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迁徙——乌兹别克转场文化

马背上的迁徙——乌兹别克转场文化
2020年02月26日 06:30 新浪体育
乌兹别克转场 乌兹别克转场

  乌孜别克族是我国西北地区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少数民族,它来源于新疆以西的中亚地区,它的形成和发展与游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乌孜别克族的血管里流淌着亚欧大陆许多古代游牧民族的血液,游牧这一生活方式在乌孜别克族中经久未绝。游牧业是他们的传统生计方式,在这一传统生活方式中他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游牧文化。游牧是与自然最贴近的一种生活方式,游牧生活的长期积淀形成了乌孜别克族的文化传统,乌孜别克族游牧民传统文化具有典型的原生性,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的内涵。乌孜别克族游牧民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牲畜是其生活需要的一切来源,他们食畜肉、饮畜乳、衣畜皮、被毡裘、卧皮褥、行骑马驼、居有毡房。

  转场是游牧民族牧业生产的非常时期,转场期间的社会生活与四季牧场上的生活有很大区别。四季牧场上的生活是相对稳定的,而转场期间的生活是在流动中展的,“行”是转场生活的主要特点。从冬季牧场到春秋牧场之间的转场中,乌孜别克牧民通常骑马,用牛来驮运生活用品,而春秋牧场与冬牧场之间牧民往往骑骆驼,他们用骆驼驮运生活用品,使用不同牲畜运输与两段牧道之间的地貌概况以及马与骆驼的特点有密切的联系。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摩托车转场开始出现在乌孜别克牧民的生活中,但是汽车很难与牲畜以相同速度朝前运行,若如此,汽车就很难发挥它应有的效率,因此牲畜往往还是由牧民骑马驱赶带领。摩托车高速的效能在转场中也很难充分发挥,骑着摩托车赶场更费力气。转场时牲群行进的速度时急时缓,牧道时好时差,牧民可以自由自在地控制马匹,走平川、越险滩、跨溪流、攀高山,马匹比摩托车更有优势。

  转场是游牧业生产中的一件无比重大的事件,路上带的东西特别多。转场期间每天仅吃一餐,睡觉前和早上起床后都不吃饭,黑了要把羊归拢到一块,早上起来要赶羊去吃草。转场期间的生活是最辛苦的,牧民不能像在牧场上那样安逸地享受各种美食与香香的奶茶,他们的饮食相当简单。转场时不仅吃得简单,而且往往一天只吃一顿饭。牧民早晨起来要抓紧时间放羊,晚上要把羊赶到浩斯(转场时牧民居住的小毡房)周围,繁忙的劳动使他们无法顾及自己的肚子,他们一般都是中午吃饭。同时,路边无法搭建帐篷,畜群也无法临时圈养,即使深夜,牧民们也不能歇脚,得骑马吆喝牲畜靠边行走。

  转场赋予自然地理以人文意义,转场牧道上的每一地名都蕴含着游牧民族的地方性知识,这些地名或者反映他们对自然事物的认识角度,或者承载着他们的游牧生活的传说,他们赋予自然地理事物游牧文化的意义。在乌孜别克族生活的草原上,牧道上的地名大多来自于哈萨克语和蒙古语,乌孜别克族接受了这些地名及其所蕴含的意义,这说明了他们对地方区域性文化的认同,体现了祖国西北大地上少数民族的文化融合。

  (文章内容来源于: 龙之媒马文化)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