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吃多少苦自己知道--陪读 大连足球的另一种赌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15:21 中国足球报

  现象:吃多少苦自己知道

  大连很多人在建国前就有踢马路足球的习惯,太多的足球运动员就是从马路足球中诞生的。这个时候的家长根本顾不上孩子踢球这样的事情。大连实德助理教练石磊说:“那时候沈阳体校来要人了,家里才想起来给准备一个铺盖卷。其他的时候根本顾不上,都忙着糊口呢。”无论是以盖增圣为首威震中国足坛的盖氏四杰还是以迟尚斌为首的迟家兄弟,都
是兄弟几个一起踢野球踢出来的。

  据盖增君介绍,计划经济时期,踢球惟一的出路就是将来转业可以找份工作,而突然而至的职业联赛一下子就改变了所有的一切。在军队还挣200多元工资的石磊,在职业联赛的第一个月里就挣到了7000多元,巨大的收入不但给球员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而且还带来了很高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于是在大连,更多的家长开始关注孩子踢球。家长关注孩子踢球的最初代表,应该算孙继海的父亲孙亮宗。这位田径教练最初的想法是要将这个孩子培养成一个田径运动员,但是阴差阳错孙继海走上了足球道路。由于孙亮宗在体能上的优势和他与大连足球圈的熟悉,给了孙继海很大帮助,一位大连队员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一个球员的家长能像孙继海父亲这样帮助他,如果有了孙宗亮这样的父亲,可能很多人都会成为孙继海。”孙继海少年得志以及孙家一荣俱荣的变化,给了太多家长最真实的教育,对后来蜂拥而起的陪读现象起到了很大的推波助澜作用。

  真正出现陪练现象其实是在职业联赛以后,从八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孩子开始踢球的时候,对独生子女教育的重视,和对职业化足球发展前景的认识,导致更多的家长开始放弃自己的生活和工作,全身心地投入到陪练的生活中。据很多足球家长回忆,张耀坤的母亲是陪练初始阶段的代表。那时候她仅仅就是和其他家长对孩子踢球不闻不问相比,更多地过问孩子踢球的事情,经常往学校跑,经常和教练沟通,每天都牵挂孩子踢球情况。到了冯潇霆他们踢球的时候,家长陪读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和潮流,董方卓的父亲在世的时候,几乎天天泡在球场,泡在学校,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用在董方卓踢球上,甚至教练给他的父亲起了一个“董老大”的绰号。到了王大雷他们这一批孩子踢球的时候,家长几乎把学校包围了,王大雷踢球踢得不好的时候,他父亲王建英从看台上冲下来,直接就打骂自己的孩子。

  冯潇霆是在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踢球的,当时他是参加东北路小学的少儿足球培训班,每天下午3点30分开始踢球,冯潇霆的母亲工作期间抽空到子弟幼儿园将冯潇霆接出来,送到东北路小学,然后自己返回单位工作,当时单位是4点10分下班,下班后她又要赶到学校,接踢完球的冯潇霆回家。为了照顾外出集训的孩子生活,冯潇霆的母亲换班攒出假期跟随球队外出冬训,她说冯潇霆在小学的几年中,她一共跟队外出集训了3次,每次都是20多天,每天给孩子做饭、洗衣服,像保姆一样为球队服务。

  陪读,大连的另一种赌博

  佟 岩

  不久前结束的世青赛上,中青队打入十六强,获得好评,队中有九名球员出自大连。其中冯潇霆、赵旭日、朱挺、邹游、于子千来自大连实德,山东鲁能的周海滨、崔鹏等人也是大连籍选手,并且在大连进行的足球启蒙。“陪读”,在大连成为一个现象,许多望子成龙的家长,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专职陪孩子踢球。

  引子

  陪读,在教育界现在已经是很平常的现象。一位小学校长曾经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母亲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带着他去了一趟北京,指着北大和清华的校门说:“这就是清华、北大,你长大了就考清华、北大。”然后自己辞职回家,相夫教子,一心培养孩子考名牌大学。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并不少见。

