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球迷报》:京津德比应该少些“江湖气”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16:20 《球迷》报

  “是呀,又到‘京津德比’的时候了!我们倒没什么,恐怕你们又得炒作一番了!”当记者与天津一位资深球迷取得联系,并向他提出“京津德比”的概念时,这位球迷说,在他看来“京津德比”和其他比赛并没有什么不同,“如果换在前两年,这个时候我早已经血脉贲张了,不过现在我和大家一样,一点都不激动……”

  这位球迷说,随着“京津德比”的日益临近,他特意到网上论坛做了一番调查,以
往这个时候论坛上早已“唾沫星子漫天飞”了,不过现在却很少再看到津、京两地球迷打“口水仗”的情景了,相反倒是有不少北京球迷向他们发来衷心的邀请,希望比赛日当天能够有更多的天津球迷来北京做客。

  “如果说前些年津、京两地球迷还打得不可开交,那么现在彼此间的仇视情绪已经淡了许多。其实仔细想想,津京足球闹得最凶的还是联赛职业化初期那几年,受压迫很久的天津球迷确实有些心理不平衡。不过,近几年即使有‘撮火’的比赛,也都是那些素质比较低的球迷在蓄意找茬,情况可就大不一样了。”这位球迷说,之所以“京津德比”的概念在大家心中逐渐模糊起来,一方面是因为联赛缺少升降级的刺激大家实在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近两年天津球迷组织逐渐走向成熟与规范,那些“江湖气息”比较浓烈的球迷很难再找到表演的舞台。

  当然,这位球迷也没有回避以往对北京足球“仇视”情结,不过在他看来,联赛初期动辄大比分的尴尬比分并非是引发津京两地球迷形成对立的根本原因,而是北京人从骨子里流露出的那种“傲”劲儿实在难以让人接受。

  “其实我们并非输不起,关键是这口闷气谁也不能咽下。有些时候北京人真的太拿自己当回事了,也许在他们看来生长在皇城根儿底下一定就会高人一等,那时北京队与天津队比赛,就好像‘高干子弟’与‘普通老百姓’比赛,甭管结果输赢,他们从来都有话说。你说,一向‘吃软不吃硬’的天津人能吃这一套吗?归根结底,‘京津德比’还是两地文化冲突造成的结果。”这位球迷总结说,“京津德比”的形成也许要追溯到1995年施连志对高峰的“飞踹事件”,不过平心而论,那原本就是一次赛场的意外,根本没有必要形成随后十余年间津京足球水火不容的新局面。

  “现在情况不同了,尽管天津队与北京队的比赛依然火爆,但‘德比’的情结已经淡了许多。今年主场打北京时,赛前也有球迷提出要用极端的方式对待前来观战的北京球迷,但这样的提议遭到了更多人的反对,因为一来随着近几年津京两地球迷的交流大家已经结下了相当深厚的友谊,二来也实在不想给北京球迷留下天津球迷层次差、素质低的印象。所以在赛场上的对抗也仅是以玩偶、口号等具有‘德比文化色彩’的形式出现,至于暴力冲突根本不会有人响应。”这位球迷说,如今“京津德比”的对抗更应该以文化的形式出现,只有这样才更能让人回味比赛,并对下一次“京津德比”的到来充满期待,“现在大家比的可不再是蛮力,谁的创意更独特更智慧,谁就更能激发球队的斗志,只有这样‘德比’才会有意义。”

  当然,既然处于球场上对立两个方面,谁都希望自己支持的一方会取得最终的胜利,“我当然希望双方第20次交锋会以天津队胜利收场,但也希望场上的队员不会抱着‘复仇’的心理应对比赛,否则比赛本身就会变味了。无论是球场上的球员还是看台上的球迷,大家都应该少些‘江湖气’,毕竟大家关注‘德比’是因为比赛本身,而不是场外的一些不和谐因素!”这位球迷说,他可以负责任地说,他的观点可以代表绝大部分天津球迷的心声,比赛当天他也会随一些球迷到北京工体为天津队加油助威,只要双方的表现不辱没“德比”两字,无论怎样的结果他们都会坦然接受。

  11年联赛数据一网打尽 改变你看中国足球的方式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10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