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中国为何搞不好“三大球”?

2014年10月04日13:40   体育专栏  作者:杨华  

  仁川亚运中国三大球全军覆没,40年来最差战绩意味着回到了文革期间的水准,偏激的民族主义者、盲目的爱国人士都愤怒了:“我们贵为世界第二强国怎么就搞不好三大球呢?”

  纵观世界大国都至少在一项集体竞技项目里达到世界一流。美国的棒球、篮球、冰球、美式橄榄球,俄罗斯的冰球、排球,德国的足球、手球、曲棍球,英国的英式橄榄球、足球,法国的足球、手球,日本韩国的棒球,印度的板球,巴西的足球、排球,加拿大的冰球,澳大利亚的板球、曲棍球、澳式橄榄球,西班牙的足球、篮球、水球……

  中国是个奇葩式的例外,中国集体项目从来没行过。——在这里,首先要说清楚,三大球等集体对抗项目,只有男性较量才能体现其精髓,女子从事这些运动只是体现两性之间的公平性,所以女子项目不在本文讨论范畴。此外,诸如田径、游泳的接力、诸如乒乓球、羽毛球的团体赛,个人成绩的累计叠加,也不符合集体项目定义。

  三大球全面疲软是个复杂难题,有人指出了奥运金牌战略的短视,有人揭开了官僚组织的腐朽颟顸,有人讽刺应试教育愚民,有人指责计生政策祸国,最省事且不会遗漏要点的批判方法,就是三大球诿过社会,总而言之,言而总之,三大球就是社会各种弊端的集中体现。

  我在《三大球皆输日本因尚武精神泯灭》提到,团队作战能力缺失、尚武之风断绝,是三大球难以出头的关键所在。吾国与吾民自古缺少核心凝聚力,书店里热卖的是成功学、厚黑学,荧屏里热播的是官场戏、宫斗戏,心思都放在算计、欺瞒、各怀鬼胎上,缺少那种兄弟般的战斗精神和生死情谊。

  威灵顿把击溃拿破仑归功于全民运动精神:“英国人是在伊顿板球场赢得滑铁卢战役的”。当然,更准确的说滑铁卢之役是在英伦乡间草地上赢得的,因为伊顿是一所贵族公学,大多数人没机会去。滑铁卢的功臣不是训练有素的运动员,而是大批业余运动爱好者,一群满怀激情、坚持不懈的门外汉。——中国匮乏的正是19世纪英国的体育氛围和运动传统。 现代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有言:“体育运动究竟该像俱乐部活动,还是该像军队征兵,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无论哪种形式都强调众志成城、全民参与。”我国体育研究者多是只能理解狭义的、个人的奥林匹克,却无法理解广义的、集体的奥林匹克。——精英体育会杀死大众体育,金牌生产线制造的个体毫无意义,只会催生“体育强国、体质弱国”的荒谬悖论。

  中国出了姚明,李娜、刘翔,中国篮球、网球、游泳就世界一流了吗?某一个人竞技水平高超,并不能代表一个国家的真实状况,可能李娜挥拍、刘翔流汗的时候,举国上下都在键盘飞舞、恣意吐槽呢!而集体项目则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水平、底蕴氛围和精神斗志,避免了个体天才诞生的随机性。

  足球不适合中国人玩?问题是,任何集体运动,特别是身体对抗性强的集体运动,没有一样适合中国男人。足球是足协无能,篮球是篮协无能,排球的排协无能,那所有集体项目都是体制压迫?拔河中国男队还不行呢,总不能也怪在组织松散的拔河协会头上吧。足篮排的问题,绝不仅仅是足篮排的问题。

  说到底,运动没有成为我们的生活和信仰,“与子同袍、与子同仇”的中国武士道早已泯灭。中国孩子们最热忱、最默契、最勇敢的唯一集体竞技,大概就剩下电脑游戏了吧。

  大公体育杨华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足协 三大球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