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午志:恒大进攻抓住上港哪一软肋

2015年05月18日10:36   体育专栏  作者:董午志  

  本轮中超比赛全部结束,在早场比赛中,由于孔卡和孙祥随上海上港回到天河体育中心挑战广州恒大而使得这场比赛成为焦点,而恒大这边的张琳芃原来也是从上海上港的前身上海东亚走出来的挑大梁的球员。除了双方球员之外,两队各自的技战术和进攻端的主要策略还是有着很鲜明的特点。郜林的进球以及恒大两次击中横梁让人印象深刻,这主要是源于恒大的进攻就是利用中长传打上港的防线身后和头上。下面就来解析一下恒大的进攻策略和局部的战术实施。

  刚刚开场,恒大就迅速发动进攻,中后场的直线长传找到高拉特,后者的两连击考验了上港的后防线,如图1—4。

 图1
 图2
 图3
 图4

  解析:

  1、图1、图2,从高拉特起动时的位置到最后插上的目标区域,实际上距离还是比较远的。上港当时的左中卫也已经开始侧身跑向回撤,但对于空中球的控制还是不到位,被冒过头顶。高拉特在高速奔跑中的脚背卸球也的确非常漂亮。

  2、图3、图4中的两连击也显示出了高拉特的连续进攻能力,相比之下,上港的防守队员在高拉特连续两次射门时都没能做到贴身逼抢和限制。

  上半时第30分钟,高拉特在罚球区侧翼斜传后点,黄博文包抄打偏,如图5—6。

 图5
 图6

  解析:

  1、图5、图6,高拉特在上港两名队员的包夹下,用脚背内侧搓出一个小弧线,皮球准确找到后点的黄博文,后者的左脚空中端射从近门柱偏出。

  2、上港在罚球区内的防守人数占据优势,但分布的区域有些重叠,相比之下,后点的防守力量较为薄弱。而且右后卫防守时没有控制住皮球的落点,也没有观察和限制黄博文的插上射门。依然暴露出防守侧向传球中能力不强的问题。

  上半时第41分钟,郜林接黄博文开出的角球甩头攻门击中横梁,再次反映出这个问题,如图7。

 图7

  解析:

  图7,郜林高高跃起甩头攻门时,虽然有两名上港队员在郜林身前防守,但都站在原地,没有起跳也没有对郜林加以任何干扰。

  上半时,恒大多次这样的进攻方式和造成的威胁都未能引起上港后防线的重视或者说为之找到有效的防守办法。就在上半时补时阶段,郜林再次觅得良机,这次实现了破门,如图8—12。

 图8
 图9
 图10

  解析:

  图8—图10,张琳芃和郑智前后的原地传球吸引了上海上港这个区域的四名防守队员,随后马上过度到中路然后再迅速转移到左路,令李学鹏获得了非常开阔的处理球空间。

 图11
 图12

  解析:

  图11、12中,李学鹏传球时,在上港罚球区内的中路,实际上是3防2的局面,但问题就在于两名中后卫对于郜林的盯防上出现了严重的错误。再从局部和细节去看,在白圈内实际上是2防2,左后卫拖在后面没有盯人,但前面的那名防守队员没有注意到从其身后插上的郜林,而中间的防守队员由于最开始的时候要盯防高拉特,也疏于了对郜林的盯防。

  上半时,恒大的进攻主要就是利用上港防空能力薄弱以及防守异侧传中能力不强弱点,发动进攻并收获进球。下半时高拉特的那次击中横梁,同样来自于这种进攻方式,如图13—16。

 图13

  解析:

  图13,恒大右路肋部起球到罚球区内时,上港的右后卫(白圈)并没有及时回到防守位置,无人盯防后点的郜林。

 图14
 图15
 图16

  解析:

  1、图14—16中,双方中路争顶未果,郜林后点插上很清楚地将球回敲给中路位置更好的高拉特,后者凌空端射击中横梁。

  2、上海上港在罚球区内是4防3,依然占据防守人数的优势,但还是被恒大的进攻队员所抢到机会险些破门。这说明防守队员虽然人数占优,但只看球不看人,因此对于区域的控制、对无球队员的盯防做得都不到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上港 恒大 郜林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