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达:赛场不是政治表演的舞台

2014年10月17日09:54   体育专栏  作者:孟繁达  

  早在2008年5月,欧洲足球锦标赛组委会就曾发出通知“赛场飘过五个字,政治别惹事。”再往前追溯,2002年的韩日世界杯期间组委会正式提出“禁止携带宣传政治、宗教主张的标语、彩色纸片和物件等物品入场”的观众守则。这不仅仅是出于安全考虑,也反映出国际体育界反对将体育当成政治工具。

  可就在欧足联防患于未然6年后,噩梦还是在2016年欧洲杯预选赛发生了,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的比赛进行到上半场第41分钟,一架遥控飞行器挂着写有“大阿尔巴尼亚”的旗帜飞进场,引发了球员和球迷冲突。

  阿塞战本想足球外交

  众所周知,塞尔维亚与阿尔巴尼亚长期以来因科索沃问题关系紧张。科索沃事件指1989年2月的非常状态事件和1990年7月的“宪法宣言”。科索沃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阿尔巴尼亚族为主。战后以来,阿族人已在1968年和1981年两次举行示威,要求科索沃成立共和国并与阿尔巴尼亚合并。民族矛盾是该地区最大的政治问题。1999年6月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由联合国托管,占科索沃总人口90%的阿尔巴尼亚族人一直谋求独立,2008年,多数民族为阿尔巴尼亚人的科索沃单方面宣布从塞尔维亚独立。科索沃此举受到了包括美国与多数欧盟国家在内的近100个国家的承认。不过塞尔维亚以及居住在科索沃的塞尔维亚人对此强烈反对,塞尔维亚始终坚持其对科索沃的主权。

  如此错综复杂的政治背景和紧张关系,塞尔维亚为什么会同意阿尔巴尼亚来贝尔格莱德呢?这场比赛本身就有一定的“足球外交”意义,按说只要顺利进行,就为即将到来的“破冰之旅”定下基调。在欧盟斡旋的美国的促成下,塞尔维亚和阿尔巴尼亚去年4月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本月22日将正式访问塞尔维亚,这将是68年来阿尔巴尼亚总理首次访问塞尔维亚。“破冰之旅”前一周,阿尔巴尼亚队47年来首度到访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的弟弟奥尔西·拉马塞尔,和赛尔维亚总统托米斯拉夫·尼科利奇都亲临现场观战,也正是处于这样的背景,出事之后,塞尔维亚把“屎盆子”直接扣在了“客人”身上:“奥尔西·拉马当时身处赛场一个贵宾包厢内,是他遥控悬挂政治标语的无人机降临赛场,引发冲突。”

  政治原本与球员无关

  运动员利用赛场当工具,为有争议的政治立场鼓噪,本来就是违反游戏规则的。在科索沃问题上不是没有先例。2008年3月的欧洲游泳锦标赛上,塞尔维亚游泳选手米洛拉德·卡维奇在男子50米蝶泳项目上夺冠,还打破了欧洲纪录。但他身穿一件胸部印有“科索沃属于塞尔维亚”的T恤衫上了台领奖,在赛场内外引起轰动。但这次球赛冲突,原本是与球员无关的。

  虽然上半场比赛就急剧火药味,有球迷在社交网络上表示:“这不是一场足球赛,而是MMA竞技格斗。”但一切都在可控范围内。即便临近上半场比赛还有5分多钟时,一个球迷向场内投掷了烟花,主裁阿特金森暂停了比赛,这也仅是插曲。要知道,四年前同样是欧洲杯预选赛,极端球迷接连往球场扔烟花和照明弹,导致裁判宣布塞尔维亚与意大利队仅仅开始了5分钟的比赛腰斩,最后这场比赛被判定塞尔维亚0比3失利。阿特金森当然不想闹剧重来,但没想到剧情比他想象的更曲折,就在这时,遥控飞行器带着一面旗帜进场了。

