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别试图拿彭帅来让人们遗忘李娜

2014年09月11日16:13   体育专栏  作者:杨华  

  彭帅在轮椅上结束了美网之旅,这的确令人遗憾和伤心,于是乎报纸和互联网充斥“彭帅不哭”、“彭帅悲壮”、“彭帅虽败犹荣”之类的鸡汤体报道和朱军式煽情,甚至某些媒体拿彭帅做武器,含沙射影对李娜进行旁敲侧击。

  新华社的《彭帅,带泪的辉煌》应运而生,满满的正能量里暗藏戾气,“乐观的她(彭帅)即使在输球的发布会上也是一直挂着笑容”,熟悉网球,熟悉李娜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出这里面的春秋笔法,李娜在发布会上与某官媒不止一次发生冲突……而2012年伦敦奥运新华社也曾拿彭帅和李娜做比较“彭帅追求职业精神,李娜为国打球缺激情。”

  诚然,彭帅不乏励志的因素,她12岁被查出心脏“主动脉导管未闭”,手术植入了6根弹簧对抗病魔。彭帅的膝盖伤痛与李娜的一样顽固,靠注射润滑剂来支撑职业生涯。这位漂亮女孩曾被称作“中国库娃”,2005年就击败过克里斯特尔斯,是当时中国女网的头牌,世界排名在李娜、郑洁之前,尽管此后历尽坎坷,但她还是赢得了两个大满贯双打冠军,并在28岁的年龄杀进美网四强……

  媒体不断制造彭帅和李娜的对立,特别是李娜退役传闻满天飞的敏感时间点,还有什么比搬出刷新个人历史最佳的彭帅更能蛊惑人心呢?有些人试图否认李娜中国网球界不可动摇的地位,为彭帅疯狂点赞,仿佛天将降大任于彭帅,就是用来取代李娜的!

  彭帅是一个可爱而上进的姑娘,但技术特点和身体状况决定了她不可能超越李娜,双正双反的“非主流”打法极端消耗体能,虽然这保障了击球力量,却缩小了击球半径,等于自己打一场的付出相当于别人打一场半。与双正双反的前辈塞莱斯、巴托丽相比,彭帅速度偏慢,步伐也不出众,这又加重了她的负荷。

  我们要的不是“彭帅不哭”的自我安慰,不是“眼泪不是最好的告别,但是最好的开始”的读者体语录,而是想知道彭帅为什么屡屡抽筋退赛,搞不清楚这个问题,必然会让彭帅的悲剧继续发生,然后官媒再次重复写下“彭帅不哭”的矫情文字。

  早在2006年北美阿库拉赛,彭帅就因为中暑被担架抬出场外,而其后屡次三番的抽筋和力竭,今年澳网彭帅因中暑伤停痛苦倒地,日本的奈良久留美投诉彭帅拖延时间,还引发了争执。体能已经成为彭帅最大桎梏,在高温天气下,在漫长拉锯里,彭帅往往会被迫弃权,因为她实在无法应付残酷的消耗战。

  自从1997年16岁的辛吉斯赢得美网冠军之后,女子网球越来越趋向力量的比拼,在女子技术男性化的过程里,优雅和唯美的视觉感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摧毁”或者“顶住”。彭帅凭借凶猛的双手握拍底线抽杀取得历史性突破,但她毕竟不是小威,她的身体不允许一直坚持这种打法,特别是遇到“滚刀肉”般的对手,比如沃兹尼亚奇。

  彭帅游走于“单飞”和“体制”之间,挂靠天津队为其赢得了巨额训练经费,当然,这是以她全运会狂捞金牌为交换条件的。彭帅也坦言自己重视奥运会、全运会甚于大满贯“职业赛输了会想,‘哦,打到这份上,发挥不错了’,但到了奥运会的赛场完全不一样,每一场比赛都想要赢,输了球太让人难过了。奥运会给我们带来的那种国家自豪感,是任何一个大满贯赛事都无法比拟的。”彭帅伦敦奥运出局伤心落泪,更是被某些别有用心之人利用,因为李娜没有哭泣。

  相比于沃兹的坚韧、李娜的泼辣、莎娃的大心脏,彭帅似乎还缺少一股霸气,当球员到达运动最大阈值的紧要关头,能不能挺住这口气,在身体上的反应还是很不一样的。网坛名宿张德培把日本的锦织圭带进了美网男单决赛,而他在谈到昔日弟子彭帅时曾不客气地表示:“我想彭帅是觉得我有时太过严厉了,有时她显得有些懒惰。”如果训练里无法在那个阈值挺住,关键比赛就难免习惯性抽筋伤退了。

  彭帅是彭帅、李娜是李娜,不要试图把彭帅当枪使,不要试图拿彭帅埋葬李娜,这是对李娜的冒犯,更会给彭帅平添不必要的包袱。

  (大公体育杨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彭帅 李娜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