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天安门城墙"怀念老女排生活 周晓兰支持女儿打排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13日15:21 钱江晚报

  天安门城墙

  人们没有忘记,

  人们不会忘记,人们不能忘记。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同方电脑掀动四月风暴
全国偶像歌手大赛 新浪通行证 快乐e特权

  87个烫金的名字,87个英雄的名字。

  世界曾经为他们瞩目,中华大地曾经为他们倾倒。

  他们曾经登上世界的最高峰,将五星红旗插到了峰顶;

  他们曾经站在奥林匹克赛场,刻下了中华民族骄傲的名字。

  在又一批英雄即将出征雅典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把目光投向他们——光环散去,驰骋在人生战场的奥运冠军们。——编者

  周晓兰,1957年10月9日出生于江苏南京,1973年入业余体校进行排球训练,同年被选入山西女子排球队,1977年先后被选入国青队、国家队。她的出色拦网被喻为“天安门城墙”。1984年退役。1995年去美国,现居住在马里兰。

  主要战绩:

  1977年,在第1届世界青年女排锦标赛上获亚军。

  1978年,在第8届亚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银牌。

  1979年,在第2届亚洲女子排球锦标赛上获冠军,个人获“最佳表现奖”。

  1981年,在第3届世界杯女排赛上首次获冠军。

  1982年,在第9届世界女排锦标赛上获冠军。

  1982年,在第9届亚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1983年,在世界超级女排赛上获冠军。

  1984年,在第23届奥运会女排比赛中获金牌。

  所获荣誉:

  1980年,获运动健将称号。

  1981、1983、1984年三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

  1984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

  二十年前,即使最不关心体育的中国人,也会知道周晓兰的名字。她那被国际排坛喻为“天安门城墙”的出色拦网,让全世界都记住了中国女排拿下三连冠时的辉煌。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后,周晓兰退役,和原中国男排主攻手侯晓非结为夫妻。他们还成立了一家名为“兰非”的公司,主要业务也是推广排球。

  在1994年底中国排协召唤郎平归国执教的过程中,周晓兰正任国家体委球类司副司长,并分管排球处,同时,她还兼任中国排球协会秘书长。周晓兰身为郎平的队友,在促使郎平回国执教的过程中,做了大量具体务实的工作。由于熟知具体情况,周晓兰在第一时间向外界透露了“中国排协同意郎平回国执教”的消息,从而引起了高层的不满和批评。

  1995年,周晓兰突然辞去公职,前往美国。

  排球是我的part time

  记者:很高兴能够联系上您并接受我们的采访。

  周晓兰:接到你的电话我觉得有点吃惊。因为,“采访”这两个字已经很久没有接触了。再说,我有什么好采访的呢?

  记者:因为您和女排所代表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和体育精神。这种精神对中国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创造出这种精神的女排队员们,人们一直是尊敬和关心的。您是否能够谈谈您来美国后的事业、家庭和生活情况?

  周晓兰:我1995年来美国,先到乔治华盛顿大学队做女排教练。后因孩子的问题无法长期在外旅行,只能辞去教练的工作。辞去这个工作后,就到了一家美国公司(HCIA)做文员。在这里,不用经常在外旅行,既可以照顾孩子,也可以继续工作。不过,去年又回到了老本行,来到华府地区的美京华人活动中心排球俱乐部任教练,直到现在。因为是重操旧业,对我来说这项工作还是轻松的,也是我喜欢做的。

  记者:这样说来,您还是一直保持着您的排球生涯了?

  周晓兰:也可以这么说。但目前只能够是part time的,而不能full time的。生活是现实的,孩子不能没有人照顾。我有两个女儿,大的已经15岁了,上高中了;小的今年才5岁,我自己在家里带她。在孩子和事业之间,只能找一个折衷的办法。如果回顾一下这几年的足迹,从大学队到俱乐部到中心,甚至带领着俱乐部队参加过全美排球大赛,可以说一直是在排球圈子里的。

  记者:您能谈谈在美国做教练遇到的困难吗?

  周晓兰:在国内,无论国家队还是省市队的比赛规则都是一样的,与国际接轨。可是美国的排球规则跟国际标准不一样,它的规则是自己的,且国家队、大学队和俱乐部队各有自己的一套规则,就这么多的规则还经常变。所以,你要到这里任教,就必须先搞清它们的规则,否则就没法施教。这也是我任教最头痛的问题。搞排球几十年了,到这里弄得我像不会打排球似的。如果女儿选择打球,我会支持她

  记者:除了教排球,你平时最喜欢做的是什么?

  周晓兰:我很喜欢现在这样的家庭生活。我在中国的时候有很多荣誉,也有一定的地位,但是也失去了自己的私人生活。到了美国以后,我最大的感受是,有了自己的天地和自己的生活,因此我很珍惜它。我最喜欢的是带着女儿去图书馆。因为我一直很喜欢读书,特别喜欢读小说和人物传记。过去在国家队的时候,练球回来会很累,躺在床上手捧一本书是我最大的享受。现在,我几乎每天都带孩子到图书馆去,结果我的小女儿也最喜欢去图书馆了。她一到那儿就不走,让我给她读故事,一读就是一两个小时。

  记者:除了喜欢读书,在没有打排球前,你最想做的还有什么呢?