  对于阿特金森来说,处理遥控飞行器不是大问题,处理“大阿尔巴尼亚”旗帜也不是大问题,而处理印有包含科索沃地图以及“原住民的”标语和阿尔巴尼亚领导人头像等等,这就是大问题了。效力于比利时安德莱赫特的塞尔维亚球员米特洛维奇,按说也算出去吃过见过的,他本可以帮助阿特金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这个20岁的90后愣头青却愤怒地跳起扯下了飞行器上的旗帜。也正是这样的鲁莽,引发了阿尔巴尼亚球员的不满,安迪·莱拉和扎卡开始抢夺旗帜。但比米特洛维奇跟没脑子的,是另一名90后阿尔巴尼亚前锋巴拉伊,他夺走旗帜后,竟然向场边挑衅,他应该十分清楚,这是贝尔格莱德,不是地拉那。赛前,塞尔维亚就以安全为由禁止客队球迷入场,阿尔巴尼亚足协曾认为这对欧洲的阿尔巴尼亚裔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人是巨大的伤害。政治原本与球员无关,可剧情大战到这里,就不得不说,冲突的升级和球员有关了,直接激怒球迷把事情搞的一发不可收拾。

  赛场内,一名球迷也冲进球场用塑料椅砸向巴拉伊,而阿尔巴尼亚队长卡纳·洛里克则把球迷打翻在地,双方的队员和官员也发生了肢体冲突,还有十几名球迷冲入场内。赛场外,比赛腰斩后,在科索沃地区观看比赛直播的5000名阿尔巴尼亚族人举行了游行,并高呼“大阿尔巴尼亚”和“胜利”的口号。塞尔维亚外长伊维察·达契奇在接受该国媒体《DailyBlic》采访时愤怒地表示:“这是一个政治挑衅。对我来说,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欧盟以及欧足联的反应。”你看,本来和比赛无关,但最后反倒问责欧足联、足球赛、运动员来了,还是被政治利用了不是?

  政治总是赛场闯入者

  赛场闯入者屡见不鲜,前不久还有比基尼女郎闯入意甲赛场被保安扛出场。令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有世界杯上J·罗扯身边的蚂蚱和气球;1962年巴西对英格兰比赛中闯入后备加林查收养的流浪狗;2009年英国赛场被裁判红牌罚下的会吹口哨的鹦鹉;1984年莫桑比克杯,一只闯入足球场吓得球员屁滚尿流的母狮子……这些都只是插曲,但那些带有政治立场的赛场闯入者往往会成为主角。

  往近处说,以色列持续对加沙地带发动军事行动,造成大批巴勒斯坦人伤亡。不久前,以色列球队海法马卡比在奥地利进行热身赛,场边突然有亲巴勒斯坦的示威者冲进场内,对海法马卡比球员粗暴地发起了攻击。海法马卡比的主帅正是前北京国安的主帅斯塔诺,为了保护自己的球员,他也打了一位冲进场内的示威者。面对这样的情况,裁判只得提前结束了比赛。

  往远处说,在1968年的墨西哥奥运会上,200米跑项目的颁奖仪式上,获得决赛金牌的美国黑人运动员汤姆·史密斯和约翰·卡洛斯,在美国国歌响起、星条旗缓缓上升时,没有按照惯例向国旗行注目礼,而是低下头并高举起带着黑色手套的手。史密斯在事后说,他用高举起的手表示黑人的权利。回国后,这两名运动员被终身禁赛。虽然多年后,这两人被视作争取黑人民权的英雄,但人们更理解国际奥委会的苦衷:听之任之的话,实际上就是纵容这种现象在奥运会上继续出现,这无疑违反奥运会非政治化的原则,从而让奥运会天下一家的梦想破灭。

  追溯历史,1896年,顾拜旦在创办第一届现代奥运会时,就拒绝“政治闯入赛场”。《奥林匹克宪章》在第51条第3款才这样规定:“禁止在任何奥运场馆、比赛场地或其他场所举行任何形式的示威活动,或进行政治、宗教、种族方面的宣传。”

  但政治总是闯入赛场,甚至催生了“吉米跳”这样的职业“搅局者”,除了靠给梅西带上圣诞帽赚得眼球外,他的根本目的是为别有用心的人服务,闯进赛场表达政治立场。或许场外因素屡禁不止,但运动员务必恪守原则:比赛是为了运动,不是各类政治表演的舞台,赛场飘过五个字“政治别惹事”。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欧洲杯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