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体育讯 倍受国人关注的中国国奥队在本届亚运会上0:1败在日本队脚下,最终止步四分之一决赛,无力完成此前中国足协下达的打进4强的战绩指标。在世界杯惨败的景象依然历历在目的时候,国奥队没有能够给中国足球带来一份惊喜,相反,让人们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前景再一次变得忧心忡忡……
在中日之战结束之后,关于国奥队的许多疑问不断地浮出水面,尽管这些疑问一时难
以找到准确的答案,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这样的疑问始终成为疑问的话,那么,一年后国奥队冲击奥运会十有八九又将面对一个无言的结局。
疑问1:球队的风格哪去了?
两年前,当沈祥福率领一批十八九岁、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以中国青年队的名义角逐亚洲青年锦标赛,并且一举夺得世青赛决赛资格的时候,人们为球队的表现不禁眼前一亮!之后的香港四国赛上,中青队在面对巴西、阿根廷两支世界劲旅的比赛中,敢打敢拼,留给了人们更深的印象;媒体在欣喜之余,也忘情地将“黄金一代”的美誉慷慨地献给了这支青年军。2001年6月,在阿根廷世界青年锦标赛上,中青队小组成功突围,成为亚洲3支参赛队中唯一打进16强的队伍;虽然在八分之一决赛中,中青队以1:2不敌阿根廷,但别忘了对手不仅是东道主而且最终还获得了当界锦标赛的冠军。中青队的出色发挥让全世界感到了震惊,连阿根廷人最后也不得不坦白承认,与中青队一战是全部7场比赛中“最最艰苦的一场”。实际上,中青队当时给人视觉上最大的冲击缘自于球队那鲜明的技战术风格——积极的拼抢,灵巧的配合,快速的突击,以及严明的场上纪律,所有这些几乎成为了中国青年队的标志性特征。然而,在经历了世青赛的洗礼之后,在由中青队升格为国奥队之后,本届亚运会上,国奥队除了首战土库曼斯坦之外,在接下来对孟加拉、印度以及日本的3场比赛中,却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鲜明风格,与世青赛的那支中青队几乎判若两队!积极不懈的拼抢尚能不时体现,但灵活多变的战术配合不见了,快速锐利的进攻不见了,整体的攻防都显示着缺乏足够的组织、秩序和目的性,尤其在与日本队的交锋中,尽管场面上一度占据了一定的优势,但不断的失误在对手严密的防守面前难以造成致命的打击,雷声大、雨点小,所谓的优势最后却因后防的一次漏洞化为乌有,只能接受了失败的结果。人们大为不解:国奥队原有的风格特点怎么一下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是因为对手更强了吗?印度队、日本队再强也不应该强过一年前的阿根廷队啊!
疑问2:球员的特点哪去了?
一支球队的风格,离不开球员的个人特点。近两年,之所以人们将国奥队冠以“黄金一代”、“白金一代”乃至“超白金一代”,盖因在这支球队中,有一批为数不少的颇具个人特长和特点的年轻球员——比如,曲波的速度,王新欣的技术,阎嵩的跑位接应,高明的中路突击,还有胡兆军中场的恰到好处的传球组织以及徐亮灵活的插上助攻……人们感觉,这些年轻球员踢球的风格带有着有别于以往中国球员的特色,看上去不仅赏心悦目,而且还流露着一股现代足球的新鲜味道。这一点,从见多识广的米卢对国奥球员关爱倍至,并且破格将曲波、杜威等招入国家队加以点拨便可见一斑。由于在世界大赛上的曝光,这批国奥球员成为了国内足坛炙手可热的新星,各甲A球队纷纷委以重任,绝大多数国奥球员因此得以投身到联赛之中,像阎嵩、胡兆军、张耀坤、王圣、高明、曲波、王新欣、徐亮、杜威、孙祥等甚至成为了所属球队的绝对主力。
按说有了更多的实战磨练,上述球员的能力理应得到提高,经验理应得以丰富,自信心理应得以愈发加强,个人的特点也应当相应地有更大的施展空间,然而,在本届亚运会上,国奥队场上球员突然间变得毫无特点可言了,变得像一个模子刻的一样了——如果不看球衣号码,不看长相,你甚至很难区分谁是曲波,谁是阎嵩;谁是徐亮,谁是王圣……几乎每名球员踢球的方式都如出一辙,原本具有的技术特点没有了,原有的创造性不见了,最典型的人物是曲波,这位曾经攻破过阿根廷队、美国队球门,并且被英超热刺俱乐部相中的追风少年,在亚运会4场比赛中居然没有一次进球记录,中日之战更是没有一次利用速度特长给对手带去真正的威胁,整体表现尽显平庸,说成是沦为鸡肋也不为过。
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是:为什么国奥球员在代表各自俱乐部参加的联赛中,往往能够显示出自身的特长、特点,而捏合起来打亚运会却突然迷失了自我?
疑问3:阵型是否太局限了?