  但是在大连,同样存在另一种陪读现象,家长不是陪孩子读书,而是陪孩子踢球,并且蔚然成风。

  以在大连沙河口区东北路小学踢球的孩子为例,其中有30%的孩子是家长陪读的。这些家长几乎都是全职陪读,他们的工作就是送孩子上学,看孩子踢球,带孩子训练,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孩子和足球身上。他们中有的是下岗职工,有的是自己辞掉工作,然后带着孩子。孩子从小学踢到足球学校,从足球学校踢到俱乐部,他们就一路跟随孩子,照顾生活、指导踢球,把自己的一切都寄托在孩子踢球的希望中。

  有人说他们是牺牲自己,用孩子去赌博,也有人说他们是大连足球发展的最原始动力。从他们身上,可以真正领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的真正含意,也可以透析出大连作为足球城的真正性格和特点。

  解读

  初春的一个上午,周六。大连东北路小学。

  这所以培养足球人材全国闻名的小学,越到周末越是热闹。操场上,几个小球队正在打比赛,这是学校的足球队正常的教学比赛。场边的台阶上,零零散散坐着一些观众,有年轻的父母,也有花甲的老人,他们不是纯粹的观众,而是场上踢球孩子的家长。场比赛在进行着,他们的目光盯着场内,盯着孩子的每一个跑动、每一次触球……

  突然,看台上一位30多岁的男子冲着场内大喊:“×××,你怎么踢的?不盯住他吗?你用脑子干什么?”从他高调的声音和一张愤怒的脸上,可以看出他对比赛中队员的表现十分不满,在场上当裁判的教练,也习以为常地看了他一眼,比赛继续进行。而他身边的其他观众也没有感觉异样,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一个家长在看台上大声指责自己的孩子。

  “这算什么,有的家长直接就在球场上打自己的孩子。王大雷他爸,就是08之星那个守门员。”一位家长看到记者有些惊诧,说,“他就在场边打过孩子,我亲眼看到的,一脚就把孩子踢到沙坑里,我们当时也看着不忍心啊。可是人家就这样真踢出来了。”

  由于是教学赛,孩子轮番上场,被替换下来的孩子都来到家长身边,家长像变戏法似的拿出食品,给孩子补充能量。一位50多岁的大娘一边看着身边的孩子吃猪蹄,一边告诉记者,这是他的孙子,现在10岁,已经踢了近5年球了。“踢球费劲啊,一会儿他就喊饿,哪能让他亏了肚子。”记者和他奶奶聊了一会儿,小家伙就把一个猪蹄干掉了。

  由于这是周日,学校允许家长进校园内,更多的时候,这些家长是站在场外观看训练的。平时他们都是手把着栏杆,眼望着场内,完全是一副望子成龙的真实生活写照。

  据东北路小学教练柳忠云介绍,现在踢球的孩子中,有30%以上的家长都是专职管理孩子踢球,东北路小学由于踢球孩子多,这种现象比较集中。他说:“其实全市这样的现象很多,因为在东北路踢球的孩子比较多,所以陪读的现象很普遍。”

  “其实到了周末球队打比赛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的家长都到球场看比赛。”柳忠云感叹地说,“在大连,家长对孩子踢球可上心了,他们几乎都是教练,孩子踢得不好,你教得不好,他都能看出来。”

  大连足球全国闻名。一位大连足协工作人员说,在全国各个级别的足球俱乐部和球队中,几乎都能寻找到大连籍球员的身影,无论球员还是教练。建国以后,大连这座人口几百万的小城已经为国家队输送100多名国脚,历届国家队都有大连人的身影。

  在大连,踢球的人和懂球的人在这个城市占有很大的比重,对足球的爱好有人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最关键的是,大连人对踢好球有着一种有生俱来的自信。因此很多家长就自信自己的孩子能踢好足球。在采访中,无论是王大雷的父亲,还是崔鹏的父亲,都承认自己当初就认为自己的孩子在足球这条道路上能有成就。与生俱来就有这样一种心理优势和城市风气,导致他们放弃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全身心地投入到孩子踢球这件事中。

