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情回顾:2018跑圈这一年

燃情回顾:2018跑圈这一年
2019年01月11日 11:18 体育综合
资料图。 资料图。

  如果以四年一个奥运周期来看,2018年是这个4年周期中唯一没有世界田径锦标赛和夏季奥运会的年份。当然,如果放置到当下热火朝天的中国马拉松运动中,2018年却是风起云涌的一年。

  全文约8945字,预计阅读时间20分钟

  数量与质量

  2017年,多部委联合出台《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马拉松、自行车等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行动方案(2017年)》的通知,这为2018年我国马拉松运动添了一把火。以浙江为例,温州马拉松停办一年后2018年重新再办,宁波则是停办2年后再办。不少三四线的县城也举办马拉松,如绍兴下属的县级市诸暨12月9日举办全程马拉松,并且在央视直播。某种程度上,举办马拉松成为一个城市的标配,甚至网上还出现父亲不准女儿嫁给没有举办马拉松城市男朋友的新闻。

  要考察当前我国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赛事数量和选手数量是两个最主要的衡量指标。事实上,这两个指标也是我国马拉松运动发展的直接体现和真实写照。

  跑者数量:增幅在20%以上

  2018年11月26日在昆明举行的全国田径工作会议的报告上指出,截止到11月2日,全国共举办了800人以上路跑、300人以上越野跑赛事共计1072场,参加人次530万。如果简单地以10个月来测算12个月,那么2018年的赛事会超过1200场,参赛人次超过640万,而在2017年,这个数据是1102场,495万,因此2018年参赛人次增幅在20%以上。实际上,根据我的调研,跑者的参赛次数2018年和去年大致不变,那么也可以推算,其实跑者数量增幅也在20%以上。

  具体到某个赛事,出现了报名选手的两极分化。跑友用脚投票,不少口碑较好、交通便利的赛事受欢迎。

  创办于1987年、国内历史第二长的杭州马拉松报名人数创历史新高,首次超过10万,达到106588人,比去年的83659人多出2万多人。在全马名额上,杭州马拉松首次突破1万,有15000个名额,但仍供不应求,需要抽签。绍兴马拉松参赛名额22000个(全程6000人,半程8000人,迷你8000人),比2017年首届的12000人(全程5000人、半程4000人,迷你马拉松3000人等)增加了1万人。尽管如此,三个项目还是供不应求,全程、半程、迷你项目中签率分别是86.2%、70.7%、60.8%。

  2016年开始举办的武汉马拉松口碑不错,2018年的全程项目名额为8000人,但报名52640人,中签率为15.19%,全程项目中签率为国内马拉松最低。

  相比之下,超过一半的赛事全程和半程的名额没有报满,也就是说,无需抽签。因此,有的赛事组委会在竞赛规程上,调低了参赛名额,或干脆没有具体名额的说明。不过从最后的完赛名单来看,参赛选手不如预期。

  一个现象是,受欢迎的赛事,完赛率也比较高。巧合的是,国内的3大全马赛事,完赛率都在96%及以上。1月厦马虽遭遇下雨,完赛率是96%;上马报名总数25000人,完赛率为96%;北马3万人报名,完赛率96.98%,其中男子97.66%,女子93.85%。怎么解释这个现象呢?可能报名这3个赛事的选手都有全马的基础和经历,因此完赛难度不大;也可能是这3个全程马拉松中签比较难,选手比较珍惜,备战认真。另外两项知名马拉松的全程完赛率也很高,无锡马拉松全程完赛率96.07%;杭州马拉松全程完赛率97.41%。东京马拉松从2007-2016年的10年平均完赛率是96.3%。相比之下,2018年跻身金标的广马完赛率比较低,有报道说为83%。

  性别比例:全马男性占80%以上

  参加全程、半程马拉松的跑者性别比例也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根据我调研所知,全程马拉松男选手参赛(完赛)的比例在80-85%之间;半程马拉松男选手参赛(完赛)率在70-75%左右。

