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度若飞——关中马

关山度若飞——关中马
2020年02月18日 13:07 新浪体育
关中马 关中马

  关中马曾用名关中挽马,是我国在陕西省关中地区育成的挽乘兼用型品种,产于陕西省关中渭河平原,即宝鸡、渭南、咸阳三个市的陇县、眉县、凤翔、陈仓、临渭区、合阳、大荔、乾县、长武等县区级西安市郊县,在安康市有少量分布。其中,以陇县关山牧场的320匹基础母马较为优良,宝鸡市农牧良种场关中马场的保种马群质量最佳。

  关中马主产区位于渭河流域,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横贯关中平原,关中地区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多为栗钙土,质地黏重,水利灌溉条件好。产区素有种植苜蓿、豌豆、黑豆等优质饲料作物的传统,饲料条件好,是培育形成关中马良种的物质基础。

  关中地区是我国古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有悠久的养马历史。相传汉武帝刘彻娴熟弓马,对良马特别喜爱,他把草原马、高山马引到关中一带,并普及到各郡国的驿递运输方面,大大改善了军队中的骑射装备。他的“天厩”内养有许多良种马匹,有专人饲养、遛马,他亲自巡视宝马的健康状况,使关中地区马的种群质量不断提高。

  20世纪50年代初,关中地区农业生产和物资运输日趋繁重,需要培育具有体大、力强、速力快的新类型马,而当时当地的马体格小,挽力和速力不能满足要求,于是决定引用良种公马对当地马进行多品种复杂育成杂交,以期培育一个具有60~75kg正常挽力、步伐轻快、时速4.5~4.8km、体重500kg以上、体高152cm左右、外形结构好、体质干燥结实、能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挽乘兼用型马。

  从1950年开始,采取了先轻后重的多品种杂交方式。先选用布琼尼马、卡拉巴依马和苏高血马等轻型品种公马与本地母马杂交,获得一批轻型二代改良马。杂种马各项体尺较本地马均有明显提高,但体尺指数较小,表现体躯高而浅、狭而短、步伐轻快、挽力不足的特点。1958年开始,又选用大型和小型阿尔登马公马再对二代轻型改良马进行复杂杂交,以加重体型,提高挽力。二代轻型杂种母马与阿尔登公马相配所产生的的三代或四代杂种马,在体尺、体型、外貌和工作能力等方面,基本上达到原定育种指标。在本品种形成中,卡拉巴依马和阿尔登马起了主要作用。

  1965年开始,以同质选配为主、异质选配为辅的选育方法,进行横交,严格选择,扩大理想群,连续几年,使马群的体尺、体型结构、外貌特征趋于一致,具备了力速兼备的挽乘兼用型马的特点。1970年开始,全部母马转入自群繁育后,采用闭锁繁育,用三个不同血统的公马,以中亲选配为主,适当进行近亲选配,逐步巩固所获得的优良遗传性状,使群体达到基本一致。1982年10月由陕西省农业厅组织“关中马品种鉴定小组”,对育种核心场——柳林滩种马场的关中马进行品种鉴定和验收,认为符合育种指标,具有预定特征,确认为一个新品种,命名为“关中马”。

  关中马体质干燥结实,结构良好,秉性温驯,有悍威。头中等大、干燥清秀,耳竖立。颈长中等、斜度适中,颈础高。体躯舒展粗实,背腰平直,多正尻、斜度适中。肩斜长,四肢端正,关节发育良好,肌健明显,蹄质坚韧。无距毛或距毛很少。毛色以栗毛、骝毛为主,分别占群体的56.9%和27.6%。

  关中马在我国农区舍饲品种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体型中等、结构匀称、四肢健壮,具有较强的适应性,-15~38℃均表现良好,对寒冷的气候比炎热的气候更能适应,耐粗饲,繁殖率高,合群性强。关中马早熟,骨量小,具有产肉的遗传潜力;体质细致,后躯长广,泌乳力良好;头部干燥,颈部灵活,躯干舒展宽阔,四肢肌腱明显;力速兼备,重而不笨,具有发展为游乐马的良好前景。

  ( 龙之媒马文化)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