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甲A > 《足球》报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软件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青岛:“23岁现象”--失去的一代出路何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07月06日17:21 《足球》报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他的一系列作品里把他笔下的那一代美国年轻人称为“垮掉的一代”,而南斯拉夫教练奥斯托杰奇却把他所面对的青岛足球最当打的一批球员称为“失去的一代”,两者之间也许并没有太大的可比性,一方是二战结束后一个颓废迷惘的代表人群,一方则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后的第一代成长者。

  但是在奥氏说这话时的失望神情背后我却很自然地找到了相似的感觉,作为第一个外籍教练对中国足球的主力一代所下的这种引人注目的评语,在青岛的几天采访中,我记录下来自俱乐部、主教练以及不同时代的球员并表达着他们各自不同的情绪的种种声音时,我就强烈地意识到,这不会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他们失去了什么

  在海牛队的大名单中,与其他甲A球队一样存在着一大批77、78年龄段的球员,这批球员的数量多达10多名,其中不乏让人耳熟能详的名字,如马永康、邱忠辉、杜斌、周新、乔伦、王伟和崔肖佳等人,在过去的几个赛季里他们就曾一度成为甲A赛场上的活跃分子。

  按照正常的规律,奥运年后当届奥运年龄的球员将逐渐挑起球队的大梁。可是在最近的五、六轮联赛后人们却猛然发现,海牛队正在他们的主教练奥斯托杰奇的运作下悄然而迅速地进行着新老更替,更确切地说,这是新人被更新人的更替,在这批奥运年龄的球员还只不过处在一个新人意义上的状态时,比他们更年轻的一批不足20岁的青年球员便抢走了他们的位置和饭碗。高明、隋勇、史汉军、曲波和叶荣顺等7、8名刚刚还在打青年组比赛的球员进入了球队大名单,并更加频繁地出现在甲A联赛的上场阵容中。

  从表面上看,这无疑是一种令人羡慕的局面。对于任何一支球队而言,只有球队老化带来的担忧,而绝不会有年轻人挑大梁的惶恐,如果海牛果真能够在这一个赛季里成功地完成这种更替,将创造一种奇迹,在别的球队还在为起用77、78年龄段的球员而担惊受怕时,海牛却已放手使用下一个奥运年龄段的球员,这样的超前无疑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乐观,足球不拒绝新鲜血液,但足球毕竟不是一项越年轻越好的运动,不足20岁的年龄无论身体还是经验都不可能真正与当打之年的球员相抗衡,因此现在的超前很可能是一种违背规律的超前;与此同时,当打之年的一批人员过早退出前台,是正常的新陈代谢还是人才资源的一种惊人浪费?俱乐部对此抱以什么态度?失去机会但在人数上仍然占球队绝大多数的这批球员又将对球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这一系列的问题引起了所有人的关心。

  奥斯托杰奇令人惊讶地坦率,面对一大群记者,奥氏坦承在自己引导下的这次“换届”并非来自于主观愿望,而是“被迫做了其他俱乐部还没开始做的事情”,在解释“失去”一词时奥斯托杰奇说:“他们放过了许多应该投入和学习的时候,那些过去该做而没有做的事情使我很难去改变他们的一些错误的理念和习惯,这是当初教他们的人的错;另外他们没有强烈的欲望,这是他们自己的错。”

  俱乐部总经理秦宁的看法与奥氏可谓不谋而合,他同样承认如此超常规地起用更年轻的队员其实反映出的正是海牛队目前人手匮乏,他更具体地道出了这批人的差距之所在:“以前的青岛球员身高体壮而且技术出众,但现在这批人却完全相反,不但体能不行,技术也越来越粗糙。更令人担忧的是,他们连青岛足球的传统都失去了,以前青岛队输一个球,队员们会玩命一样扳回来,追平了以后又想再赢下来,但现在不同了,输一个球后就会在心里嘀咕别再输第二个,等到输了第二个后干脆就放弃了,这球还怎么踢?”

  更令人想不到的是,队中的一些老队员以及同时代的转到别的队踢球的队员也认为这批球员“自己不争气”。一名老队员对记者说:“他们是自毁前程,在他们刚刚有了一些名气的时候就开始放任自流,外出泡吧、深夜翻墙,我们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很荒唐,可他们中的许多人比我们更荒唐。”也许,很多机会就是在这样的荒唐中“失去”的。 他们是牺牲的一代?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把这批球员看作“失去的一代”,当初曾带着这批球员拿了城运会冠军,之后又带着其中几人跟随“健力宝”队赴巴西留学的教练国作金就不赞同“失去的一代”说,他认为“这不是一种很负责任的说法,所有的人都应该看到他们这一代人曾经作出的贡献,在青岛足球最青黄不接的时期,正是他们挑起了球队的大梁,如果没有他们,1998年和1999年的青岛足球将是个什么状况我们简直无法想象,即使是现在如果没有他们,这个队仍然不可能成其为一个队。在我看来,他们不是失去的一代,而是牺牲的一代,在一个特定的时期里,他们这一代人为青岛足球付出了很多。”

  现在队中的几名正在感受失落的球员也纷纷说了自己不得不说的话,对于奥氏的说法,他们甚至相当愤怒:“这不是一个教练应该说的话,某一届球员好,某一届球员稍差本来就是很正常的事情,在同一届中有些队员好有些队员稍差同样也很正常,但奥斯托杰奇的评价却是对这个年龄段球员的全部否定。

