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赛郎平轮换阵容得益 朱婷沾光人气飙升显星相

2013年08月04日20:20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8月4日体育专电

  新华社记者王镜宇

  在刚刚开启的2013年世界女排[微博]大奖赛上,郎平[微博]成为首位以“轮换阵容”出征国际大赛的中国女排主教练。澳门站比赛落幕,冠军顺利“落袋”,试验初获成功,18岁的年轻主攻朱婷[微博]更是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人气飙升,星相尽显。

  细心的球迷会发现,惠若琪、杨珺菁[微博]、徐云丽[微博]等在伦敦奥运周期为中国女排扛鼎的球员都不在澳门站的参赛名单中;这并非意味着郎平不用这些成名宿将,而是她考察球员、发现新人、磨合阵容计划的一部分。在随后的香港站和武汉站的比赛中,中国女排20多人集训名单中的球员将轮番出场,各显其能。

  以不同阵容征战不同赛事在当今世界女子排坛并不稀奇,巴西、美国、日本以及很多欧洲球队早就已经这么做。“轮换阵容”可以让老将、“主力”得到适当的休息和调整,给年轻球员创造表现机会,同时促进球队的良性竞争,增加队伍的板凳深度,同时减少伤病风险,可谓好处多多。

  然而,此前历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却大都没有进行过如此“大胆”的尝试,郎平初次担任中国女排主教练时也没有这样的机会。近年来,中国女排阵容相对固定,主力替补泾渭较为分明,参赛机会“忙闲不均”;球队战绩往往高开低走,赛季后期疲态尽显,主力球员常受伤病困扰。这样的“传统”之所以形成,既和往届主教练的用人理念和思路有关,也迫于中国女排的成绩压力。所谓的锻炼新人,往往是浅尝辄止,难以深入。

  郎平之所以能第一个“吃螃蟹”,首先是因为她开阔的眼界、不拘一格的用人风格和执教美国等球队的成功经验。“铁榔头”的独到之处,不仅在于临场指挥,还在于挖掘新人,伦敦奥运周期崛起的胡克尔等新锐,都在北京奥运周期得到过她的点拨和打磨。重新执教中国队之后的用人之道,是她以往思路的正常延续。其次,郎平大胆锻炼新人的计划能够得以实现,庞大的集训队伍能够正常运转,也离不开她在排坛的地位和排管中心的鼎力支持和后勤保障,从这点上说,郎平的确有旁人难以比拟的优势,这归根结底也是靠她自身多年的积淀。

  18岁的河南主攻朱婷成为郎平“新政”的最大受益者,过人的天赋加上绝佳的机遇让她横空出世、大放异彩。3场比赛,朱婷场场拿下最高分。恶战荷兰,她4局比赛得到32分,比昔日的“第一重炮”王一梅[微博]多得19分。与令人惊艳的表现相比,更难得的是她宠辱不惊的淡定气质。假以时日,改进一传,小姑娘可成大器。

  沈静思[微博]、陈展[微博]、刘聪聪[微博]等人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郎平的用人策略在传递一种信息:只要努力,机会总是有的。此前在国际精英赛上机会较多的刘晓彤[微博]、乔婷在澳门站比赛中出场时间较少,应该也是“轮换”的体现。

  “轮换阵容”虽然并不稀奇,但对中国排球而言却是较大的突破。有了郎平的良好开头,将来中国女排主教练也能理所当然地“萧规曹随”,这也应当算是郎平给中国女排带来的一点小小的财富吧。(完)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