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首页 | 滚动 | 要闻 | 图片 | 球迷俱乐部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 | 排协 | 篮球 | 风暴导航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报纸评论 > 生活时报 > 新闻报道




决不退缩的迟尚斌--金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5月23日 11:30 生活时报

  编者按:近日厦门厦新队主教练迟尚斌在厦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的“中国足球不革命就是死路一条”的话语在球迷、记者和社会各界中引起极大的反响,尽管到目前为止厦新队的战绩并不理想,但是厦门各界对迟尚斌的能力持肯定态度,迟尚斌的执教环境还是比较宽松的。迟尚斌给人的印象是温文尔雅,对中国足球极其热爱,这样的人都对中国足球发出如此感慨,看来中国足球的确到了“大动”的时候了。

  下面一篇文章的作者与迟尚斌非常熟悉,这篇文章有助于我们对迟尚斌更进一步的了解。

  中国足球实行职业化7年来发展甚微。假球、黑哨已经到了无法无天的程度,主管部门明知问题的严重性,却迟迟不拿出解决的办法,间接助长了歪风邪气的蔓延。假球、黑哨的背后就是腐败。然而,中国足协是怎样对待不正之风的呢?中国足协是怎样打击腐败的呢?这一直是萦绕在广大球迷心中的一个问题。现在各足球俱乐部之间的竞争已经超出了足球的范畴。比谁更有钱、谁更有能力买外教,谁更有能力买外援,不重视足球人才的培养,只求短期效应,甲A比赛成了外教和外援的较量,这种恶性竞争已经发展到无以复加的严重程度。

  从1996年迟尚斌由日本返回大连,命运之神一直在伴随着他。1996、1997年他连续两年为家乡大连创造“城市名片”神话,出了职业联赛以来最大的风头。在经历了1998年一度孤寂,并在风雨飘摇中为全兴保级后,他率领并不被看好的厦门远华队一骑绝尘、遥遥领先,提前两轮升级,他从被家乡拥戴的英雄又变为给厦门足球开创新天地的人物。有人说,迟尚斌是黄金,放到哪里哪里亮。然而在甲A经历了一场意外的胜利后,迟尚斌遇到了执教生涯中从未有过的四连败。

  当时的四连败对拿过两次王冠的迟尚斌来说是个不小的耻辱,迟尚斌要下课的风传不胫而走。理由很简单,厦门球迷能等待他吗?尤其是这位国字号教练能承受阵阵袭来的降级风险吗?厦门真的掉了级,他的半世光环岂不毁于一旦?

  可迟尚斌顶住了,十一轮战罢积11分位居第10位,作为升班马,成绩还说得过去。认为他顶不住的人大概并不了解他,最近几年的光彩在他的命运中只是一小部分,其实他也是一个始终未被困难伴随、始终与命运抗争的人。只有了解迟尚斌的历史,才能了解他的现在和未来。

  从最小踢到最老——国脚生涯

  作为两度登上冠军王座的人物,他成了新闻的焦点,也登上了载满荣誉的高峰,但迟尚斌依然是那个默默耕耘、决不忘形的迟尚斌,他对记者们说:“我的今天和过去都很普遍。都以为我当过国家队队长是很风光的,其实贯穿我一生主线的恰恰是坎坷。我少年时代就插队,青年时饱尝了被世界杯抛弃的痛苦,当教练108天便下台,去日本从打工仔重新干起。并不顺畅的经历使我明白了许多。只是在这一刻,才真正得到了生活的馈赠,才感到为家乡做了点实事。”

  很多成功的记忆都首先是从家乡、从童年开始的……

  迟尚斌是共和国同龄人,也许是家在人民体育场旁受浓厚足球氛围的影响,从小便喜欢上了足球。同那一代人一样,他们的童年是拮据的。迟尚斌的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是家庭妇女,他又有3个弟弟、妹妹,全靠父亲几十元的工资维持生活,他们供不起小尚斌的球鞋钱,父亲只希望他做个有技术的工人,为此还挨过父亲的骂。但父亲渐渐感到,儿子既然迷恋这东西,也别太压制他了,在一个春节花了5块多买了双球鞋,那真是一毛二毛地积攒起来的,那时一个月连5块钱也富余不出来。小尚斌拿到鞋流泪了,他知道家里的难处,那天他是把球鞋放在枕边睡着的。

