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杨在国际体育领域讲述中国故事

2017年07月04日15:03  体育专栏     我有话说

  进入新周期的孙杨,喜欢用大数据形容发生在自己生活中的点滴:

  比如在澳洲封闭集训时,他开始习练以前薄弱的出发技术:每天数10次的起跳,使得自己的出发技术,已经从青岛全国冠军赛的0.8几,减少到0.7几,0.6是他的下一个方向。

  比如,他形容自己的训练量从7岁时每天3000米到如今的20000米,已经游了5万多公里(地球一圈4万公里)。孙杨,已经在绕地球第二圈的路上。

  比如,因为饮食不规律,他的胆囊息肉从数年前的0.5公分猛增到了0.98公分,继续长下去的话,就必须微创介入治疗。

  这种有别于以往的方式,让我们清晰孙杨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这也是他走向成熟的标志。已经写进历史的孙杨来说,进行这种数据化的累积和提示是有充分的底气的:作为400米和1500米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的双料冠军,史上首个800米自由泳三连冠得主,历史上第一位集男子200米、400米、1500米奥运会金牌于一身的运动员,如果东京奥运会新增加的800米自由泳如愿加冕(我说的是如果),他对飙的对象将是史无前例的外星人菲尔普斯:他将成为集齐200-1500米所有项目奥运金牌的选手,也是为数不多的三届奥运会在三个项目上都夺冠的选手。

  在系列数据中,也许还需要加上:他是今年200米和400米自由泳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即将出征的布达佩斯游泳世界锦标赛,又将是他再次刷新数据和历史的机会。

  对于竞技体育而言,每一个成为伟大的前提,都需要千百次的锤炼,和充当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背景板:姚明的伟大体现在国内和国际,职业和奥运赛场的快速切换并一举封神,以及在产业时代的深邃理解;刘翔的伟大在于他一飞冲天之后恰如其分地迎合和拥抱了那个日益爆棚的奥运年代,而孙杨的伟大,则源于在旷日持久的高关注度所经历的磨难、煎熬,以及他对抗之后的大爆发。这些还有一个前提,那就是一个运动员在项目中具有长期而恒久的统治力。

  相信很多人,在带着有色眼镜和道德审判来看待孙杨的一切。在既有的观点看来,他不够尊重纪律,不够圆润谦和,绅士风度,他参加真人秀,其3200万粉丝的微博中偶尔会出现带刺儿的话,给周遭制造难题。而2016年奥运会年,当他骨折的消息被披露,在一篇惋惜声中却有个别人幸灾乐祸——感谢孙杨的倔强,让我们在那一刻捕捉到了他性格中的强悍、小宇宙的无限潜能,以及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呐喊、果决。至今,很多人可以云淡风轻地复盘里约奥运会赛场,孙杨200米自由泳决赛中最后50米的加速、逆转夺冠的桥段,但很少人知道被他定义为“救赎之旅”背后的惊心动魄。隐藏在孙杨王者无敌背后的,是他第二次骨折,每晚失眠,吃止疼片,身上缠满膏药的唏嘘事实。

  在新的体育产业时代,中国体育缺少自己的偶像故事,也不知道如何持续和连贯地讲述自己的偶像故事。明星个体在成名前后的变化,整个体制的畸形需求,包括整个舆论的导向,都使得明星故事成为各领风骚的游戏。即将开始的游泳世界锦标赛,给了国人为数不多定义新型偶像、讲述中国故事的绝好契机。

  在此之前,那些绕指柔的键盘侠流行葛优瘫的移动互联网一代,会为欧巴们阴柔俊美的表演而痴狂,会为虚拟世界的王者荣耀一掷千金。但孙杨的出现,却给了一个重新理解和审视体育本身的机会。

  他还极大展示了中国运动员的多维度。一个成熟,睿智,有责任和担当的全新孙杨,一个健康的,可在多个项目中具有统治力的国际巨星,一个在公众视野中成熟且憨萌,具有时尚气质的都市少年,一个年初接过队长袖章,将带领中国游泳在世界亮剑的孙杨,理所当然缔造一个全新的时代。

  他还充当了两种思潮、体制下的代表和连接纽带,也如同一道考题,考验着公众对于奥林匹克的理解度,和与时俱进。

  尽管荣誉等身,伤病缠身,25岁的他还依然保持着昂扬的姿态,倔强的态度,探索着运动本身的宽度和生命的广度。

  重塑中国偶像,在国际体育领域讲述中国故事,恰逢其时。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孙杨中国故事自由泳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