  从事几十年少儿足球教育的东北路小学足球教练柳忠云教练认为,大连之所以出现这么多足球陪读现象,和职业联赛造就一批足球富翁有直接影响。“很多家长都认为,只要把孩子培养出来,能踢上职业联赛,甚至能出国踢球,他和他的家庭就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自己含辛茹苦的这几年也值得。”

  这种陪读现象已经收到了较好的回报,从冯潇霆到王大雷,从崔鹏到……当他们能够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或者还在足球学习的道路上昂首挺胸的时候,最高兴的是他们的父母,因为他们不但看到下一代有出息,而且自己多年的心血也有了回报。

  在某些大连人的眼里,踢球甚至比读书更有作为。一方面是大连人在踢球上有自信,而且孩子还有踢球的环境和氛围;另一方面,职业联赛的商业化让部分球员先富起来,给了他们更好的榜样。

  无论是先期富起来的李明、张恩华、王鹏、孙继海,还是后来者张耀坤、安琦、阎嵩、胡兆军,都是出行有宝驹,举家住豪宅。即使像魏意民、吴俊这样的当初联赛的漂流者,也能一掷百万在海滩上发展海参养殖业。巨大的成功和迅速的脱贫致富,让更多的家长用自己的孩子去赌足球的明天。

  据一些长期在大连从事少儿足球教育的教练回忆,其实在李明、张恩华这些球员小时候踢球的时候,家长根本就是撒手不管的,完全是孩子有这样的兴趣,自己踢出来的。李明曾经说过这样一个现象,在徐弘小时候,大连踢球的孩子有几十人,到了李明的时候,同龄踢球的孩子就过百了,到了孙继海的时候,每个年龄段都有几百踢球的孩子,到了阎嵩他们学习踢球的时候,几乎每个学校都有足球队,和冯潇霆、朱挺他们一起学习踢球的孩子,大连已经有上千人。可见职业联赛的号召力,在大连是相当强大的。

  赌博,赢家少输家多

  佟 岩

  每一个“赌徒”都清楚,赌博总是赢家少输家多,但仍有那么多人红了眼地去赌,为什么?因为只要赢了就发了,这就是赌博的心理。大连陪孩子踢球的家长就是这种心理,只要孩子踢出来,全家的后半生就都有了。但是,多数孩子是踢不出来的,为其倾尽家财的家长靠什么呢?

  故事1:将希望放飞到空中

  主人公:孙越,现是长春亚泰四线队队员

  采访孙越的父亲孙和君的时候,孙越已经离开大连,成为长春亚泰四线队的一名成员。或许是孩子不在身边,这位父亲在休息间歇还经常到东北路小学去转转。“感觉生活空落落的,送孙越踢球的时候,整天忙得头够不着脚,现在反倒有些不适应啊。”这个1.85米高,瘦瘦的汉子显得格外苍老,因为所有家庭的担子都落在他身上,已经下岗的他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做的还是老本行铸造。孙越也是5岁开始踢球,在孙越开始踢球后第4个月,孙越的母亲就主动辞去一家企业食堂主管的工作,回家专职照顾孩子学习和踢球。

  “每天接孩子,送孩子,还要观看他训练情况,放学后还要自己带着他练球,做饭,洗衣服,给孩子洗澡,每天都不能少,孙越踢球很投入,浑身弄得很脏,每天都要洗澡,衣服也要洗。”孙越的母亲说,“那时候自己一个人完全是拴在孩子身上。”