  迟尚斌是在困难年代长起来的,他同很多孩子一样饱尝了饥饿,在梦中都想到过吃上一块香喷喷的肉,他又瘦又小,当他去考业余体校时,老师没有接受他。倔强的迟尚斌没有灰心,他练习得更刻苦了,后来总算进了体校。

  迟尚斌如今是50岁的人了,但依然一表人才,显出中年男人特有的成熟和英武气,他30多岁时正是电影演员达式常走红,很多人都把他误以为是达式常,有一次在上海还被人围住过。有位球迷说:“他是国家足球队队长迟尚斌,名气一点儿不比达式常小。”迟尚斌确实与文艺有过缘分,由于他踢球所带来的灵活与弹跳,曾被沈阳军区文工团看上过,希望他当舞蹈演员,他却说:“我不喜欢,我要踢球。”家长和老师都说:“傻孩子,去了马上穿军装,还挣工资,多少人做梦都想去。”迟尚斌摇摇头说了句:“要是沈阳军区足球队多好啊!”

  迟尚斌到15岁发育起来了,球技在大连也出类拔萃,他进了大连少年队。17岁那年,国家少年队来大连挑队员,几位教练同时相中了迟尚斌。大连的教练都替他高兴,正在他等待赴京的通知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球队解散,他去庄河县当了“老插”。所有的小球员都觉得踢球没指望了,唯有迟尚斌带上足球,干完农活后在晒场、田头不时地练习,他觉得他不会一辈子当农民,总有一天他还会去踢球。

  插了两年队,辽宁省重建足球队,迟尚斌成了辽宁队的首选人才。当他把辽宁队当作目标时,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来了个“三级跳”。那是国家队刚恢复训练,来沈阳与辽宁青年队打练习比赛,那场球辽宁青年队输得很惨,但他那大范围的奔跑和射门的力量与对抗能力,引起了年维泗的注意,从而使他成为罕见的从地方青年队直接进国家队的球员。进国家队他还是小字辈的,经他的刻苦训练和年指导的点拨,他马上又成为绝对主力。

  很多中年人还记得70年代冒出来的迟尚斌,他虎背熊腰,壮而灵活,他像个“跑不死”的发动机,他是个善于抢断、射门力量大的前锋与防守能力强的后卫球员,他穿国家队球衣达13年之久,他从最小打到最老,他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射进了212个球。人们还记得他两度射进乌拉圭亚军队球门的精湛脚法,记得他在与西德青年队比赛时,对方用身体优势冲撞得中国队员难以发挥,唯独迟尚斌用他结实的身躯与他们碰撞,当时的行家评论:迟尚斌是唯一身体可以同欧洲球员抗衡的……

  迟尚斌国脚生涯是令人称道的,但在33岁高龄的一场重要比赛中,却给他心灵留下了终身难以平复的巨大创伤,当最后一仗输给新西兰时,辛酸的泪水一串串地从面颊滚到球衣。他本是个刚强而不好冲动的人,此时竟控制不住地抽泣着,就像一个挨了顿打受尽了欺负的孩子。他直到34岁才退役,为了和妻子在一起,也为了每月比地方高的52元工资,他到了北京部队队当教练。当时北部属于在甲级队中濒临降级的队,球队本想让他扭转乾坤,他率队在1985年联赛的最后一轮,以5:0胜已经降级、无心恋战的南京部队队。他们实际上已领先积分相等的山东队8个球,除非再出个沙特阿拉伯式的球队,保级已成定局。迟尚斌4年前刚让沙特人涮得心有余悸,他不安地从蚌埠赛场赶到南京五台山体育场,进门一看5:5,他顿时如同挨了一记闷棍,脸色发青,差点冒冷汗,由于山东队都是头球、角球进的,按当时的规则实际上等于进了10个球,他的球队降为乙级队,他以这种哭笑不得的方式下台,屈指一算,他“执政”总共108天。

