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员对薪资仍有高预期 给上游队替补开500万都不来

球员对薪资仍有高预期 给上游队替补开500万都不来
2021年02月25日 08:00 国内足球综合
冷清的中超转会窗冷清的中超转会窗

  来源:足球报

  记者陈永报道2021年中国职业联赛的冬窗,用最少的交易量和最低的交易金额,体现了中国职业联赛急转直下的衰败,加之很可能伴随的大批球员失业、顶级职业球队的解散,让从业者恐慌——这绝对不是中国足协追求的去泡沫化的良性结果,而是被资本抛弃后一个无所适从的阵痛期。

  2月23日,中国足协官方宣布,2021赛季的冬季转会窗口,其国内转会窗口延期一个月,由目前的2月26日更改为3月26日,国际转会窗口则如期关闭,至于2020赛季在中超、中甲效力的外援,如果转会到国内其他俱乐部则视为国内转会。在这个最冷冬窗,不仅是外援引进人少价低,国内转会市场之冷也超乎了所有人的想象,泰山引进石柯可以说是最大的动作了,延期也很难改变这一局面。

  深入骨髓的寒冷,让中国足球未来的发展蒙上阴影,职业联赛要怎么走出困境?是“中足联”和中国足协迫在眉睫要解决的问题。

  关于国内转会窗口延期,本报在上一期就进行了报道,其实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国内三级联赛的参赛球队以及相关的赛程没有敲定,在这种情况下,不少球队就心有疑虑,比如,参加亚冠的球队,他们并不能明确知道亚冠和中超是否冲突,如果冲突就需要两套阵容,不但不能卖人还要买人,如果不冲突,一套阵容差不多就够了,自然要精简阵容卖人。

  准入方面更容易理解,打中超和打中甲,打中甲和打中乙,对于阵容配置的要求自然是完全不同的,不少俱乐部受到这个原因的影响。

  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U21联赛(暨新预备队联赛)是否举办的问题。如果U21联赛不举办,那么一些年轻球员就可以租借到低级别球队了,但如果U21联赛举办,一些年轻球员就要留在球队参加U21联赛。

  这些都是非常正规的理由,所以中国足协推迟了国内转会窗口。

  但问题是,在此之前,国内转会市场就是非常非常冷清的,实际上,在2月下旬之前,俱乐部并不太清楚国内转会窗口是否如期关闭,而去掉亚冠参赛球队(5支,含泰山/海港),有可能递补的球队(中甲2支左右,中乙4支左右),其他绝大部分中超球队,绝大部分中甲球队,和绝大部分中乙球队,都可以按照计划完成球队调整,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其实,即便是亚冠参赛球队、可能递补的球队,他们也完全可以在转会市场上出手,寻找一些有实力的球员充实阵容,像国安和泰山,都是亚冠参赛球队或者原本是亚冠参赛球队,他们就在转会市场出手了,国安引进了曹永竞和高天意,泰山引进的石柯则是目前是国内转会市场最大的动作。

  所以,市场的冷清,和准入未定、赛程未定等有点关系,但仅仅是有点关系而已,市场的冷清,归根结底,还是各个俱乐部不想花钱了。

  反过来,中国足协此次推迟国内转会窗口,准入未定、赛程未定、U21联赛未定都是很正当的理由,但对于足协来说,很多球员都处于“待业”状态也是他们考虑的另一个因素,如果2月26日国内转会窗口如期关闭,估计不少球员就要失业了。

  球员还是那么多球员,如此,市场变冷自然是因为没有需求了,换句话说,是因为俱乐部普遍都不想投钱了。

  首先,那些出现困难的俱乐部自然不会轻易引进球员,即便引进球员,他们瞄准的也是低薪球员,最好是自由身,或者其他俱乐部处理的球员,如此只需要非常小的代价便可以完成阵容构建。

  部分稳定的俱乐部自然要引进心仪的球员,比如泰山、申花、国安都引进了球员,但都是球队阵容所急需的球员,泰山引进石柯是充实后防线,申花引进巴索戈和阿德里安是完成外援配置,国安引进高天意是考虑U23球员,但除此之外,他们的动作并不大。

