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na.com.cn
新浪首页 | 免费邮件 | 用户注册 | 网站地图



竞技风暴

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国内足坛-甲A > 正文


您还可以通过
新浪点点通
摩托罗拉6188手机
爱立信R320sc手机
西门子3518i手机
浏览新浪网新闻


青岛:海牛将对朱六一入球判罚上诉到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0年7月3日 09:24 新浪体育

  新浪体育驻青岛通讯员逄宗玉报道:国际级裁判朱六一执法红塔颐中比赛,许多媒体和记者都认为带有明显倾向性。尤其是红塔第一个进球异议非同寻常。面对种种不公,颐中海牛俱乐部总经理秦宁在比赛结束后当即表示将向中国足协提出上诉。

  比赛进行到第69分钟时,红塔队的9号刘越在禁区底线附近传出一记力量不大的半高球,皮球打在海牛队守门员布尔扎可维奇身上后弹向球门方向,布尔扎可维奇迅速做出第二反应将落地的皮球压在场内,但朱六一却“果断”鸣笛判定此球已越过球门线,而此时站在端线延长线上负责观察球是否越过球门线的助理裁判员王育标并没有做出进球的旗示,朱六一也没有征询助理裁判员的意见。

  秦宁认为,朱六一的这次错误判罚,直接导致双方队员心态和场上形势发生了变化,是海牛队此役失利的主要原因。

  造成这一有争议判罚的另一当事人、红塔队9号刘越在赛后接受中央电视台关于“此球是否进了”的采访时作了如下表述:“此球进了!球是在空中进的。”

  请注意,刘越说的是“球是在空中进的”。在足球比赛中,由于角度原因,皮球是否在空中越过端线最有发言权的是站在端线延长线上的助理裁判员,作为并不在端线和其延长线上的朱六一和刘越又怎么能够判断出球已经越过了球门线的呢?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刘越这一脚力量并不大的传球打在的是面向他的布尔扎可维奇靠近端线一侧的身体,按照物体在折射后由空中落到地面所运行轨迹的规律,如果此球在空中已经越过球门线,那么它在落地点———这个运行轨迹的最远端———肯定是在球门内,而实际上是球的第一落点在球场内。

  促使海牛俱乐部要提出上诉还有另外两个原因:一是朱六一有可能执法本场比赛的消息见诸于今天上午出版的《云南信息报》上,该报在题为“朱六一有望执法青滇之战”中称:“据从消息灵通人士处获悉,国际级裁判朱六一有望执法今天进行的云南红塔队与青岛颐中海牛队的比赛……”海牛俱乐部认为在赛前当地媒体便知晓“朱六一有望执法”这既违反了中国足协的有关规定,对海牛队来讲也有失公允。

  第二个原因是朱六一在比赛时执法尺度不一,尤其是在下半时明显出现主松客严的现象。公平地讲,朱六一在上半时的判罚基本正常,但是在海牛队领先后他的哨音出现了明显变化。先是在海牛队进球后,给了还滞留在红塔队半场系鞋带的海牛队杜斌一张黄牌,理由是延误红塔队开球;在第64分钟时又没加任何提示便给了海牛队的希尔维拉一张黄牌,理由是在红塔队要罚任意球时没有退出9.15米。而在红塔队领先后,他却对红塔队队员的拖延行为没有给予任何警告。此外在下半时双方队员只要身体接触,十有八九是海牛队犯规,仅在下半时,朱六一便判给红塔队近10次前场任意球,而海牛队仅有2次前场任意球。

  秦宁认为,正是朱六一这种尺度不一的判罚,使海牛队队员在场上变得缩手缩脚,严重影响了技战术的发挥。

  面对朱六一有失公正的判罚,海牛队主教练奥斯托杰奇在赛后十分气愤,他在队员休息室向秦宁表示,要拒绝参加赛后新闻发布会,并认为中国足球环境太恶劣,照此下去他无法再继续执教下去。经过俱乐部的说服,奥斯托杰奇最终还是出现在了新闻发布会上,但他拒绝对这场比赛做出任何评论。不管问及什么问题他只说:“对这场比赛我不做任何评论,这是中国足球,我不便评论中国足球。”

  凡新浪网版权所有文字与图片,未经新浪网授权,请勿转载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青岛:颐中为何1-2客场憾负红塔? (2000/7/2 21:22)
红塔:主场2-1胜青岛比赛文字直播实录 (2000/7/2 18:09)
青岛:门将老布接受专访 实话实说 (2000/7/2 13:01)
青岛:跃跃欲试到高原掀翻红塔 (2000/7/1 11:31)
青岛:周日客战云南红塔 奥斯托杰奇直面高原 (2000/6/30 13:32)
 新浪推荐
台湾海峡局势
2000高考专题
消夏旅游专题
偷渡客惨死英伦
抗美援朝战争专题
欧洲杯足球赛专题(24小时滚动报道)
新浪商城,全新改版!
新浪50M免费电子邮箱
日本超人气组合SMAP
中国ICP与纳斯达克
新浪网歌手卢庚戌
2000年港姐评选专题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广告服务 | 中文阅读 | 联系方式 | 招聘信息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2000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