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首页 | 滚动 | 图片 | 球迷俱乐部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 | 足协 | 排协 | 篮球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排球 > 青年报-球周刊 > 新闻报道
 



近期焦点

外电关注三月中日足球对抗赛(1.22)

澳网日记(第六天)(1.22)

霍顿“闭紧嘴”(1.22)

高峰落户沈阳海狮(2)(1.22)

舒马赫撞车之谜解开(1.22)



汪嘉伟“错”在哪里?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1月24日 12:02 青年报-球周刊

  中国男排的一败再败,让人无言以对。很多人都说这不是汪嘉伟的错,但主帅会没有错吗如果真是他的错,那么—— —

  都说汪嘉伟为中国男排抛家别子,呕心沥血,不容易,他潇洒的身板和坚毅的面庞更是引得万人爱戴。所以在兵败上 海后,球迷和媒体给予他更多的是支持和鼓励。但支持和鼓励不应该是对问题的视而不见,客观善意的批评才是对中国男排最 真切的关怀。

  身兼数职力不从心

  自从1997年汪嘉伟辞掉了日本的高薪职位,主动回国请缨,挑起了国家男排主帅这一重任后,资金也来了,亚洲 冠军也夺回来了,他俨然成了中国男排的“救世主”。从拉赞助到训练再到管理,全是他一手抓。但他毕竟是人,不是神,没 有三头六臂,顾了这头,势必落了那头。虽说凭借他的名气和个人感召力,一年能为国家队拉到400万的赞助,但在训练和 管理上,他的确分了许多心,难以全力以赴干好主教练的“份内事”。

  心慈手软为哪般?

  体育界有句老话,叫做“三分训练,七分管理”,尤其是中国的运动员自主性比国外的差,队伍的管理就更为重要了 。而看似严厉的汪嘉伟对队员却有些纵容,这到底是为什么?

  据排球界的元老讲,汪嘉伟当运动员的时候就不大喜欢教练“唠叨”。他信奉“关键的时刻冲得上去”的信条。在日 本,他明明发现了有的运动员在连续输球之后,不仅不痛心,反而晚上溜出去打游戏机,跟女球迷聊天等等,汪嘉伟还是点到 为止。他还是坚信后面的比赛他们会在“关键的时刻冲得上去”。直到世界杯眼看就要结束,中国男排除了战胜非洲的突尼斯 之外,仍然两手空空的时候,汪嘉伟才如梦方醒,知道有些队员到了关键的时候是冲不上去的。

  为什么汪嘉伟对队员如此迁就呢?事实上,由于成绩的左右和新人难觅,他就只能指望这批老队员。这些人中有9个 都兼任着地方队的教练,钞票、房子都不缺,肯回来为国家队卖命,也完全是冲着他的面子。所以主宾颠倒,是汪嘉伟反过来 求着他们来帮自己的忙,在这种微妙的关系下,怎能严肃纪律,充分调动队员的积极性?

  队员们原地踏步

  中国男排在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别人当然就赶超到了我们前头。韩国男排在1997年时还是亚洲第五,转眼已 取代了中国队“亚洲霸主”地位。关键就在于人家不惜血本,目光长远,肯花三年的时间“大换血”,让新人充分地成长起来 。众所周知,年轻队员可塑性强,上进心足,教练的新思路容易在他们身上得到贯彻。而我们的队员年纪大了,能力本来就处 于下降趋势,再加上技术已定型,汪嘉伟花心思研究出的新打法,平时演练还行,但一上场,又会不由自主地回到老样子。一 位排球界人士说过,“别看他们赛前都嘴硬,其实心虚得很。”所以关于中国男排战术老套的批评,汪嘉伟也实在是“非不为 ,是不能”。

  汪嘉伟的目标值得商榷

  至于汪嘉伟为何不敢调用新人,新人难寻是一个原因,成绩当头也是一个关键。毕竟,他当初毅然回国,就是想拿出 成绩,证明自己,把中国男排带进阔别16年的奥运赛场,成王败寇,大家记住的总是那些成功的人。

  而中国排坛乃至整个体育界也基本都存在这个问题:急功近利,“小农意识”作祟,为官一任,都想“流芳百世”。 真正敢于力排众议,花代价打牢根基,培养后备力量,花长时间得大效益的人物实在是凤毛鳞角。正因为中国的这种文化传统 和社会氛围“先天不足”,这样的人要承受的是超乎寻常的压力。而一个能承受这种压力的人,即使他总是失败,也是真正的 英雄。汪嘉伟显然离这种境界尚有一定的距离。袁媛


相关报道:近听汪嘉伟谈球
相关报道:汪嘉伟悄然离京东渡
相关报道:汪嘉伟欲走还留
相关报道:汪嘉伟:辞职与否还没考虑
相关报道:众球员难舍汪嘉伟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综合体育 > 排球 > 青年报-球周刊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