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文物欣赏

秦始皇陵铜车马 秦始皇陵铜车马

  1980年在秦始皇陵西侧发现了两辆用青铜制作,以四匹马拉的战车,车通长3.17米,高1.06米,总重量为1241公斤,由大小3462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其中青铜制件1742个,黄金制件737个,白银制件983个,是中国目前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铜铸车马,堪称“青铜之冠”。1号车是立车,单辕双轮,车厢为横长方形,车门在车厢的后面,车上有圆形的铜伞,伞下站着御官,双手驭车,前驾四匹马。2号车为安车,也是单辕双轮。车厢为前后两室,二者之间有窗,上车的门在后面,上有椭圆形车盖。车体上绘有彩色纹样。车马均有大量金银装饰。这两辆铜车马都是事先铸造而成,后又经过细部加工的,工艺水平非常之高。铜马身上璎珞和链条用的铜丝直径仅半毫米左右,有的则更细。

  西汉“马踏匈奴”

  西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汉武帝刘彻下令在茂陵旁为他的爱将霍去病建造一座形似祁连山的陵墓,并在陵墓四周列置十余件石雕作品,以表彰霍去病远征匈奴的不朽功勋。其中的“马踏匈奴”尤为动人,堪称中国古代雕塑史上的典范之作。马踏匈奴石刻以花岗岩雕成,高1.68米,长1.90米。雕刻家运用圆雕、浮雕以及线刻的综合方式,把马的形象刻画得坚实有力,姿态威武,气宇轩昂,似乎象征着当时汉军实力的强大,气势磅礴,具有凛然难犯的庄重气派。马腹下的匈奴人,仰卧地上,左手握弓,右手持箭,双腿蜷曲,作狼狈挣扎状,带着既不甘心就缚,又无可奈何的表情。

  唐昭陵六骏

  昭陵六骏是指陕西醴泉唐太宗李世民陵墓昭陵北面祭坛东西两侧的六块骏马青石浮雕石刻。每块石刻宽约2米,高约1.7米。“昭陵六骏”造型优美,雕刻线条流畅,刀工精细、圆润,是珍贵的古代石刻艺术珍品。六骏是李世民在唐朝建立前先后骑过的战马,分别名为“拳毛騧(gua)”、“什伐赤”、“白蹄乌”、“特勒骠”、“青骓”、“飒露紫”。为纪念这六匹战马,李世民令工艺家阎立德和画家阎立本,用浮雕描绘六匹战马列置于陵前。六骏中的“飒露紫”、“拳毛騧”1914年被打碎装箱盗运到美国,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其余四匹也曾被打碎装箱,盗运时被截获,现陈列在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三彩奔马俑

  唐代三彩腾空奔马俑,1966年在西安出土,现藏西安市文物管理处。通体施蓝、绿、赭三色釉。唐代三彩雕塑者抓住了奔马四蹄腾空一瞬间的景象,塑造了一匹极具动感的三彩马,其“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的形象有着十分强烈的视觉效果,让人回味无穷。奔马俑在出土彩绘陶器中屡有发现,但在出土唐三彩中却极为罕见。据现有资料显示,国内馆藏三彩器中挂蓝釉的腾空骑马俑仅此一件,国外尚未发现有类似的三彩马俑。

  唐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

  唐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是一件极其精美的唐代艺术品,1970年出土于西安的一个金银器窖藏内,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银壶高18.5厘米,整体造型仿照骑马的游牧民族储水用的皮囊,上口敛而底部呈扁弧形,周身看不到焊缝。最令人称奇的是在壶身中央,装饰了一匹突出于壶面的、金色的、奇异的马。这匹马身躯健硕,长鬃披颈,前肢绷直,后肢弯曲下蹲,口中叼着一只酒杯,其上扬的马尾和颈部飘动的绶带显示出十足的动感。史书记载,每年千秋节,玄宗在“勤政务本”楼前的广场上大摆筵席,席间还有各式歌舞和杂耍表演,据说一次舞马演出舞到兴处,马儿屈膝向皇帝祝寿,皇帝大喜,赐酒给跳舞的马匹,舞马以口衔住酒杯,一饮而尽。银壶上舞马的造型抓住了衔杯饮酒的瞬间,将历史的精彩一刻流传至今。

  1979年阿富汗黄金之丘大月氏2号墓大月氏王陵出土的双马神黄金坠饰,林梅村在《吐火罗神祇考》一文中曾指出,此物带有吐火罗文化特征,为吐火罗人龙神崇拜之遗物。吐火罗龙神崇拜源于古代印欧人宗教中的双马神,双马神本为雅利安人、伊朗人、斯基泰人、塞人等印欧人共有的多神教神祇之一。龙神崇拜遗物除在席巴尔甘出土外,亦曾在库耳欧巴萨尔马泰人墓葬、里海-黑海北岸颜那亚墓地、哈萨克斯坦塞人墓地等墓葬中出土。在中国境内,其也曾在新疆轮台县琼巴克古墓、新疆吐鲁番艾丁湖西汉墓、内蒙古西沟畔战国墓、宁夏倒墩子西汉墓等墓葬中出土。林梅村并归纳了大月氏龙神形象的两个特点:1、大都表现马蹄与马鬃,其艺术原型显然是马;2、往往成对出现。

  (文章内容来源于:丝路西域)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