国奥队3-6-1的阵型从一开始便不断引发着争议。实际上,沈祥福当初指教国安队的时候,是一位忠实的4-4-2阵型的支持者。在充分了解了国奥球员的技术特点和优势、劣势的基础上,最终其将球队的阵型锁定为新鲜的3-6-1,并且多次表达了“3-6-1是最适合这支球队的阵型”的观点。
既然在世青赛等一系列国际比赛中,国奥队依靠3-6-1打出了较好的成绩,说明这种阵型打法有着自身的功用。不过,有一点需要明确:此前国奥队在比赛中大多数情况下实力与对手相比不占优势,主要以防守反击的面目出现,而3-6-1阵型恰好可以在快速反击中利用曲波、阎嵩、高明、王新欣等“第二梯队”的后排插上,形成突破对方防线的机会;但在亚运会上,国奥队基本都处于阵地进攻状态,各个对手慑于国奥队的名声,纷纷采取了密集防守的战术,在这种新的情况下,国奥队3-6-1阵性的进攻设想实现起来难度陡然增大。
由于前锋线上只有于涛一人突前,一旦被对方盯死,威力下降;而对手防线大幅回收,给曲波等人实施后排插上进攻的空间也急剧压缩,这样一来,国奥队整个的进攻就不得不陷入僵局之中了。
当曲波、阎嵩只能游走在左右边路,王新欣只能在中场来回策应的时候,国奥队主要的攻击球员均处在远离对方禁区的地带,即使得球也无法最迅捷地对对手的球门施压,加上几个人还必须不时地回防投入到“全民皆抢”,因此更加难以施展3-6-1阵型进攻的特点。
还有一点很现实的是,由于目前国内各甲A球队中基本上采取的是4-4-2或3-5-2阵型,几乎没有一支采用和国奥队一样的3-6-1阵型,这使得国奥球员不得不来回适应不同阵型的要求;在不同的阵型下,大多数球员场上所司职的位置和位置技术也截然不同,加上国奥队亚运会前集中训练的时间很短,这就使得队员一时无法自然地过度到3-6-1阵型的攻防形态,战斗力也只能相应地打了折扣。
与此同时,国奥队3后卫的防守体系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尤其是两个边路的防守空当很大,一旦被对手快速突破了中场,则边路可能瞬间造成失控。国奥队在中日之战所失的一球,便属于这样的一种情形。
在未来奥运会预选赛中,国奥队所遇到的对手肯定都会采取密集防守的战术,如果国奥队3-6-1阵型打法继续一成不变的话,会不会届时还将遇到进攻不力的局面呢?沈祥福是否可以考虑在阵型上多做一些尝试呢?
疑问4:选材是否太单一了?
两年来,国奥队的阵容基本稳定,不仅主力阵容如此,连替补阵容也几乎都是老面孔。这表明,沈祥福格外信任当初跟随其起家的一拨臣子。但总体上看,国奥队球员,尤其是中前场球员基本上属于同一种类型,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有一定的技术意识,身材普遍不高,突出的一点在于:头球能力低下。实际上,中国足球多年以来之所以在亚洲具备一定的竞争力,与球队拥有相比于对手更强的空中优势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于国奥队一直缺少一名高中锋,即使边路形成了下底传中的机会,球到门前也多半不能解决问题。亚运会上,国奥队就再次吃到了这一苦头,中国传统的高快结合的打法,在没有了“高”,再失去了“快”之后,进攻的质量和效果也就难以保证了。
比如,在中日之战,国奥队比分0:1落后的情况下,不得已采取了长传冲吊战术,但却没有提前储备高中锋,最后只能将中后卫杜威调到锋线,如果亚运会之前,身高1。90米以上的杨琳能留在队伍中,至少可以在当时扮演救急的角色,他的身高头球给以为国奥队最后的反攻创造更多一些的机会。遗憾的是,沈祥福还是放弃了杨琳,而放弃杨琳也等同与主动放弃了一种打法。
同样一种情况还发生在身材矮小的吴坪风身上。吴的个人技术可以说是国内同龄球员中最出众的一个,比赛中,他常常可以通过即兴的个人发挥给全队带来进攻节奏上的变化,遗憾的是,由于被认为难以符合球队整体战术的要求,最终也落选了国奥队。
试想,如果在中日比赛中,关键时刻有吴在场上,他的个人突破即使不能直接摧城拔寨,也可能会创造一些禁区前沿的任意球机会,这是不是可以为徐亮的任意球破门铺平道路呢?而实战中,国奥队居然没有在日本队面前赢得哪怕一次的禁区前主罚直接任意球的机会,徐亮平日苦练的功夫最终却没有用武之地,国奥队等于自己又主动地放弃了一件可能是本队最最有效的进攻武器。
上述4点疑问是国奥队应当直面的现实。一年后的奥运会预选赛,国奥队将面对亚洲球队的夹击,这需要国奥队不能眼睛光盯在以往与欧美强队交锋的心得体会和感觉良好之上,而需要认真研究对付亚洲球队的方式方法上。
如果说兵败亚运,能够刺激国奥队在原有的战术打法上谋求更多一些的变化,找到更具针对性的攻防策略,不断地提高球队实战的灵活性和应变力,那么,人们还是可以将更大的希望建筑在这支曾经给中国足球带来很大希望的年轻一代的球队身上。
中国万家企业免费试用企业邮箱。进行中!
踊跃投票“双十”企业精英评选,中华企业管理英雄向你亲授商机!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突发事件、重大新闻尽在掌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