  从蓝领到白领——留日8年

  迟尚斌一度心灰意冷,也想改变一下生活方式。一位在日本的球迷朋友劝他去日本创事业,他抱着散散心和充实自己的愿望东渡。到了那里才知道,一切要从零做起。在国内他是受人尊敬的足坛名流,在日本他面临着和留学生们一样去刷碗、洗盘子。他到一家工厂当铸造工,在炎热的夏天,一进车间便汗流浃背,他送货、送料,像个地道的搬运工。有一次吊车上的大铁钩子从2米多高砸在他脑袋上,他栽倒后便不省人事。医生在他头上缝了十几针,给他留下了闯日本的一个辛酸的“纪念图案”。他收入不高,刚能维持生活,他仍到大阪体育大学读书。迟尚斌每天下班骑上自行车,把车放在地铁外,坐上地铁赶往学校,他耐得住清贫,他只想多学点东西,日后为他魂梦萦绕的中国足球做点事。后来有家私人办的青少年足球学校请他上课,付酬的方式都是中国都市里包工头雇民工那样先干活后给钱,他执教两个月,刚得了一个月的报酬,老板便溜了,他连人也找不到。他对受骗很坦然,说:这就是生活。

  80年代末,他总算时来运转。和迟尚斌处于同一时代的日本球星釜本邦茂曾是日本获奥运会铜牌的头号球星,在日本很有地位,是自民党参议员,他成立了一家普及足球运动的公司,迟尚斌被聘为教师。他随着釜本到各地讲学,到了双休日大课,竟有七八百个孩子来听,他一干就是4年,这不仅使他了解了日本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普及足球,也给他的执教做了积累。1992年,日本足球俱乐部建立,迟尚斌又当上松下俱乐部二线队伍的教练。此时的迟尚斌已今非昔比,他的收入按中国人的标准已可算个大款,他的地位在日本已称得上“白领”,但1995年家乡的一声召唤,他在犹豫了短暂的时光后,终于决定回万达执教。一直把钱财视为身外之物的迟尚斌把电器全送给了留学生,那辆刚跑3万公里的本田跑车,他只要了60万就让人开走了,还不及他买时1/3的价格。为了家乡,更为了中国足球,这点牺牲是值得的。

  在日本的波折浮沉还不仅仅是这些,他和妻子吉莉莉也在这种氛围完全不同的国度里由恩爱变为离异。这是很多留学生都要经历的。迟尚斌与吉莉莉70年代末结婚,迟尚斌是名运动员,吉莉莉是医生,很多人都说他们是天生的一对,迟尚斌充满男子汉的豪爽气,个子高挑的吉莉莉透着文静的书卷气。他们结婚的年代电视传媒还没兴起,报纸杂志也少,而吉莉莉给迟尚斌的一封信被很多球迷传诵。那是在与新西兰决战前,吉莉莉给迟尚斌写了封信,这封信发表在北京晚报上,信中写道,全国人民都在关心这场球,你身负着重任,这也是你最后一次报效祖国的机会了。谁都知道新西兰队踢法粗野,每场比赛都要伤几个球员,你一定不能怕,要勇敢地拼,哪怕拼得终身残废,我也会一辈子伺候你。颇有点“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悲壮。很多年轻人看了这封信都深受感动,在和平年代里,这的确是很让人感慨的。迟尚斌先去日本,没有打开路子,吉莉莉非常关心他,并鼓励他面对异国他乡的新的挑战。然而,长时间的天各一方,也不能不使二人变得隔膜和生疏,人是感情动物,长时间粘在一起会有磕磕绊绊,长时间分开更可能使关系发生变化。后来吉莉莉也去日本,由于她擅长气功与针灸,对中国古文化有仰慕之情的日本人还是很感兴趣的,吉莉莉的诊所渐渐地热闹起来,迟尚斌则一头扎在他的足球本行里,夫妇俩境况都很不错了,但多少天形成的感情隔阂在一片富足的世界里反而加大了。人在艰难中常有相濡以沫的情感,人在富足中却不时眼花缭乱。他们意识到需要友好地分手了,而他们的宝贝女儿则被送到美国去留学。不管今天是一种什么结局,初恋时的美好与结婚后的恩爱体贴会永远留在各自的心中。