  比如泰山和申花目前被认为是转会市场上的“热门球队”,但这个热门是炒作出来的,两家俱乐部当然也想继续补强阵容,但其实动作很谨慎,并不属于挥舞钞票四处豪购的俱乐部。当然,包括深圳俱乐部,他们也非常稳定,但深圳俱乐部的目标也非常清晰:在后卫位置上进行补强,在中前场,他们的动作非常谨慎。

  至于海港和广州两大豪门,毫无疑问也开始收缩,海港在国内转会市场一贯非常谨慎,广州的情况也是如此。最新消息是,自由身的刘殿座和徐新都没有完成和恒大的续约,然后道理就很简单,如果广州还要疯狂买人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利利索索和两名对他们颇为重要的球员续约了。实际上,广州早就有话传出:2021赛季,原则上只出不进。

  有时候,市场就是这样:你花钱,我就花钱,你不花钱,我更不花钱,所以不健全的市场,往往就会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极端现象,而中国足球显然不是一个健全的市场。

  一个几乎没有了买家的市场,又谈何市场呢,所以2021赛季,这个冬窗特别冷,很正常。

  延期并不会实质上改变这种困境,尤其是俱乐部的购买力绝不会因为延期而增强。

  市场的冷静,和卖家也有关系,主要就是“卖价高”,这个卖家其实说的不是转会合同上的卖家俱乐部,而是工作合同中的卖家球员。

  其实现在俱乐部卖球员,出价已经相当低了。道理很简单,不想卖的球员,也不会有俱乐部非要去买,想卖的球员,别的俱乐部未必愿意买。现在情况是,有的球员即便是零转会费,也鲜有人问津;甚至有俱乐部为了压缩开支,不但零转会费,还愿意主动承担一些工资,可以说是负转会费,但这种情况下仍旧卖不出去。

  这有两个原因:高额的历史合同,以及球员较高的心理预期(心理价位)。

  上面所说的“负转会费”原因就是高额的历史合同,那些拥有高额合同的球员,在转会市场上几乎无人问津,即便有所传闻,以炒作来施压才是更加真实的目的。这背后的原因同样简单:现在不少球员仍旧有千万元以上年薪(税后)的合同,他怎么可能转会,新俱乐部给的合同,干四年才顶得上现在一年的合同,球员傻吗?

  而包括现在众多自由身球员没有下家,很重要的原因也是球员的心理预期其实仍旧是比较高的,要知道目前的顶薪税前500万,在税后只有280万左右,而在此前,不少球员年薪都是税后2000万、税后1500万、税后1000万级别,即便他们调低了心理预期,希望拿到税后800万或者600万左右的年薪,但这仍旧需要俱乐部“特殊操作”。

  当然,市场上还是有一些优质球员,也有俱乐部愿意引进,并且给相对不错的合同,但因为限薪令,俱乐部不敢轻举妄动(这实际上是买家不想花钱、卖家要价太高之外的第三个原因,即交易环节的交易障碍)。当然,俱乐部也可以通过代言的方式额外增加年薪,但现在几家有意引进球员的俱乐部互相盯着,看谁先吃第一个螃蟹。但必须要说的是,即便有人吃了螃蟹没事,其他俱乐部跟着吃,但对整个转会市场冷清都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如果是国脚,或者说能力很强的球员心理预期高也就罢了,俱乐部也愿意“特殊操作”,但情况并不这么简单,很多球员的心理预期都比较高,此前有一名中超上游球队的主力替补,一家俱乐部给出了税后500万的顶薪,没谈成。 

  所以,更多的球员,俱乐部根本就不愿意进行“特殊操作”,只愿意在目前的限薪标准下进行操作,俱乐部的态度很决绝,你愿意就来,不愿意,有的是人要来。但这些球员,短时间内很难把心理预期调整到和俱乐部的心理价位一致,然后这个市场就这么冷冷清清下去了。

中超限薪令足协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