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两小伙无愧幕后英雄 为开幕式累成胸腔积水

http://sports.sina.com.cn  2010年11月13日11:16  重庆晨报
高洪瑞(右)和侯锡飞。高洪瑞(右)和侯锡飞。

  《白云之帆》的未演先红,让两个重庆小伙子走进了我们的视线,虽然他们都是地面操作人员,并未在昨晚开幕式的巨大帆屏上翻飞,但帮我们找到这两个孩子的塔沟武校老师却告诉我们,“地面操作的孩子更苦,他们是幕后英雄,这个节目的成功,70%上的功劳要归功于地面操作的近1300个孩子。”

  大足少年高洪瑞为了开幕式累成胸腔积水

  昨天下午3点,当高洪瑞和侯锡飞走到记者面前时,这两个黑黑瘦瘦的男孩子,有着比城市里同龄人更多的羞涩与淳朴。18岁的高洪瑞来自大足,17岁的侯锡飞则来自更偏远一些的秀山。这个年纪的城市男孩,通常会带着硕大的耳机,穿着潮味十足的宽大牛仔裤,兴许还会把自己的头发染上些奇怪的颜色。但高洪瑞和侯锡飞都留着不长的头发,统一的“塔沟武校”的运动服,白色的飞跃运动鞋,简单干练。见到记者,小声地喊“叔叔好”,十足的乖孩子模样。直到听到记者说起了熟悉的重庆话,两个男孩的拘束才释放了一些,“在这里听到重庆话好亲切哟。”

  9月的某一天,高洪瑞在训练中感到老是胸口疼,跑上两步就喘不上气。一个星期后,他终于隐瞒不住病情,在被送到医院检查后,确诊是左侧包裹性胸腔积水,原因是劳累过度,需要立即手术治疗。

  讲起这段往事,高洪瑞有些刻意的轻描淡写。这个不太擅言辞、说话简短的孩子,只是担心自己生病不能完成表演。事实上,在他第一次手术后不到一周,医生就要求做第二次手术,在大足开了一家五金店的父亲,也急忙赶到广州。但高洪瑞用同样的轻描淡写告诉父亲,自己没事,自己还刻意继续坚持表演。考虑到他的身体,学校老师一度安排了替补队员,但高洪瑞硬是死缠硬打,在距离正式表演半个月的时候,重新“夺”回了自己的位置。

  “我问过医生了,我的身体很棒,只要这次表演结束后,稍微注意休息就可以了。”高洪瑞拍了拍自己的胸脯,唯恐记者和身边的老师对他有所担心。在他看来,只要能参与《白云之帆》的表演,一切都不重要———每天两趟训练,地面接近20公里的往返奔走,粗大的麻绳在手上磨出的一层又一层的茧子,大家的指甲刀主要功能就是剪厚厚的茧层,每晚睡觉时因为频繁用力而酸软到极点的双臂,寝室墙脚那一双双被磨破鞋底的运动鞋,甚至包括将来可能复发的胸腔积水。

  秀山少年侯锡飞我们是威亚的生命线

  侯锡飞知道,很少有人会注意到《白云之帆》里的地面操作人员,甚至电视直播镜头都来不及给他们一个特写,但这个来自秀山的孩子却有自己的逻辑,“我们是真正的幕后英雄,这是总导演说的。”

  远处的表演区域里,传来一个浑厚的男生,招呼着所有的开幕式工作人员准备进入临战状态。“这不是陈维亚的声音。”侯锡飞仔细听了半天,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开幕式总导演陈维亚的声音,侯锡飞自认过耳不忘,原因是他记住了陈导说过不止一次的话:“你们这些地面操作人员,是真正的幕后英雄,这个节目的成功,你们是最值得感激的人。”

  陈维亚的话,也成为了侯锡飞的精神支柱。更早之前,他和其他伙伴的想法一样:虽然明知高空表演会更危险,同时对身体也存在潜在的伤害,但依然坚持认为, “如果能在天上飞是多威风的事呀。”但正是陈导的话打消了侯锡飞露脸的欲望,“导演和老师都说了,这个节目成功,地面操作人员的功劳至少是70%,”17 岁的侯锡飞刻意强调了“70%”这个数字,“天上一个人,地面有7个人组成一组,拉拽和控制他的走位、翻飞和造型,我们7个人的这条线就是他的生命线。”