  2018年比例大致不变。2018杭州马拉松全程报名人数为30071人,男女比例为5.5比1,男性占84.61%。半程马拉松报名人数为43717人,男女比例为2.4比1;男性占70.59%。

  2018绍兴国际马拉松全程比赛完赛选手中,男选手3626人,女选手603人,男子占85.74%,半程选手中,男子4882人完赛,女子1596人完赛,男子占75.36%。

  那么我们来看看2个大型全马赛事。2018年上马全程共有22174名选手完赛,其中男选手17839名、女选手4335名,男子选手占80.45%。

  北马从2015年开始变身全马赛事。2018年参赛选手中,男子23875人,女子5240人,男子占82.00%。完赛选手中,男子23317人,女子4918人,男子占82.58%。

  赛事质量:标牌和服务是保证

  吸引跑者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赛事质量。那么怎么来评定赛事质量呢?

  一个标志是标牌赛事。国际田联有金标、银标和铜标赛事的评定标准。相应地,中国田径协会有金牌、银牌和铜牌赛事的评定。我们平常所说的双金赛事,就是获得国际田联金标和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称号。

  2008年开始国际田联对全程马拉松、半程马拉松和其他距离的路跑赛事进行评级,首批49个赛事得到认证,12个金标和37个银标。2010年开始增加了铜标赛事。

  2018年国际田联共评出114个标牌赛事,其中金标56个,银标26个,铜标32个。国内(不计港澳台)标类赛事14个(占12.39%),列所有国家第一,其中金标8个、银标4个、铜标2个。2018年重庆、兰州和广州成为金标赛事俱乐部的一员。扬州仍然是国内唯一的半程马拉松金标赛事。

  中国田径协会的牌类赛事2017年共有161个,其中金牌赛事44个、银牌赛事38个、铜牌赛事79个。2018年的牌类赛事预计2019年年初颁发。

  国际田联标类赛事和中国田径协会牌类赛事有一定联系。简单地说,要评选国际田联的标类赛事,首先必须是中国田径协会的金牌赛事;然后通过中国田径协会申报。资料显示,中国田径协会每年推选不超过5场评选国际田联铜标赛事;在升级方面,在已有的铜标赛事中,推选不超过4场评选银标赛事;在已有的铜标或银标赛事中,推选不超过4场评选金标赛事。

  专业与业余

  城市马拉松赛事的特点是,专业(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同场竞技。如果说专业选手是高峰,那么业余选手就是支撑这个高峰的高原。

  专业选手:平淡中的亮点

  从我国专业选手的表现来看,2018年我国无论男女、无论全程和半程,整体较为平淡,夹杂着少许亮点。

  半程方面,男子最好成绩是吴向东的1小时5分58秒(11月11日的合肥马拉松),而男子半程世界纪录2018年10月刚刚改写,已经达到58分18秒的成绩;女子是张德顺的1小时

  11分28秒(3月24日,巴伦西亚)。张德顺成绩在2018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中取得,是她的个人最好成绩,列赛事第22名。她参加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万米比赛,获得铜牌。

  全程方面,女子最好成绩是2小时30分20秒,由李丹(4月15日,武汉)和李芷萱(11月18日,上海)共同创造。如果对比纯女子马拉松世界纪录(2小时17分01秒)和男女同赛的女子世界纪录(2小时15分25秒),差距有点大。男子最好成绩是去年获得天津全运会冠军的董国建,成绩为2小时14分16秒(3月25日,徐州),离全国纪录2小时8分15秒有点远。目前男子世界纪录是2小时01分40秒,刚刚在2018年9月的柏林创造。董国建在雅加达亚运会获得第7名。