  由于妻子不再工作,家庭支出完全依靠孙和君一个人,他原先在大连耐酸泵厂铸造分厂工作,一个人的收入要保证全家的生活,还要支付孙越的踢球费用,感觉很吃力。“我就怕球队外出集训,一次就是三四千,上哪弄这么多钱啊。”后来孙和君从单位下岗了,他是主动要求下岗的,因为到私人企业去工作,凭借孙和君的手艺能多挣一点。“孙越花的钱越来越多,我下岗买断工龄的3万多元,在他身上一年就花光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让孙和君总是双眉紧锁。

  “在东北路这5年,我每天送孙越上学,下午去看训练,”孙越的母亲以前是搞田径出身的,学校训练结束后,她还要带孩子再练一会儿,经常练到天黑。“当时什么也没想,就想孩子将来能踢出点名堂,我们也感觉工夫没白费。”尽管生活很艰难,时常需要亲戚来接济,但他们夫妻俩对未来还是充满了信心。

  孙和君夫妻现在十分牵挂已经在长春亚泰的孙越,只要一有时间孙和君就自己一个人去长春。好在孩子的表现让他每次回来都喜形于色。他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件事情:孙越有一次和俱乐部老总在一起,他指着一线队的宿舍楼说,我什么时候能到里面住啊。老总告诉他,只要你有能力在一线站住脚,不管你多大年龄,我肯定送你进去。“孙越今年13岁,要打上比赛还要几年啊?”他好像在问记者,其实在问自己。“崔鹏17岁就打上联赛了,孙越也有希望。”

  故事2:“疯子”父亲助崔鹏成功

  主人公:崔鹏,山东鲁能队一线队员

  崔鹏在山东鲁能这个赛季的迅速窜红,让他的父亲崔健也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熟悉他父亲的人都知道,崔鹏有今天离不开他父亲过去十几年的艰苦付出和顽强坚持。甚至有人认为他父亲是一个疯子。

  “没有人理解我的做法,亲戚朋友如此,包括他妈妈在内,都觉得我是一个疯子,凭着好端端的工作不干,天天围着孩子转悠,这不是有病吗?我不觉得我彪(大连话傻的意思),他们都是鼠目寸光。”为了培养儿子成材,崔鹏的父亲崔健辞去了工作舍弃了家庭,从大连到山东陪读了3年,过着连农民工都不如的生活,还差点得了抑郁症……“儿子是我的全部希望,我从来没有想过失败,假如我的努力没有收获,我要么去死,要么去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终老一生。”在崔健眼里,崔鹏完全是他孤注一掷的赌注。

  1987年端午节那天,小崔鹏出世了,喜得儿子的老崔坚定信心,一定要让儿子成为国脚。爷爷已经给孙子起好了名字,崔健左看右看不顺眼,给孩子报户口时擅作主张填上“崔鹏”二字,意在取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意思。为了实施自己的育材计划,他在家实行独裁主义,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崔鹏就是我的试验田,必须按照我的想法来,谁要是干涉我的计划,我宁愿跟他翻脸。”5岁之前,崔鹏一直跟爸爸练球,家里巴掌大的地方都是两人训练的场所。1992大连成立足球特区那一年,崔健从幼儿园拖出小崔鹏去报考东北路小学少年体校,由于当时还没有1987年龄段的队伍,崔鹏只能跟随6岁的孩子们一起练。

  崔鹏入读东北路小学后,崔健就开始忙碌开了。足球队每天早训一个小时,天不亮他就带着儿子上路了,坐在那里观看儿子训练,直到第一堂课开始后,他才去单位上班;怕学校的伙食不好,崔健又在中午匆忙赶回家,为儿子做上可口的午饭,然后装在饭盒里再往学校跑;球队下午的训练四时开始,他又准时坐在东北路的看台上,由于自己是内行,儿子哪里练得不好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训练结束后他会叫过崔鹏指出不足,再陪孩子一起练上一会儿。从崔鹏1994年入学到1999年离校,崔健5年如一日不曾间断这样的陪练生活。

