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变女参加竞技体育赛事,真的合适吗?

2019年02月19日10:21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原标题:男女有别,可是天大的事情

  男女有别,天经地义。但专家会告诉你,在所谓男女性别之间,还存在着诸多的细分性别类型,这你有能力想象吗?人间万象由此延展开的社会伦理话题足可以让各种立场喊破嗓门的,具体到体育竞技场景之中,男女之别一向都是天大的事情。如果东京奥运会乃至北京冬奥会期间个别安排了第三性别卫生间,请不要错愕,这世界变化快。

  这一周,国际田联将与南非田协在洛桑,围绕著名的塞门亚参赛权益,对簿国际体育仲裁法庭。塞门亚,熟悉田径的朋友,看到这这个名字便会在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形似小伙子的粗壮奥运会女子800米金牌得主。大约从2010年出道开始,关于塞门亚是否是“双性人”的争论便有数度反转。一度医学鉴定显示,塞门亚是女儿身,不过是睾丸酮分泌水平完全男性化;一度又传出,这个南非“姑娘”有着男性性特征,光靠服用药物降低睾丸酮分泌水平,那也是绝对的不公平。伦敦奥运会,塞门亚拿到银牌。到里约奥运会,她强势地第一个冲过终点,金牌到手。但当时在终点线,人们看到的场景颇为诡异,获得第四至第六名的三位姑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根本不愿意向获得前三名的三位“铁姑娘”祝贺胜利,反倒是塞门亚急切地想融入到那三位围成的小圈子中。

  根据赛后很久发布的睾丸酮分泌水平数据显示,获得银牌的布隆迪选手弗朗西内和铜牌得主肯尼亚选手玛格雷特与塞门亚一样都通通超标,以此判定前三名都更像是“男人”。科学数据告诉我们,99%女性一滴血中的睾丸素含量大约是0.12到1.79毫微克,男性则是7.7至29.4。国际田联当下认定,睾丸酮含量直接影响到运动表现,在女子400米至一英里跑项目中,有相当比例的选手这一含量数值达到男性水平,他们希望通过对于塞门亚未来参赛资格的裁定,将先天睾丸酮分泌水平高的“女选手”拒绝在赛场之外。如果国际田联在2016年之前就采取如此措施,那么女子800米的前三名就会是在终点处紧紧相拥的荷兰、加拿大和苏格兰姑娘,但事实上她们错过了一生登上奥运领奖台的最佳时机。

  南非田协为了塞门亚的参赛资格问题东讨西杀,他们坚持认为女儿身是女性的唯一特征,至于睾丸酮含量那是老天赐福。反对一方则期盼,国际田联可以胜诉,那么99%女选手的利益会得到充分保障。

  “女金刚”纳芙拉蒂洛娃毫不隐晦自己的观点,投身舆论漩涡之中,在《星期日泰晤士报》撰文,力挺塞门亚的运动能力是天然赋予,理应得到尊重。其实,这并非是“女金刚”的核心表达,作为网球名宿和同性恋权益的捍卫者,她旗帜鲜明地在反对“变性人”入侵原本均衡的女性体育世界,将此描绘为“疯狂并带有欺骗性”。“女金刚”略显刻薄地描述,“你不能宣称自己是女性,就带着男性性特征与女性同场竞技。那些转变性别的选手,当下服用了大量的女性荷尔蒙,他们赢得了比赛,获得了财富,最终也许会背叛最初的选择,又去结婚生孩子去了。”显而易见,“女金刚”一定会遭到对立面的痛击,变性人权利组织发推文称其患有典型的“跨性别焦虑症”,在现实的竞赛中,变性选手并未拿走所有金牌。

  早在2003年,便有规定,男变女选手必须连续服用两年的荷尔蒙药物,以便让其躯体内核更加女性化。里约奥运会前,国际奥委会决定,女变男选手不受任何限制,但男变女选手则必须在正式参赛前一年确保自己的睾丸酮分泌水平看起来更像是个“女人”。

  在这一规定之下,男变女选手达标者不少,但随之带来的问题也非常尖锐,那些男变女选手虽然数值可以达到,但是“他们”先天拥有的男性身高和肌肉含量都依然保留,去年10月国际自行车场地大师赛女子冲刺赛的冠军便是一位男变女选手,1米80的大个子,完全称得上魁梧了,娇小的女选手连呼,公平何在?但LGBT组织也说话了,体育理应接受所有人,变性人自然涵盖其中,这种权利苍天赐予,大家看着办吧。

  本文来自公众号@张斌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塞门亚睾丸酮女选手奥运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