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理念PK跑友利益 中国马拉松该不该提供参赛服?

环保理念PK跑友利益 中国马拉松该不该提供参赛服?
2021年03月26日 11:23 澎湃新闻

  汶川马拉松被称赞为“有情有义、震撼心灵”。 本文图片来源:汶川马拉松

  即将鸣枪的汶川马拉松在中国跑圈引发了一场激辩——缘由是赛事“不再提供参赛服和参赛包”。

  近日,马上“4岁”的汶川马拉松正式开启报名。过去几年,这场让许多跑者含泪跑完的年轻赛事,被称赞为“有情有义、震撼心灵”。然而,今年的汶川马拉松启用电子化参赛资料,不再提供参赛服和参赛包,赛包领取现场会提供少量的参赛服和参赛包供需要的选手购买。

  于是乎,跑圈里分成了三个阵营——反对者批评赛事主办方“没有诚意”、“以环保名义割韭菜”;支持者响应“理解环保常识”、“愿意支持”;而中立者则认为,“有很多可以更贴合跑者需求的环保方式”、“如果跑者不满意也可以不报名”……

  那么,所谓的“不再免费提供参赛服和参赛包”到底合不合理?不少跑者的不理解和声讨,又说明了什么?

  汶川马拉松。

  为什么不提供参赛服?

  提出“不再提供参赛服和参赛包”的汶川马拉松,确实做了中国跑圈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过,放眼跑步历史更悠久、跑步文化更浓厚的欧美跑圈,不提供跑步服的赛事并不鲜见,其中就包括中国跑者熟知的澳大利亚黄金海岸马拉松、德国科隆马拉松和日本静冈马拉松。

  那么,汶川马拉松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一条国内跑圈不曾使用的政策?

  “我们在做出这个决定之前经过了长时间、全面、慎重的调研,不仅针对跑者,还针对跑者家属和其他每一个赛事环节中的人,有一个最直观的声音——就是无论是在赛事当天还是赛后,这件参赛服的使用率都很低。在我们不算庞大的市场调研样本中,这个数据可能只有不到20%。”

  汶川马拉松组委会负责人杜鹏告诉澎湃新闻记者,环保确实是他们的第一考虑——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2600万吨旧衣服被扔进垃圾桶,回收再利用率只有不到1%。

  “我们这些赛事从业者从自身开始进行反思,是不是能够通过一个小小的举措,来邀请大家跟我们一起,从源头减少资源浪费。”

  但是,不少跑者对于这样“突如其来”的规则还是难以接受。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少打着环保的口号来忽悠跑者”、“真够抠门的,最好连完赛牌都不给了”、“取消参赛服是为了环保,那为什么不直接取消比赛”……社交网络上不乏这样略显极端的跑者评论,而舆论直指的矛头,就是赛事150元的报名费。

  当然,也有一些不理解的跑者提出了理性的观点;“我是一个初跑者,其实参赛也是想收集一些比赛服,一是留作纪念,二来平常训练也可以穿,不提供感觉不是很人性化。”

  “我也要感谢质疑的声音,因为正是我们之间的探讨,让大家更加关注到环保的议题。”杜鹏也强调,赛事只是不提供免费的跑步服,如果有跑者需要,还是可以定制购买。

  “尽管会有一些不太理解的声音出现,但组委会希望全社会能够关注到资源浪费的问题上。”

  的确,这一些著名海外马拉松赛事中,都从环保角度考虑,倡导跑者穿着自己舒适的比赛服参赛,官方赛事服则需要另外出钱购买。

  中国马拉松报名费太低了?

  事实上,当大部分不理解的声音“瞄准”汶川马拉松不提供免费跑步服和参赛包却不降低报名费时,几乎没有人注意到了赛事报名信息中的那盒“特色完赛甜樱桃”。

  在提出不提供跑步服的同时,赛事增加了完赛的奖励,“今年增加的一个亮点就是在完赛后为每名选手提供了一盒汶川甜樱桃。组委会希望能够用这样具有汶川特色的方式,让大家在奔跑之余,能够更多地感受到汶川的精彩。”杜鹏表示。

  另一位赛事相关工作人员也告诉澎湃新闻记者,“我们其实把制作跑步服的那部分费用转到了买甜樱桃上,而且我们还多垫了一部分钱。”不仅如此,这位工作人员还提到了赛事免费提供的一站式摆渡大巴接送服务。

  老兵们向汶川致敬、向祖国致敬。

  “有人评论,赛事不提供参赛服,就应该降低报名费,其实这都是跑友不知道举办马拉松多费钱的原因。如果没有政府支持、赞助商支持,马拉松怎么算都是一件赔本的生意。”

  资深马拉松业内人士王乐在社交网络上也写下了自己的看法,在他看来,如今中国跑圈的赛事大都还是“赔本赚吆喝”。

  他就给汶川马拉松算了一笔账——150元报名费,12000人规模,一共180万元的赛事报名费收入,是根本不够支出的,“看看国外比赛,报名费都是几百美元、几百欧元……还有大量的赞助商才维持得了赛事运营。整体看,中国的马拉松报名费实在是太低了。”

  而跑圈业内人士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疫情之前,就有很多资深跑者和赛事公司的人讨论过“不提比赛服”的话题,“只是没人敢做这件事”。

  赛事服务和参赛体验如何平衡?

  汶川马拉松终究成了第一个“敢做这件事”的赛事,但换来的是众多跑者的不理解甚至是谩骂。

  当然,抛开那些过激的言语,部分跑者的理性建议也确实值得如今的赛事公司思考一下。

  就如一些跑者建议,“国内不少赛事都在做环保,其实有很多不同的形式,比如用垃圾回收再利用做成装备材料,也是一种环保”;还有一些跑者建议,“应该在保持报名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可以在报名时自愿选择需要跑步服和不需要跑步服。”

  跑者的这些建议其实不无道理,马拉松原本就是一场万人级别的大聚会,办赛的宗旨之一就是希望让跑者能够感受到一座城市的魅力,同时能够感受到赛事周到和人性化的服务。

  而当这些跑者聚集在一起,他们对于参赛的诉求和比赛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办赛公司需要做的就是能够满足更广大参赛者的需求——不是每一个人都想要那盒甜樱桃,也不是每个人都不想要比赛服。

  “所以我们要感谢那些质疑的声音。”杜鹏理解跑友的质疑,也把这些负面的声音当做是一份推动赛事进步的动力,“正是这种讨论,展现了大家从内心里关注汶川马拉松,希望汶川马拉松越办越好的态度。”

  的确,除了北京马拉松、上海马拉松和厦门马拉松这些顶级赛事,中国的不少跑赛都还很年轻,这些赛事的办赛方也还在一点点摸索着适合中国的跑步服务。

  赛事方也想要环保和成本兼顾,毕竟去“去库存”的阶段过后,每年都制作比赛服是会造成浪费;而部分跑者也想留下纪念,保存这份珍贵的参赛回忆。

  “如果参加过一些国外赛事的跑者就会知道,国内如今不少跑赛的赛事体验,比如小程序、领物流程、完赛后散场路线规划等都远超国际赛事,单从服务和赛事体验方面来说,甚至比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都更细致。”

  一位参加过“六大满贯”的资深跑者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在他看来这种带有争议的报名规则未来可能会在越来越多国内赛事中出现,但是并不会普及。

  “跑者们如果有机会应该稍微了解一些办赛的不易,然后办赛方也要多从跑者的不同角度去思考,这样中国的路跑才会越来越成熟。”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