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记者胡也苹釜山报道 面对科威特这样一支几乎每个位置都要比自己矮一大块的队伍,中国男篮竟然在第四节输了4分,但主教练王非却似乎并没有把这个问题记在心上,“最后5分钟我们发挥得挺正常。”
很显然,在前三节大局已定的情况下,王非已不再需要在第四节较真,更不需要像韩国人那样用巨大的分差来震慑对手。中国队领队信兰成走下赛场一脸轻松,“和这种球队比
赛,还需要尽全力吗?”但轻松的背后却难以隐藏中国队的顽疾,进攻组织不力,外线进攻薄弱。整场比赛,很少看到中国男篮有非常精彩的配合组织,大多数得分都是靠姚明、刘玉栋等单打独斗来完成。而外线的得分更是少得可怜,全场中国队的外线21投仅5中。
说到这一点,王非自己很难满意,“对手是一支典型的亚洲球队,他们尽量跟我们打24秒球。如果一场比赛,对手有8到10次24秒违例,我想是很难组织起快攻、拉大差距的。但对手这种打法,加上我们内线实力明显高于对手,给我们的外线提供了很多机会。可是球员们并没有很好地抓住这些机会,他们过于注重从内线去攻,一旦进攻受阻,把球转移到外线时,又会由于慌乱造成失误。”
其实,对科威特这场比赛的意义绝非取胜这么简单,中国男篮不仅要让自己迅速进入状态,准备最后的决战,更要抓住对手较弱的机会,好好解决一些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可惜从王非到队员都没能真正这样去做,中国队全场20次失误,充分说明了场上的漫不经心。作为主教练,王非赛后甚至没有认真地去看技术统计,当记者问他这场比赛中国队失误较多的原因时,他说:“这场比赛的失误好像并不是很多。”而且直到最后他才愿意承认,第四节的最后阶段队员们的确打得有些差。
第四节,王非派上了四名新人上场,但很难让人理解的是,他却让姚明下场休息,使新人又一次失去了与姚明磨合熟悉的过程。当记者问王非为什么不给新人多一些与姚明磨合的机会,为2004年奥运会作准备时,王非用两个反问句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为什么不能让巩晓斌当中锋?”,“为什么要让姚明在第四节上场?”
每月2元享用15兆邮箱 优惠价格就剩最后几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