  提及雅加达亚运会马拉松赛,其难得的亮点是多布杰的铜牌。他是第一个在亚运会上获得奖牌的藏族田径运动员,并且,他的成绩和冠亚军之差只有26秒。而亚军获得者巴林的埃尔哈桑2018年12月创造了最新的亚洲纪录,成为首个跑进2小时05分的亚洲选手。

  其实日本选手2018年更为耀眼。首先是日本男子选手2018年2次打破亚洲纪录:设乐悠太的2小时06分11秒和大迫杰的2小时0 5分50秒。其次是日本选手在波士顿、东京、芝加哥三场大满贯级别的顶级比赛中,分别获得冠军(川内优辉)、亚军(设乐悠太)和季军(大迫杰),并且是3位不同的选手。在亚运会上,第4位日本选手井上大仁获得男子马拉松冠军。

  女子方面,郑芝玲继去年温州马拉松夺冠后,2018年5月在温哥华马拉松赛以2小时43分50秒获得冠军,成为在汉语中带“温”的两个城市夺冠的选手。中国的选手其实应该去国外多参赛。

  业余选手:破3成为热点

  对业余选手(男性) 来说,有2个成绩门槛:3小时30分(俗称“330”)和3小时(俗称“300”)。“330是堵墙,300是座山”,2018年破3选手数量的增加,是2018年业余马拉松的热点。

  以北马为例,2017年358名选手(中国籍332人)破3(小时),成为国内首个破3选手超过300人的赛事。2018年北马,共有532人成功破3,成为国内首个破3选手超过500人的

  赛事。

  以上马为例,2017年有403人(中国籍364人)成功破3,成为国内首个破3选手超过400人的赛事。2018年上马,全程破3选手为720人,成为我国首个破3超过600和700人的赛事。并且,上马2017年全程参赛选手28000人,2018年是25000人。

  其实业余选手除了破三,在成绩方面也有突破。

  李子成从2013年退役后,成为体制外参赛的冠军收割机。他的成绩基本保持在2小时20分左右,在大型马拉松赛上屡屡成为国内第一,2018年12月他获得广州马拉松国内冠军。他还经常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2018年在绍兴马拉松赛上,他跨区出发被取消了成绩。另一名业余运动员贾俄仁加在2018年广州马拉松以2小时18分32获得亚军,以业余运动员身份突破了2小时20分的专业运动员的成绩门槛。相对李子成,贾俄仁加的业余身份更浓厚一些,因为他没有专业运动员的经历,即没有注册为体制内长跑运动员。

  2017年北京马拉松,是他第一次参加全程马拉松,并且从F区出发,成绩为2小时27分。实际上,贾俄仁加更出名的是他的越野赛成绩,尤其2018环勃朗峰越野赛(UTMB)OCC组的冠军头衔。

  其实,国内一些跑团、俱乐部甚至大学也在尝试培养马拉松运动员的新模式。如北京元大都马拉松冠军俱乐部招募有潜力的选手进行培养。未来培养的优秀运动员,可以和亚洲日本、韩国选手掰掰手腕。上海体育学院附属竞技体校其实承担了上海中长跑队的任务,李国强教练手下的李芷萱、郑芝玲等女选手成绩都很不错。

  无论如何,业余选手破3的数量增加和顶尖业余运动员成绩的提高,对专业运动员的激励和营造业余马拉松的氛围,都有很大的作用。甚至,跑得快的业余运动员有机会参加奥运会。

  我要上奥运:机制上突破

  对业余运动员的促进和激励,应该提一提“我要上奥运”。

  2017年世界田径锦标赛上,来自北京大学的业余选手刘庆红参加了马拉松比赛,尽管第65名的名次不高,但宣传意义和传播效果还是不错的。2019年多哈世锦赛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马拉松将继续有业余运动员的选拔。

  2018年1月初,“我要上奥运”的万人跑团入围名单(男女共1万人)公布。按照计划,在这份“万人跑团”的基础上,形成一个金字塔般的业余跑者晋升机制,筛选“千人跑团”、“百人跑团”,最后选拔出10人进行备战,然后男女各选出1人(男女还有各1人备选)参赛。参赛2人外,其余8人以助威团成员的身份参加2020年东京奥运会。