  周晓兰:我的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医生。我上学的时候功课一直很好,当时很想长大了以后也去学工科。1972年我上高中二年级的时候被选入山西省少年体校,几个月以后,就进入了省女子排球队。从此我的生活就与中国女排连在一起了。

  记者:你的孩子打排球吗?

  周晓兰:我的大女儿刚刚参加高中的排球队,除了排球,她没有参加其他的体育活动,因为她从小并不喜欢运动。这一点不像我和她爸爸,我小的时候是属于喜欢运动的。不过,她学了排球以后,也开始慢慢地喜欢了。

  记者:听说你打排球时练得很苦,如果你的女儿今后也选择了打排球,你会支持她成为排球明星吗?

  周晓兰:我因为打排球留下了腿伤。现在年龄大了一些,老毛病出现了反应,得做手术。我当年练球的时候,确实很苦,特别是集训的时候,早晨、上午、下午和晚上都要练球。练习的时间超过了8个小时。那种高强度的练习也有人坚持不下来退出了国家队。但是,我坚持下来了,而且觉得很有意义。如果我的女儿自己选择去打球,我还是会支持她。

  很怀念当年的女排生活

  记者:您现在还与女排的老队员联系吗?回过中国吗?有回去的打算吗?

  周晓兰: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女排的队员,每一年都有聚会,刚开始的时候,每年聚会好几次。自从我来美国以后,虽然也知道一些大家的消息,但是已经很少了。我在1999年回国过一次,后来就没有再回去了。现在当然想回去,但是目前不考虑回国去工作。因为我的两个孩子要在这里上学,现在回去是不太现实的。等孩子上大学以后,才可能考虑回国的问题。

  我觉得,我能被选入国家队确实很幸运。以我的身高,现在不一定能进国家队。不过我们当年是很能吃苦的,我自己随父母在农村下放过两年。有些队员是从农村来的,即使是从城市里来的队员,也很能吃苦。因为当时的条件就是那样。但是现在的运动员,生活条件好了,吃苦就差一些。体育运动不能吃苦,光靠身体条件也不行。我很怀念当年的女排生活。

  记者:中国人当年对女排,对你都是很崇拜的。是不是觉得很骄傲?

  周晓兰:骄傲谈不上,但是很感动。以前排球不是大项目,不像篮球。但是,有了成绩以后,一下子觉得大家对我们很重视,我们走到那里,人们都对我们很热情,我当时觉得很感动。那时离开女排的队员们,每个人都是带了一大堆奖状和证书走的。

  记者:都是什么奖状?有奖金吗?

  周晓兰:奖状的名字可多了,比如劳模、模范和新长征突击手什么的,不过没有奖金。我离开之前只得到过一次奖金,是1984年奥运会得冠军以后,得了6000元的奖金。离开比我早的运动员,比如孙晋芳,什么奖金也没有得到过。放弃荣誉,不觉得失去什么

  记者:您在国内已是功成名就的了,按理说只要吃老本就可以生活得很好,为什么还要在这个年龄出来发展呢?

  周晓兰:我出国前已经是司局级的干部了。我了解做官员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我并不觉得离开那样的生活是失去了什么。尤其是看到自己的孩子很习惯这里的生活,我对给她们创造了这样的生活很满意,对自己很满意。其实说来说去还是为了孩子。国内的竞争也是激烈的,如果孩子没有特殊的才能,那么可能也不会有太大的发展。所以,就是想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在美国确实与在中国是完全不同的生活。在中国我是名人,因此做许多事情有很多方便。但是也有许多不方便,比如出去采购就不方便了。在美国,我就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过自己的日子,出门不再有人围观。我很喜欢这样的家庭生活。现在在美国,我得全力以赴想自己的事情,不受任何干扰,尽管不如在中国的时候方便,但是很实在。

  记者:从前面的谈话中,多次听到您为了孩子而舍弃自己的工作。这是否说您现在正一心一意地扮演着贤妻良母的角色?

  周晓兰:不能这样说,而且我的性格也不是这一类型的。以前在国内时,家里的一切都顾不上,只能靠父母帮助。丈夫又一直在国外做教练。现在出来了,那就更不可能两人都做教练了,家中的事总要有人来做,以前做得少,现在就多做一些吧。

  想搞一个排球俱乐部

  记者:对于您个人的事业有什么计划和打算?

  周晓兰:自己曾有一个计划,就是搞一个排球俱乐部,然后招收学员进行训练。但是目前这只是一个打算,还没有具体实施。因为这是一个team合作的活动。

  记者:您在美国一定有很多的朋友吧,那么您主要的活动圈子和业余活动是怎样的?

  周晓兰:来到这里,除了原先就已经认识的朋友外,又认识了许多的新朋友。一般来讲,与洋人朋友的交往,因文化的不同,除了排球外就没有太多的话题可谈。因此,更多的是和中国人在一起活动。因为共同喜好的原因吧,我们成立了一支篮球队。每个星期都要进行活动和比赛。虽然我不会打篮球,但我还是喜欢去打。再说这里只有这一支女子篮球队,所以每个队员都是主力。在周末的比赛中,我们的对手都是男队,与强手交锋,我们也越战越勇,提高得挺快。也许因为大家都喜爱体育,性格就比较相近,谈话和交往也就多了。(茹月、周士凌)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NIKE主题运动月,无限好礼等你来拿!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Air Jordan XIX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