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民晚报:“娜”样走过这些年

http://sports.sina.com.cn  2011年01月28日15:25  新民晚报

  2002年秋当我走出校园的时候,李娜挂拍重回象牙塔。

  第一次相遇,是在2005年的澳网。李娜曾开玩笑,“在大满贯赛场,你比我更资深。”职业生涯的首个大满贯,她就打入了澳网第三轮。那时候李娜的资格连小采访室都轮不上,在新闻中心ATP的办公桌前,她被三三两两的外国记者围住。中国女网刚有了一块奥运双打金牌,老外们多半是带着好奇的眼光,来审视这片网球场上的“异域风情”。李娜总是把相熟的记者当作挡箭牌,“来来来,快来替我当翻译。”问题无关痛痒地浅显,还有老外找李娜操练中文,“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李娜掉转头偷着乐,“每次都这一句,也不学点新的。”

  说李娜脾气不好,不如说她很真实,向来看不懂,或者说不屑看人脸色。有一年美网,国内某通讯社的老同志,在球员休息室看到李娜,隔着老远招手让她出来。“做个采访吧!”李娜有些诧异,“你约了吗?你谁啊?”老同志亮出自己的身份,满以为能够搞次特殊,没想到李娜没有二话:“找WTA约采访去。”一扭头,就走。老同志,气得够呛。

  记者们对李娜又爱又恨。这个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的学生,似乎很知道新闻的要素,每每都能给出趣味答案。但若是让她不爽或提不起兴致的问题,她的回答保准噎死你。“说我失误多?那你自己上场去打打看?站着说话不腰疼。”“赢球了,我就是英雄,输球了,我就是狗熊。你们能有点创意吗?”这样的性格,记者们摸准了,便不会放在心上。

  李娜也有可爱的时候。北京奥运之前,报社要做倒计时的专题,李娜是焦点人物,领导逼稿。大半夜发短消息给做完手术正在德国恢复调整的李娜,她爽气回复:“列上你的问题,飞个E-mail过来。”信中,每问必答,最后还不忘调侃,“回答完毕,你还满意?领导该表扬了吧。”

  如今的李娜,习惯了大满贯中央球场的尊贵气场,在上百人的主新闻发布厅接受国际媒体采访,英语对答如流。“我从来没变过。”她的确没变。只是人们对她的期望不同了。曾经问过李娜理想是什么,她说当家庭主妇也会很幸福。在成就大满贯之后,退隐江湖,相夫教子,这倒是李娜式的轨迹。她从未试图成为任何热点的中心,“平平淡淡,偶尔被人惦记一下,挺好。”

  一路守着自己的本色,走过这么多年。期间,挣扎过,抱怨过,怀疑过,坚持过,“刺头”李娜出头了。写下浓重的中国网球历史,让李娜谈谈感受,她只是轻描淡写:“我一直都是第一个”。第一个,也是不可复制的唯一一个。

  华心怡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1年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专题 

更多关于 李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