  相比高洪瑞,小一岁的侯锡飞显然更老到,口齿伶俐,甚至还能说出大段大段的“大道理”,“这个节目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团队精神,不管是在上面还是下面,大家都要拧成一股绳,而且我们地面操作,虽然身体上不会有太大的危险,但思想上压力也很大,毕竟队友的生命就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对于表演所存在的风险,性格迥然不同的高洪瑞和侯锡飞也是截然不同的态度,高洪瑞腼腆地表示:“我们会努力,争取像平时一样成功。”侯锡飞则是斩钉截铁的态度,“我们刻苦训练了这么久,又有最好的设备,每次老师都要反复检查,我认为我们一定是零失误,绝对成功。”

  参加过亚运开幕式以后工作就好找了

  也许是乡里乡亲的缘故,两个重庆崽儿在开幕式之前就向记者“泄漏”了表演的玄机,而且对这两个错过了北京奥运会表演的孩子来说,他们很得意地宣称“我们参加了比奥运会更厉害的表演”。

  河南塔沟武校的成名,很大程度上是包括北京奥运会在内的众多大型活动中的露脸,而高洪瑞和侯锡飞,也同样是通过电视和报纸了解到塔沟武校的情况,才选择了背井离乡拜师学艺。四年前入学的高洪瑞,和三年前入学的侯锡飞,都因为“资历尚浅”而错过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开闭幕式的高空威亚表演。不过这次亚运会的《白云之帆》,终于一了两个重庆崽儿的夙愿。

  更令两人兴奋的是,奥运会和残奥会,最大规模的高空威亚表演,也不过90多人,而且还是机械控制钢丝;而这一次他们参与的,是180人的高空威亚表演,和接近1300人的地面人工控制团队,无论是难度、精度还是创意度,都是过去任何一次表演所无法比拟的。

  “我们必须随时抬头关注上面的动向,但我们不是看自己负责的那个威亚队员,而是在帆屏上寻找那些熟悉的参照点,然后跟随着熟悉的音乐节奏,就可以把自己负责的威亚队员拉到下一个指定的位置。”至于有些媒体提及的帆屏下的水池,是为了稍微增加一点保险系数,侯锡飞纠正说:“那个水池可能就10厘米深,如果真出事,根本没什么用,其实就是为了增加表演时的美感。”

  至于这次采取人工威亚操作团队,高洪瑞则介绍:“北京奥运会时都是机械操作,缺点就是一旦出事,机器停不下来,尤其是两人的钢丝一旦缠在一起,那真的就完了。这次是人工操作,虽然难度大了很多,但万一出问题,还可以停住,同时威亚队员都每人加了一根钢丝,确保他们在78米的高空中万无一失。”

  除了使命感和成就感,两个重庆崽儿都不否认,“参加过这样大型的表演,肯定会对将来的工作和出路有帮助,而且像我们这样的团队,学校也会更加重视。”

  对高洪瑞来说,之后的梦想就是进入塔沟学校的“体院补习班”,“争取能考入成都体院,离家比较近,而且将来还能争取找份好工作。”而侯锡飞同样也希望能继续深造,但他更希望将来能从事一份警察之类的工作;两人都喜欢吴京、甄子丹这样的武打明星,也欣赏成龙在武术技艺上的不断求新求精,更知道习武先习武德。

  在一场震撼的表演中,他们扮演着注定不会成为焦点的角色。但昨晚的同一时刻,在大足某个普通的家庭里,在广州城中村的某个简陋房间里,两对普通的夫妻都肯定盯着电视屏幕上的《白云之帆》热泪盈眶,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孩子就在那里,那是他们的骄傲……

  本报记者 刘苏 黄德强 广州报道

  

相关专题:广州亚运会开幕式专题 |2010年广州亚运会专题 

更多关于 开幕式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