  2018年3月20日,“我要上奥运”新闻发布会在京召开。“我要上奥运”既是选拔最快的业余跑者,也是面向更多的优质跑者的激励计划,更是我国马拉松人才培养通道和选

  拔机制的全新尝试和突破。

  那些入选“万人计划”的跑者,其实也开始在享受某些“福利”。如2018年5月13日秦皇岛马拉松赛上,750名万人计划的入围者参赛,组委会制作了“我要上奥运”系列活动贴纸,让选手自由贴在号码簿、衣服或其他任何区域,以便区分选手属性。组委会设立了专属领物区域,为万人名单选手发放“我要上奥运”系列活动纪念 T 恤,设立了“我要上奥运”起跑区。“千人名单”里的报名前 100 名选手,组委会承诺赛后退报名费。

  成绩与不足

  随着国内赛事的增加,国内和国外交流的密切,不少马拉松赛事的组织水平大大提高。

  赛事服务:专业性提高

  2018年无锡马拉松采取全马半马按照配速进行分区的策略,出发后路段前窄后宽,特别利于选手分散开来;无锡马拉松在路口采取行人分流过马路,把干扰市民出行压缩到最小。无锡马拉松还给跑者提供非常详尽的赛道探路报告,以便选手制定比赛策略。

  厦门马拉松2018年采取分枪发令,每枪之间相隔25分钟,提高了跑者的体验。厦门马拉松还采取名额顺延机制。即:获得参赛资格的跑者无法参赛,不发放物资包,不退还报名费,保留下一届直接参赛资格,但要重新报名和付费。但如果连续两年获得参赛资格不参赛,取消第三年报名资格。

  2018杭州马拉松推出了合作酒店延迟退房服务,公共交通移动支付、脸部识别等技术。

  上海半程马拉松在国内第一次推出赛道最短距离跑进线“BLUE LINE”概念,为参赛者们最近距离的转弯路线。然后上马也继续采用这个做法。

  武汉马拉松推出凭号码薄免费公交、10元地铁卡等措施,沿线40个拍摄机位,摄影师增加到80多位(2017年为53位)。

  不少马拉松组委会还在沿途提供文艺表演,推出公益名额,有的无纸化领物,凭号码薄免费或优惠游览景区。

  其实,形成特色容易进行差异化竞争。不如来看看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都是怎么做的。纽约马拉松的名额其实有4种,除了成绩直通、抽签和慈善,还有一种获得名额的方法很有特点,就是以纽约路跑协会会员的身份,参加“9+1”项目,即参加纽约路跑协会组织的9次跑步活动,并参加一次义务志愿活动(9+1活动),或者9次跑步比赛外加1000美元慈善捐款(9+1K)。这样很好地发展了会员,黏合了会员。至于波士顿马拉松,BQ有自己的门槛,2020年18-34岁男子是3小时的门槛。柏林马拉松赛道平直,创造了许多男子纪录;伦敦马拉松是女子世界纪录的温床;东京马拉松则是服务好。

  问题出现:坏事可以变成好事

  因为马拉松赛事的增加,举办公司水平不一,出现了不少问题。一些组委会比赛日期的确定太晚,对招商和选手报名都不利。其他还有“国旗门”、“抄近道”、选手涉嫌被猥亵等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宏观层面的,共存的问题,有些是微观细枝末节的问题。这些问题因为媒体的聚焦,放大了声量,引发了讨论。媒体的聚焦,说明马拉松运动部分地承担了原先中国足球扮演的角色,成为社会关注热点。一些批评其实也未必见得公允,如某杂志的唱衰马拉松的长篇大论,有蹭热点的嫌疑。有些问题,是和马拉松组织水平有关,有些未必是,例如“抄近道”,这个其实是国民素质在马拉松的反映而已,至于女选手涉嫌被村民猥亵,组委会其实是背锅。现在需要做的是,如何把这些问题解

