上海球员所占的比例很大。作为一支纯粹的江西球队,在队中的主力里却没有一个江西人的身影,所以当提到这点时,李晓也不由地感叹—— “其实,江西当地还是很希望球队能培养出真正的本地球员的,现在有不少企业的资金支持,我们也在进行梯队的建设,我们现在把二三级梯队都放在景德镇的基地里。一个好的俱乐部,梯队建设是非常重要的。我也看到江西人想拥有自己的球星的愿望。” 李晓此时特意提到,“之前,当知道张玉宁的祖籍是江西时,我就有想把张玉宁引进过来的打算,甚至和他有过联系,但是后来还是因为某些原因没有成功。张玉宁确实是不错的球员,我也希望能在我的梯队里培养出很多这样的优秀球员,也不枉费江西球迷对于我们足球队的支持与热爱!” 给儿子辅导功课,因为欠太多 作为一个上海人,离开家乡,来到遥远的红土地,确实需要很多勇气。当年,李晓第一个走出了这一步,之后,还有我们熟悉的成耀东…… 也许,支撑他们一直这样走下去的是那份对于足球的热爱与执着。作为中国的足球人,李晓在别人风风光光、你方唱罢我登场时,却选择了安于寂寞。这就如同当年的根宝毅然决然地离开人们视线的焦点,在崇明岛卧薪尝胆那般。他们是一样的,拥有男人足够的耐力和隐忍,也是为了再一次的爆发。 这几年,李晓很辛苦,既当教练又是俱乐部总经理,球队的日常训练要操心,球队的招商引资同样费心。所以,他说这几年自己在江西,最对不起的就是家里人。 “带南昌八一之后,我回上海的机会很少,毕竟对于爱人和孩子来说,总希望我能在身边,所以,我一有机会回来,就会推掉所有的应酬,陪家里人。” “儿子现在七岁了,很乖,书也读得不错,这点我很欣慰,但是我还是觉得欠他的太多太多。我爱人平时工作也忙,孩子都请阿姨来管,但是作为父母来说,和孩子交流是必须的。有时候我回来,会给他辅导功课,我希望通过这些事情,让孩子知道我是关心他的,也希望能和他更好地交流和沟通。可是这样的机会真的太少了,这也是我这几年最大的遗憾。” 人淡如菊 在和李晓聊天的两个多小时,他不时会接到电话:有关于俱乐部建设的,有关于球员引进的,也有关于赞助方面的——事必躬亲。 在中国足坛,我们看到一个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上海硬汉,徐根宝、成耀东,还有李晓,他们拥有上海男人的智慧,同样还拥有一种值得敬佩的气质,这种气质是,耐得住寂寞,这种气质是懂得急流勇退,这种气质是坚守自己的梦想…… 江西人喜欢把李晓称为“儒将”,因为就算到关键时刻,他也能保持那份冷静。 李晓说:“足球本来就是一种游戏,游戏就有输有赢。”所以,他能平静地面对任何结果。当然,平静并不代表平庸。执教南昌八一,他做的最多的功课就是看比赛录像,一盘一盘反复地看。他说在看的同时,也要学会去发明创造,也要研究如何把技战术运用得游刃有余。 李晓说:“做人最重要。”根宝也说:“要学会做人”。他们都用他们各自不同的方式来诠释这句话。 根宝的方式或许是急风骤雨风风火火,而李晓却是人淡如菊。他低调,不喜张扬,但从他身上依然能感觉到他对于自己这份职业、对于足球所特有的感情。 2008,祝福这个上海男人,期待他冲超成功。 档案 ● 李晓,1967年7月17日出生。1989年首次入选国家集训队。1992年参加亚洲杯,攻入两球。1994年李晓参加广岛亚运会,攻入5球,成为国家队首席射手。 1996年,李晓从申花转投浦东队。1998年,李晓转会武汉队,成为第一个转会到外地球队的上海籍队员。两年后,李晓再次回到浦东队(后来更名上海中远队)。2004年在中远队挂靴。 2004年4月,李晓担任南昌八一队主帅,开始“二次创业”。 ● 南昌八一足球俱乐部成立于2004年4月2日,2003年底八一足球俱乐部解散,俱乐部其后并购了八一队的U-19队。俱乐部主要由原八一足球俱乐部U-19队和原上海衡源足球俱乐部球员所组成,并参加了同年举行的中国足球乙级联赛,南昌八一在2005年乙级联赛中夺得冠军,仅用了两个赛季即从乙级联赛升至中国足球甲级联赛比赛至今。 专题撰稿 本报实习记者 陈晓星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