  积累的馈赠

  迟尚斌就是怀着一种追怀、留恋的复杂的心情回大连的,往事都已过去,对一个男人来说,只有去征服一个新的领域才是最富刺激和最有意义的。

  在日本8年,使他的生活习惯、节奏乃至待人处事都发生了变化。回到大连,他有种跟不上趟的感觉。他匆忙上阵执教两场,成绩一般般,“迟尚斌已不了解中国国情”、“迟尚斌在日本只是青年队教练”的议论四起,他没有焦急,还是他归来时的头一句话:“我需要的是时间。”

  头两场,他连球员的名字都叫不上来,对其他队的状况也知之甚少,但足球的悟性使他很快制订了万达队发展的规划。他认为大连对抗能力强,基本功不错,没有明显的缺陷,却缺少激情,并急需注入灵气。这样的队不能鼓励他们狂胜,而要形成独特的稳健的风格,一场场地拼。这位“稳健派”教头果然使大连队发生了变化,万达一下找到了感觉,前半段糊里糊涂输了好几场的他们,竟在后10场保持不败,如果一开始就是这种势头,万达队岂止是第3名!

  1994年夺了冠军的大连人是不满足第3的,他们本来也应该是中国最具综合实力的球队。迟尚斌敏锐地觉察出,万达不变阵,难以立住脚,在各队以外援补充实力的时代,万达不能给自己制造不平等竞争。他与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共同感到,最急需的是中场,万达防守上有徐弘、张恩华,堪称国内一流,前面的魏意民、王涛也有杀伤力,而麻烦出在中场。迟尚斌不像一些选择对象时挑花了眼的教练,他凭着感觉,很快就定下斯文森、佩莱和依黑,事实证明这是国内外援中最有用的。而迟尚斌更大的贡献就是发现了孙继海,这位当时还不到弱冠之年的男孩儿在同年龄球员中并未显出出众之处,健力宝当年赴巴西就没有看上他,在万达起初一直是冷板凳,但迟尚斌准确地发现了他巨大的潜质,不仅培养他,还重用他,终于孙继海成为中国队的顶梁柱。

  迟尚斌已不是1985年凭名气执教的迟尚斌,人生的阅历与坎坷,使他对社会、对足球有了憬悟。他已能理智而不是凭性情来处理队里的关系,与那时比,他少了些呵斥和脾气,却增添了人格的魅力。1996年10月20日,他率万达队获得联赛冠军,当他看到他的战将们浑身汗水,他想起一年来征战的辛劳,这位中年汉子哽咽了。第二年,他再度续写万达神话,把不败的纪录保持到55场。不过,争议乃至嫉妒也相伴而生,有人说他踢的是保守的稳定足球,他说磨掉了足球的观赏性,也有人说是万达的实力成就了他。向来对评说并不在意的迟尚斌没有任何回击,他悄悄离开了这支王牌球队。

  不以名人自居和性格仗义的迟尚斌

  几年来,迟尚斌在万达、全兴、远华几支球队执教,感慨良多,有球场内的,也有球场外的。

  迟尚斌刚回大连,带队走遍中国,他真为故土的飞速发展惊讶和高兴,为球员百倍地提高收入而欣慰。同时他也说:“思想基础要与物质基础成比例,一夜之间成为大款,会产生暴富心理。”他的担忧也在这里。对比中日球员,二者的敬业精神相差不小,日本球员在训练前常常自己跑完几千米,而中国球员不会有这个职业意识。万达队比赛完后度假,几位外籍球员每天都跑步,而我们的球员却是真正在度假。还有一次从外地比赛归来,一些大款开着奔驰、卡迪拉克来接球员,并招呼:“迟指导,您上卡迪拉克吧。”迟尚斌说:“你们坐这种车就觉得过瘾吗?”迟尚斌径直上了大客车,队员们也不好意思坐豪华车子。而在一些准备会上,队员的手机、BP机响个不停,他说:“这样做不仅影响准备会,也缺乏对人的尊重,今后一律不准带。”如今再看迟尚斌当年的忧虑,我们不能不感到,钱多固然好,但绝不是万能的,有时会因暴富缺少斗志而成“事业乞丐”的悲剧。