  决,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唱衰这个行业对谁都没有好处。因此,行业自律,社会互动显得非常必要。

  2018年11月,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加强全国马拉松赛事竞赛组织

  管理的通知》,目的在于把众声喧哗的马拉松赛事,引向正确的轨道上。

  事实上,2018年8月22日下午,中国马拉松赛事联盟秘书处成立大会在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举行,一些大的或知名的马拉松执行公司,如智美体育、中奥路跑、厦门文广、阿里体育等成员单位和媒体代表参加了成立大会。官方是这样表述的,“中国马拉松赛事联盟秘书处的成立,对于中国马拉松提升品牌价值和影响力而言具有重要意义,让中国马拉松赛事联盟更好的为赛事服务,为中国马拉松服务。”因此,未来联盟秘书处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与此同时,中国马拉松学院进行马拉松赛事组织培训;橙光线也在做马拉松竞赛组织培训方面的工作。浙江、辽宁等省还在省内进行马拉松赛事的培训。这些都是一些基础性的扎实的解决问题的做法。

  特色与趋势

  2018年国内马拉松运动呈现了赛事增多、跑者增加、业余选手水平提高、赛事组织水平不一之外,也出现了一些特色与趋势。

  国际化浓厚

  国际化是不少马拉松组委会的做法,这表现在邀请国外高水平选手、扩大普通参赛选手的来源。

  上马参赛国家和地区最多,最近5年都超过80多个。2017年有86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2018年是85个。吸引国家和地区数排第二的是东营马拉松,2018年有70个国家和地区的31976人报名参赛。无锡马拉松选手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绍兴马拉松选手也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比去年第一届的27个国家和地区几乎翻了倍。杭州马拉松来自48个国家与地区的35000名选手参加,厦门马拉松有42个国家和地区的33239名全程选手参加。重庆马拉松吸引38个国家和地区选手参加。看看国际知名马拉松数据:2018年波士顿马拉松吸引了109个国家和地区29957人参赛; 2018年纽约马拉松吸引129个国家和地区。

  外籍跑者数量也是个指标。2018上海半马15000人获得参赛资格,外籍跑者3231人,占20%强。不过有一点需要说明,根据我的调研,国内马拉松赛事大多数外籍跑者其实居住在中国。增加海外跑者的方式有许多,如和国外马拉松组委会合作,通过友好城市互相派选手等等。杭州马拉松未来将和巴黎、洛杉矶马拉松进行深度合作。

  有些马拉松赛事招聘港澳台和海外的选手当“兔子”。2018年绍兴马拉松招募了德国、英国、瑞典的3名外籍领跑员。厦门马拉松35名“兔子”来自厦门、台北、香港、澳门等全国25座城市。

  国际化还表现为中国跑者开始走向国外参赛,首选是世界六大马拉松大满贯。当然,其中至少一半是慈善和套餐名额。2018年波士顿马拉松中国选手有682人参赛,其中大陆409人,港澳台273人。芝加哥马拉松有2000多名中国跑者(含港澳台)参加,排在美国、墨西哥之后列第三。有数据表明,中国大陆报名人数1347人,完赛1223,平均成绩4小时31分28秒。2018年东京马拉松,中国大陆选手有865人完赛。

  其实,国外的中小马拉松赛体验也不错,花费更少。

  特色赛事增加

  特色赛事其实有许多,在距离方面,超过全马距离的超马赛事增加;在形式上以接力赛受到欢迎,此外还有一定时间(6小时、12小时或24小时)内以距离决名次的比赛;从性别角度看,女子专属比赛逐渐增多。此外,行业赛事、赛中赛、精英赛、系列赛、垂直马拉松、极限马拉松等赛事逐渐出现。