  “事实上当年城运会的冠军和后来在甲A联赛上的表现已经证明过我们的能力,为什么到现在却说我们是失去的一代呢?应该说我们失去的只是进一步的机会,因为每个教练都会有自己看球员的眼光,他看不上我们,所以也没有给过我们任何机会。

  “至于求胜欲望,我们并不是不强烈,而是比新人更加沉稳,更加冷静,我们也是像他们这样过来的,知道作新人时会有更强烈的表现欲望,而踢过一些比赛后就能更多一些理智,可这在有些教练眼中,却成了没有信心、缺乏欲望的理由。其实说到底外籍教练都会更愿意用新人,因为打得好是他们善于发现,而打得不好也是很正常的事,因为他们还不成熟,这样外籍教练的压力会相对小一些。”

  奥斯托杰奇也意识到了这种分歧的存在,所以他说:“用与不用会有压力,用谁和不用谁也会有压力,压力总是来自两方面的”,但奥氏明确地说在他的眼里只有实力,这是他唯一的选择标准。没有历史的掣肘是外籍教练们的一大优势,但是那些不平的声音又是建立在怎样的历史之上的呢?

  与奥氏持相同观点的总经理秦宁就比他多了一些参照历史的说法,在他看来,这一代的失去正是由于青岛足球的历史造成了一个断层,在他们最需要机会的时候却是青岛足球不得不依靠上一代球员的时候。

  熟悉青岛足球这几年历程的人都知道,秦宁所说的这个断层正是汤乐普、杨为健、矫春本这一代球员与77、78届球员之间的过渡层,青岛一直是后备力量培养的发达地区,但也一直是山东省足球的人才后备库,而本城市的建队时间却并不长,等到海牛队组队时实际上汤乐普这一代球员已经过了当打之年,而比他们小一届的李小鹏这一批人基本上都已经输送到了省队,这种情况使海牛队一直无法摆脱老的太老、小的太小的尴尬,与高明、曲波这一代人相比,他们的确缺乏应有的机会,因为没有人愿意为他们去冒险,去承担责任。

  让人更加印象深刻的是这批球员在拿了1995年的城运会冠军后的遭遇。整整一个1996赛季,这批球员被分成了几拨,少数几人随国作金去了巴西,另一拨人则被租借给了其他球队,自然他们中并没有幸运者能在所去球队中得到重用,而剩下的一拨人更是被抛弃了一年,没人去管他们,这批被“放羊”的孩子就这样在他们成长最关键的时候成了流浪汉,1995赛季降入甲B的海牛队让这批成长期的年轻人成了真正的牺牲品,这也许就是奥氏所说的“该学习而没有学习”的那段时光吧。

  再往后到了刘国江执教的1997赛季,刘国江把租借到外地的那些人重新要了回来,在青岛执教的一年,起用年轻球员曾经是刘国江的一大成功之处,但是在回顾这段经历时总经理秦宁却客观地说,刘国江和他之后的李应发都有过挖掘新人的想法,但事实上他们两人也只不过是选择了这批人中的一两个而已,这一两个人与为数众多的这一代球员相比其实不过是杯水车薪。秦宁深有感触地说,中国足球的急功近利影响着每一个俱乐部,而真正影响的则是一代又一代的球员。

  国作金的“牺牲的一代”也许并不比“失去的一代”的说法缺少思考价值,他们失去了成长期的环境和机会,但是到了随后的1998、1999赛季,当那批老队员年华逝去时,他们却不得不用尚未成熟的肩膀扛起青岛足球的大梁,与他们同时成长起来、后来转到泰山队去的青岛球员舒畅、王超等人,也许比他们幸运的就是在年龄结构合理的泰山队中拥有了自然的过渡期,可是当有人发现了他们的“失去”时,谁来为当初半成品似的培养流程负责呢?

  青岛足球后备力量的培养一直处于全国的先列水平,奥斯托杰奇的评语也许只是针对一个特例,但却未必不能看作是对“生于1977”的这批球员敲下的一记警钟。

  职业联赛开展后成长起来的这第一批球员曾经是中国足球的管理者们最引以为自豪的一个成就,但他们身上的光环在经历了十强赛和奥运外围赛后如此迅速地褪色却是人们始料不及的。对于看过十强赛的人来说,相信当初隋东亮那种魔术般的表演早已成了过去。

  从青岛足球的“23岁现象”上,我们是否可以重新想起,那种急功近利的恶劣心态和足以把人压垮的巨大压力,也曾经给他们带来过致命的毁灭呢?如果以他们这一代人为主的世界杯外围赛再度失利,我们还会不会想起,我们曾经寄托过无数希望的一代其实只不过是我们自己牺牲了的一代呢?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青岛:对足协做出裁决 颐中俱乐部“保留意见” (2000/7/6 11:24)
青岛:国青队中传来调令 颐中小将恐难成行 (2000/7/6 11:21)
青岛:海牛赴京向足协申诉 阎世铎非常欢迎 (2000/7/5 11:24)
青岛海牛队向足协递交朱六一执法不公的情况报告 (2000/7/4 18:39)
青岛:总经理秦宁带证据进京 朱六一在“劫”难逃 (2000/7/4 16:46)
 新浪推荐
趣味心理测试
2000高考专栏
性知识问答专区
电视剧《中关村》征集剧情
巩俐希望工程广告风波
温布尔登网球赛
网上学电脑学上网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