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尔顿·塞纳是巴西最优秀的F1(一级方程式赛车)赛车手之一。1994年34岁的他死在圣马力诺大奖赛上,在巴西人及全世界赛车迷的心目中,他的英年早逝将其推向了神一般至高无上的地位。虽然他已离去近二十年,但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粉丝前往圣保罗为他扫墓。粉丝们崇拜埃尔顿·塞纳,把他当作圣人、模范运动员及常人。人们将他描述成一个成功范例:一个出生于中产阶级的孩子,有天赋,热爱赛车,勤奋努力,因此成为了人上人。他的名字让巴西人怀念那个F1冠军辈出的年代。的确,1981至1991年间,10个F1冠军头衔中,6个是巴西人:埃尔顿·塞纳三次夺冠,尼尔森·皮奎特也是三界冠军。
但是人们创造出的埃尔顿·塞纳的神话与他真实的本人却相去甚远。这个神话忽略了他的缺点,有些缺点还相当明显:他是个输不起的人,有时为了赢得冠军,还会违背伦理道德,例如1990年,在铃鹿的比赛中,为了夺冠,他故意制造了与对手阿兰·普罗斯特的车祸。很多体育记者称埃尔顿·塞纳的英雄形象是继其34岁悲剧性死亡之后出现的。我并不完全同意此观点。他的死亡当然有助于巩固埃尔顿·塞纳模范运动员的观念,但这一形象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经过数年才建立起来的。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埃尔顿·塞纳与另一位巴西赛车手尼尔森·皮奎特来更好的了解埃尔顿形象的建立。他们二人均参与了80年代的比赛,每人都获得过三次冠军。然而埃尔顿·塞纳却获得了神一般的地位,虽然尼尔森·皮奎特是一名更优秀的赛车手,却并未激起粉丝们的如此追捧。原因何在?答案就在于媒体,特别是巴西环球电视台,展现这两位赛车手的方式不同。
80年代,我在巴西长大,观看了电视转播的埃尔顿·塞纳与尼尔森·皮奎特的比赛。塞纳在80年代中期才开始F1比赛,而皮奎特已是两届世界冠军了。但巴西赛车迷一直不太喜欢皮奎特,因为大家都知道他脾气很臭,他也总是口无遮拦的指责巴西的种种不足之处。他不愿意接受采访,经常让巴西记者们感到很无奈。但是塞纳知道如何在媒体面前树立自己的形象。他表现出来的与皮奎特恰好相反。皮奎特更加理性,而塞纳更感性,这是巴西人非常喜欢的体育英雄的一种特质。塞纳在电视上总挂着微笑,其巨大的人格魅力使粉丝们很着迷。他也很爱国。他每次比赛获胜时,都会挥动着巴西国旗,绕场一圈庆祝胜利。塞纳懂得如何利用媒体,在摄影机面前总是表现得如圣人一般。因此媒体和他的粉丝们经常忽略了他的缺点。同时,皮奎特则表现得像个坏男孩,是个不如塞纳的赛车手。
媒体如此展现这两个赛车手显然是不公平的。皮奎特并不逊于(我甚至认为强过)塞纳。除了与塞纳夺冠次数相当,皮奎特有更丰富的汽车知识。皮奎特是名机械工程师,他知道如何完善自己汽车的引擎。与塞纳不同,他不须要依赖修车技师来改进自己的汽车。皮奎特也研发了许多技艺,这些技艺迄今还在为F1赛车手们所用。他是一个真诚的人,从不会像塞纳那样用空洞的言词去博取任何人的欢心。
虽然塞纳在摄影机面前是个友善的、充满魅力的人,但在平时,却冷漠无情,有时令人讨厌。修车技师都知道他经常会提不切实际的要求。为他修车的技师们从来不喜欢他,因为他总是不满意,总是埋怨车不够快。他对一起的赛车手也不是很友好。1994年的一次比赛中,米卡·哈基宁与塞纳发生了一场小车祸。比赛结束,哈基宁告诉记者说他去跟塞纳赔礼。哈基宁谈到塞纳的反应时,这样说:“我不能告诉你他对我说的话,不过不是很友好了。”
毫无疑问,埃尔顿·塞纳是个优秀的赛车手。但是将他比作圣人的粉丝们忘了他也是人,也有缺点。塞纳在媒体面前建立了友善形象,因此他的光辉盖过了其他如皮奎特那样更有天赋、懂得更多汽车知识的赛车手们。他与阿兰·普罗斯特是长期的对手,但由于塞纳在媒体树立的良好形象,他便唱了红脸,而普罗斯特则唱了白脸。
距塞纳之死已近20年了。现在应该对他的形象重新进行评价,承认冠军也有缺点。这即是发生在贝利身上的事情。但至于塞纳,这可能不会立刻发生,主要是因为90年代初以来,巴西赛车手没有像他那样成功的。塞纳仍将继续被人们尊为巴西体育英雄与楷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