  接力赛一般以团队的方式参赛,体现了团队荣誉,也很有趣味。著名的日本箱根接力赛1920年开始举办。2016年,国内出现了高校百英里接力赛,2017年举办了第一届浙江省马拉松接力赛。此外,人车接力赛出现了几个赛事,如Jeep全地形4X4接力挑战赛(2016)和越山向海(HTC)接力赛(2017)。

  2018温岭·浙江超级马拉松接力赛采取绕圈的形式接力,每队4人参赛,至少有1名女性,每人跑16公里(5圈,每圈3.2公里),共64公里。共有85支队伍参加,第1名和第3名队伍最终成绩差距在1分钟内,都在3小时47以内。

  女子赛事也有所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国内目前女子半马约13个,如北京、苏州、武汉、重庆、杭州、南京等。上海浦东在2015、2016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后,2018年举办静安女子10个公里赛事。2018年新办的河北正定女子半程马拉松是河北省内首个女子半程马拉松。

  超长距离赛事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出现,如接力、越野、徒步等,距离从全马起步,到400公里(八百流沙)不等,其中较多以越野的形式出现。

  越野赛事飙升

  有一种说法,马拉松选手进阶到一定阶段,会朝越野赛和铁人三项分流。的确,越野赛事数量和参赛者的增加在2018年更为迅猛。

  越野跑大多在户外山脉的自然地形。相对而言,每场越野赛的参与人数不多,但距离更长,挑战性更强,且受天气条件制约更大。越野赛对参赛者要求更高,所需装备更多。不少马拉松跑者开始向越野赛分流。

  越野赛事的增加,基本涵盖了国内的大部分省市,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少有26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地区)举办了越野赛。据我测算,2018年越野赛的总数会超过300场,距离超100公里的越野赛超过30场。在赛事分布上,广东、浙江、福建因为气候较为温暖,地理地貌的特点,几乎可以全年办赛,因此赛事数量最多。参赛者方面,广东、北京、上海、浙江籍的人数较多。从参赛选择上看,知名赛事是首选,其次是距离临近的赛事。相比较而言,越野跑者从训练、装备和参赛,都更加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而2018年,参加港百、UTMB的中国越野选手数量也增长迅速。

  知名的越野选手也逐渐被人关注,如祁敏和姚妙的“神雕侠侣”在2018年港百双双夺冠。姚妙今2018年年初连续获得海南马拉松和无锡马拉松女子国内冠军,不过她更多以越野跑者而被人熟知,她的港百冠军实际上是含金量很足的国际冠军。或许,未来的国际越野赛是她更大和更适合的舞台。

  贾俄仁加的童年主要和羊群在一起,是不是和2018年的足球先生、魔笛莫德里奇有点相似?在2018环勃朗峰越野赛OCC组(56公里)比赛上,他领先第二名5分多钟获得第一名,加冕这个组别的桂冠。这是中国选手在这项越野赛殿堂级别赛事中首次夺冠。

  合力和努力

  马拉松赛事需要占用道路等社会资源,需要公共安全、医疗保障、媒体等方方面面的支持,当然,也对城市的营销、商家的宣传、跑者的健康有促进作用。以媒体为例,2018年电视媒体参与马拉松转播的频道和数量都有所增加。CCTV5、CCTV5+都转播了国内的马拉松赛事;全国覆盖的卫视频道方面,旅游卫视、浙江卫视、东方卫视等都参与了转播。地面频道方面,仅浙江就有浙江电视台娱乐影视频道、钱江电视台、宁波电视台等参与信号制作。网络媒体方面,优土网(优酷土豆)转播了杭州马拉松等赛事。

  按照中国田径协会的规划,到2020年,国内800人以上的赛事将达到2000场的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说,2018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蓄力和发力的年份。而要达成2020年的目标,更需要中国田协、城市、运营公司、商家、媒体、跑者合力、努力。

  (跑者世界)

马拉松赛事2018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