  1999年6月,崔鹏顺利进入鲁能足球学校。最初的两年里,崔健每三个月去潍坊一次,每次去都要呆上半个月,在亲眼目睹了孩子的足校生活后,他的感觉越来越不好,不管是生活上、球技上、思想上,崔鹏都有所松懈,出现了偷懒耍滑的现象,于是崔健毅然辞掉工作,自己踏上了陪读的征程,没想到这一陪就是三年。

  崔健在学校附近以每月50元的价钱租了一间民房。那时到了晚上他就独自面壁,好多次都差点和自己过不去,差点得了抑郁症的他所住的房子门窗漏风,连简单的家居都没有,仅有的一床被子也不暖和,每年冬天,崔健经常在凌晨三四点钟冻醒,他就摸黑出来跑步,他说跑着跑着就暖和了,跑到天亮找一个包子铺吃点油条,和老板瞎聊聊,其实主要还是借那里的炉子取暖,之后就去足球学校看儿子训练。潍坊的3年里,崔健的生活费全部来自大连房子出租的600块钱。从那时起自己再没买过衣服,全穿崔鹏剩下的运动鞋、运动装,屋子里仅有一台14寸彩电,还有一个收音机。

  2005年3月9日鲁有作客横滨,崔鹏首次代表鲁能出场一站成名,守候在14寸电视前的老崔没有任何准备,简直不相信这是真的,那天崔健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浑身紧张双手冰凉,比赛结束后也不相信那个20号就是自己的儿子。

  故事3:大款父亲痴守孩子成材梦想

  主人公:杨欢,现上海国际预备队队员

  十年前,一个叫杨东的人手拎着价值25000元的大哥大来到大连发展,十年后他在上海一间8平方米的办公室里一住就是一年多,这一切有他投资失败的原因,但真正导致生活发生巨变的根源还是他为了孩子能踢足球,放弃了事业和自己的生活,孩子踢球这条路,是老杨自己选择的……

  在1996年以前,杨东在鞍山编过书,当过官,下过海,财产近百万,当时手里拿着价值25000元的大哥大,日子逍遥自在。1996年夏天,在一个朋友的牵线下,老杨给自己的儿子杨欢联系上了大连著名的东北路足球小学。也就从这时起,杨东领着儿子开始了他们不平常的足球之路。儿子考进了东北路小学,家也从鞍山搬到了大连,孩子踢球后,杨东什么事情都不干了,儿子训练,他天天在旁边看着。大连东北路小学体育场旁边的台阶,老杨一坐就是五年。

  2000年年底,小杨欢从东北路小学毕业,12岁的小孩已经长到了1.75米,是踢球的一副好身板。2001年对老杨来说是一个坎儿,小杨欢虽然进入了实德五队,但是因为不满自己孩子在球队中的待遇,杨欢在实德五队呆了7个月后选择离开。而与此同时,老杨的事业也遭遇了滑铁卢。他投资的一个农场失败,股票也亏了,2001年8月,老杨一家三口重新回到鞍山。而小杨欢也离开了他心爱的足球……离开了足球的小杨欢在这期间练过散打、游泳和吉他。一年之后,14岁的杨欢已经长到1.83米。老杨的心又开始动了,儿子这么好的身材,不去踢球的确有点浪费了。2002年8月的一天,老杨带着儿子从鞍山赶到北京,参加了一个名为“斯普兰迪”杯的比赛,杨欢在这次比赛中获得了“希望之星”的称号。这次比赛结束后,杨欢收到了云南红塔、辽宁和上海中远等多家俱乐部的邀请函。冲着当时中远在中国足坛的豪气,老杨一家三口来到上海。

  来到上海,老杨却让5000元赞助费给难倒了。于是他把孩子送进了在源深体育场附近的浦东第二少体校练田径。在源深体育场和沪东中学中间地带的海山招待所,他租下了一间8平方米的办公室,在那里住了一年半。房间里放了杨欢的一张床以后,再没有多少空间。老杨一咬牙,买了一张大学宿舍里常见的上下铺铁架床,夫妻分睡。每天晚上吃完饭,三个人望着天花板聊天或发呆。杨欢睡着的时候,老杨的妻子想明天应该买些什么菜,而老杨除了想着要让儿子重新踢球外,同时还得考虑下一步的生计怎么办?

