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 体育沙龙 | 国内足坛 | 评论 | 国际足坛 | 综合体育 | 篮球 | 视频直播 | 中国足球职业联赛 | 甲A竞猜 | 甲A球迷俱乐部 |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际足坛-其他 > 体育参考 > 新闻报道
 


相关报道

英国政府将规范足球运动员转会市场(12.22)

双料足球先生不顶用 范加尔弃用里瓦尔多(12.22)

巴西足球新篇章 弗拉门戈与ISL签约合作(12.21)

波兰评选出足球最佳球员和最佳教练(12.21)

卡尔平当选俄罗斯足球先生(12.21)


近期焦点

图片:网坛皇后格拉芙签名售书(12.20)

杨晨再历换帅风波(12.20)

沈祥福出任中国青年队主教练(12.20)

申秉浩:绝不到中国踢球(12.20)

NBA各赛区胜率排名榜(12.20)



世纪足球阵型大通鉴

http://sports.sina.com.cn 1999年12月22日 18:52 体育参考

  欧洲篇

  一、20年代~30年代阵式:1-1-9,2-3-5,WM(3-2-5)

  起因:20年代越位规则的发明成为阵式变化的催化剂,几乎整个欧洲大陆都采用2-3-5阵式,奥地利是在’5 4世界杯仍采用2-3-5的国家。

  变革者:查普曼(英格兰阿森纳俱乐部)

  波佐(意大利国家队)

  拉帕恩(瑞士国家队)

  进程:查普曼对越位制的认识要领先他人一步,他对2-3-5进行改良,把中后卫放到两个中卫之间,两员内锋向 中路靠拢,将这些位置用线连起来,就象英文字母W和M,阿森纳骄人的战绩让查普曼成为足坛的传奇人物。

  波佐带领意大利首度夺取世界冠军(1934)时用的是2-35阵式,四年后波佐带队到法国卫冕,他并用了旧式 的拖后中锋,在防守上加多一名狙击手,这种意大利式的WM战术被奥地利人拉帕恩进一步发展,他不要求两名内锋向中路收 缩,两名中卫的分工更明确,一名盯住对方的中锋,另一名则在对方中锋向两侧分球时堵住对方的内锋突击。中场方面则撒回 一名内锋,与拖后中锋组成球队进攻的核心,四名前锋则专职负责进攻。

  二、40年代末~50年代初阵式:3-3-4起因:二战后意大利足球发展迅速,米兰双雄,尤文图斯和罗马大量 引进南美和瑞典前锋,对意大利许多小型俱乐部造成巨大冲击。

  变革者:罗科(帕多瓦俱乐部)

  方尼(国际米兰俱乐部)

  进程:罗科是第一位想到用严密的防守来防范明星外援的教练,他把拉帕恩伦称“瑞士门栓”的防守战术发扬光大, 帕多瓦队把得分的希望更多倚靠他们迅雷不及掩耳的反击上。乌迪内斯学习这种阵式后也获益良多,由于3-3-4在实战中 的成功,连大俱乐部也开始采纳,国际米兰教练方尼以防守为本的踢法让球队五十年代两度称雄意甲,到了六十年代中期,国 际米兰迎来了多才多艺的教练赫雷拉,他生于摩洛哥,在阿根廷接受教育,在法国和西班牙的足球圈得到薰陶,他将足球天才 和人盯人的战术整体结合在一起,结果他们一举夺得欧洲冠军杯和世界俱乐部杯冠军,这就是意大利人名闻于世的混凝土防守 战术,直至八十年代中期萨基引入全方面的攻守平衡战术后,意大利人固有的安全第一的足球哲学才有所改变。

  三、东欧奇葩—匈牙利“革命”50年代初

  阵式:4-2-4,3-2-5(隐形前锋)

  起因:欧洲大陆刻板的三后卫对足球发展产生越来越多负影响,实干的东欧教练决心为足球注入更多激情。

  变革者:塞伯斯(匈牙利国家队)

  进程:他们首先在位置上编好固定号码,中卫的号码是3号,左、右中卫的号码是4号和5号,一名负责进攻的中后 卫与拖后中锋有机地联系,他们将对方的内锋吸引过来,然后己方向两名居中的前锋发动猛攻,他们的逻辑很简单,可是他们 与现代足球的鼻祖英格兰两场交锋震惊了足坛,53年他们在温布利6:3大胜主队,次年英格兰回访布达佩斯,岂料输得更 惨(1:7)