  迟尚斌为人仗义,早在踢国家队时,就因在公共汽车上勇斗寻衅欺侮售票员的扰乱之徒而被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表扬。当教练后他深切感到,年轻一代在很多方面需要补课,包括对别人的关心和平等待人。他教育球员对球迷不能有居高临下的傲慢,不要有名人意识,对队友要坦诚和关心,他正是这样对待队员的,球员都感到迟指导是个有人情味的教练。他对自己的师长也充满感激之情,提起启蒙教练们及年维泗、苏永舜,都很动感情。苏永舜从辽宁航星下来后,迟尚斌派车把苏指导接到大连棒槌岛,让老人散散心。他小学时的老师在路上碰见他,他还能回忆起当年如何教育自己,并说:“老师永远是老师。”1996年,中国足协副主席许放猝然去世,他与许放虽然不太熟,但在与国安打完客场后赶去和许放遗体告别时,见到悲痛欲绝的许放的遗孀和尚在大学读书的儿子,他一阵心酸,他留下了5000元,希望能帮助一下许放的家属。有人说,迟尚斌是“好人一生平安”型的,1996年他最终平安地走向冠军的王座。

  迟尚斌在同行中属于不爱张扬的人,这与他的师兄徐根宝不同。徐根宝在1998年率万达队夺冠,总结自己如何改变万达原来的风格,使万达充满激情,有人认为迟尚斌会有不快,迟尚斌却说:“根宝是我的队友、兄长,他在中国是个好教练。”1998年全兴一球击败八一,使八一惨遭降级,他作为胜利者却非常同情降级教练刘国江,他说了实话:“非常对不起,况且这局面不是我一个人能控制的。”

  人到中年的迟尚斌走到哪儿,都挂念着宝贝女儿。前几年女儿在美国留学,迟尚斌每月的国际长途要花去不少钱,每当和女儿通越洋电话,迟尚斌总有一种说不尽的疼爱与体贴萦绕在心头,有时女儿对父亲关切的声音竟会使这位中年男人怆然泪下。

  迟尚斌也是个性情中人,他不可能永远孓然一身,他已经娶了一位年轻的妻子,有了一个呀呀学语的儿子。有人曾担心这会影响与女儿的感情,对于厚道的迟尚斌来说,这是不该有的担忧,手心手背都是肉,他不会亏待了任何一个,尤其对在患难和坎坷中一起度过的女儿,他会永远珍爱。女儿毕竟从小在美国长大,对父母的婚姻相对超脱,她也有自己的独立意识。

  愿与厦门足球共存亡

  不是没有人劝过迟尚斌,厦门的足球环境没法与大连相比,就如同大连的钢琴人才无法同厦门比肩一样。在大连,足球人才积累了几代,是个男孩子就会踢球,在厦门几乎是足球荒漠。但做事行为都是个大写男人的迟尚斌决心做一次挑战,他一来感到厦门的足球环境好,上上下下都那么理解他、支持他,正是良好的氛围,使他在1999年带厦门队创造甲B447分钟不失一球的记录。12月4日,厦门将举办甲A庆功大会,用特别的方式表达对球队的谢意与挽留之意。今年在厦门接受了第3个败仗,在其它任何一个赛场早就用震耳欲聋的“下课”声欢送他了,但厦门观众依然鼓励他,以至他心里想,如果球迷能通过向他发泄减轻点失落,他更心安理得一些。面对在降级区的窘境,他的话掷地有声:“我对厦门队充满信心,甲A无弱旅,甲A也没有曼联,我深信能够保级!”

  是的,迟尚斌与厦门足球共存亡!


相关报道:平安为何挑起“迟尚斌事件”?--深友
相关报道:“老谋深算”的迟尚斌--highigh


点击此处参与讨论

参与CNNIC有奖调查,获得十佳网站评选投票权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评论-报纸评论 > 生活时报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