  2003年8月,杨欢通过试训顺利入选上海国际队,成为预备队的一名队员。为了让儿子踢上球,老杨从当初的万贯家财到如今的穷困潦倒,老杨开始的理由很简单,只是觉得孩子有足球天赋,也愿意踢球,所以尽自己最大努力帮孩子完成这个心愿,现在他还是没有看到黎明前的曙光,但他仍然在坚持。

  透视:赌博还是优势利用?

  佟 岩

  大连足球这种陪读现象已经收到了较好的回报,从冯潇霆到王大雷,从韩鹏到……一位基层教练员说,现在大连踢球孩子太多了,比以前多几倍。尽管没有具体统计,但从目前职业球队中的大连球员的数量看,他们的成材率已经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除了大连周边的辽宁队、沈阳金德、山东鲁能拥有大量大连籍足球运动员外,像长春亚泰、上海中邦等多家俱乐部都是依靠大连人为班底。事实证明,大连足球的陪练现象对人材的培养有一定帮助。如果没有家长的保姆式的贴身跟进,或许崔鹏、冯潇霆、王大雷不会这么快成材。

  但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感受到这种培养孩子的模式的残酷和急功近利。杨东用他活生生的例子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因为足球可能让一个人从富翁变成穷光蛋;崔鹏的父亲也用自己苦行僧式的偏执与坚毅,完成了自己造星的神奇。我们只是隐隐地为像老杨这些盼望自己孩子成为足球明星的家长们感到不值得,又为那些肩负如此沉重压力的中国未来的足球运动员感到担忧……他们的背后是怎样一双关注的目光?

  冯潇霆的母亲迟燕曾经这样向记者感叹,“足球竞争太激烈了,淘汰太残酷了,能踢出来真不容易。”据她介绍,当年和冯潇霆一起踢球的三四十个孩子中,只有冯潇霆和董方卓踢出了名声,还有两个球员在职业球队的预备队中,也算是进入到了职业队的圈子中。作为培养足球人材全国闻名的东北路小学的足球队,成材的比例也在1比10这样一个范畴中,更何况很多地区的足校本身就不正规,能踢出来的孩子属于凤毛麟角。过去很多人把考大学看作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踢球的竞争远远难于高考。

  残酷的竞争必然导致有大批踢球的孩子最后无法进入到职业队。

  当年在新加坡新麒俱乐部开除中国球员事件中的一位当事者的父亲,曾经接受记者采访,面对记者的镜头老泪纵横,他哭诉自己和孩子在学习踢球的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努力,最后换来的竟然是自己的孩子没球可踢。

  中国的足球培养是从娃娃抓起,基本上这些孩子离开小学后,就进入到足校或者各俱乐部的梯队中,也基本上就告别学堂,到了证明无法踢出名堂的时候,他们已无力改变人生。特别是这种陪读现象更加重了孩子对足球的投入,往往有一种孤独一掷的味道,无论从崔鹏还是王大雷的家长身上都可以看出,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将来孩子一旦踢不出来怎么办。庆幸的是这些家长都如愿以偿。但是更多家长品味的是,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苦涩。可以说很多孩子的一生都因为足球而葬送了。如果这种失败是以倾全家财力、牺牲家长的事业和所有的精力为前提的话,那这种失败就显得更加悲壮和可怜。

  大连拥有很好的足球氛围和环境,是很多孩子学习踢球的优势,这个城市中太多对足球有着很深感情的家长是孩子走上足球道路的重要动力,这也是大连这所被称为“足球城”的城市最鲜明的一面。当更多的孩子背着足球去上学的时候,那些用殷切目光守候足球场的家长应该想到,为孩子选择未来,还需要理智。


  爱问(iAsk.com)大连 相关网页约4,149,495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