  可惜匈牙利在’54世界杯决赛轻敌负于西德,后来苏联出兵镇压布达佩斯暴动,大批匈牙利球星流亡海外,这次足 球革命难免给人遗憾。

  四、英格兰卷土重来60年代~80年代阵式:4-4-2变革者:拉姆齐(英格兰国家队)进程:英格兰好不容易 争取到世界杯的主办权,拉姆齐的这一发明对足球的发展有着里程碑的意义,它几乎成为所有职业球队在本世纪内采用的阵式 ,首先,它确保防守有足够的人数,其次,中场有更多的主动权,为两名前锋提供充足的支持,而且对两名前锋的个人能力要 求更高。

  五、70年代阿贾克斯荷兰国家队

  阵式:4-3-3变革者:科瓦克斯(阿贾克斯)

  米歇尔斯(荷兰国家队)

  虽然荷兰队和匈牙利队一样,是世界足坛的无冕之王,但他们发明的全攻全守足球确实掀起波澜,球王克鲁伊夫是其 中的佼佼者,他们流畅的传接穿插常常让对方不知所措,这类踢法对球员的个人能力要求极高,他们不仅仅要擅长阅读球赛, 还要多才多艺。

  六、90年代巴塞罗那

  阵式:3-3-3-1

  变革者:范·加尔(巴塞罗那)

  进程:博斯曼法案的实施让财大气粗的俱乐部可以网罗各国精英,范加尔把大半支阿贾克斯的名将招揽帐下,再配上 南美和南欧的技术型球星,他可以在排阵上游刃有如,不过这种踢法对后卫和单一中锋的要求特别高,所以巴塞罗那成绩有起 复就不足为奇了。

  南美篇

  南美能与欧洲在足球方面平起平座。与他们阵式的演变亦步变趋有关,巴西、阿根廷和乌拉圭三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 。直至50年代初期南美三强基本上以2-3-5为主。

  传统上穿5号球衣的球员都是力量主帅,攻守兼备的角色。阿根廷在这方面可谓一脉相承。无论他们的阵式怎样变化 ,他们却十分注重5号队员的培养,例如80年代的巴蒂斯塔,今天的雷东多和阿尔梅达。

  巴西劲旅弗拉门戈的巴拉圭教头索利赫率先跳出2-3-5的模式,他把两名内锋撒回后防,1958年巴西国家队 突然排出4-2-4的阵式,令世界大吃一惊,战术上巴西无特别过人处,然而他们拥有四名超级前锋的事实使这种阵式一下 子风靡欧洲,巴西当时的天才球员有迪迪、瓦瓦、“小鸟”加林查和“一代球王”贝利。

  阿根廷和乌拉圭花了近十年才发展他们自成一派的4-2-4阵式,他们都保留强壮的5号队员,巴西却不屑这样做 ,从民族性的角度上看,巴西人更讲究观赏性,相反欧洲移民占主导的阿根廷和乌拉圭更务实。

  1962年世界杯巴西教练莫雷那认为球队年龄偏大,贝利又受伤,所以他不乐意使用冒险的4-2-4阵型,他把 左边锋扎加洛(’98世界杯巴西主帅)撒回中场,变成4-3-3更讲究攻守平衡。4-4-2风行世界近20年后,84 ’欧洲锦标赛得主法国在阵式上有轻微的变化,但敢于向权威挑战的还是创造力丰富的南美人,当时许多教练认为三后卫无疑 是自杀式的表现,阿根廷教练比拉尔多手中有新球王马拉多纳这张王牌,他大胆地采用了3-5-2阵式,86年墨西哥世界 杯基本都在中午开球,高原反应和炎热的天气导致欧陆化的踢球难施其技,比拉尔多认为每队只用2名前锋,所以他用两名盯 人中卫和一名清道夫已绰绰有如。这样就可以释放一名后卫,中场的人数增加到5个人,于是阿根廷在后防稳固的基础上加强 中场的压迫力,因此纯粹把英格兰四分之一的失利归咎于马拉多纳的上帝之手有失公正。

  此后南美和欧洲的阵式互相影响,但没有明显的变化,一个资深球迷可以从欧洲五大联赛发现一些细微的演变,有人 喜欢用4-5-1,有人倾向双后腰的平行站位,更多的教练习惯用一名前腰给双前锋以足够的支持。

  自查普曼发明拖后中卫的WM战术,到今天的三后卫协防,足球阵式的进化刚好走了一个循环。



国际足坛-分析评论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际足坛-其他 > 体育参考 > 新闻报道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9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