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哥:那些年我们一起跑体育

2014年05月30日11:10   体育专栏  作者:棋哥  
追思与王亦君老师的体育之交追思与王亦君老师的体育之交

  20多年的好友,《新民晚报》体育记者王亦君老师走了,对这种身边非常近的朋友离去,真的很悲伤。如果不算在《中国体育报》时期的工作经历,王亦君老师为上海读者报道体育也有18年了。

  照理说,写一篇怀念朋友离去的文章,往往都喜欢引用一些“轮回知否真佛唱,惟愿亦君就此安”之类的诗词歌赋。但我记得王亦君说过,就是喜欢你那种“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路子。好吧,不写“那些年,我们一起追女孩”,来篇“那些年,我们一起跑体育”。用这种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寄托哀思,才像个体育人。

  我一直喜欢拿王亦君老师炫耀吹牛,因为他太爱学习,而且从小就学习好。当年他正是因为获得常州地区的高考状元,才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对于我们这些遇到考试就想坐在学习好的同学旁边“瞄两眼”的“60分万岁”学生,骨子里就羡慕各门功课都90以上莘莘学子。

  您想想:常州那是出过盛宣怀、瞿秋白、赵元任、刘海粟、华罗庚、刘半农等一大片才子佳人的地方,能在这个城市当高考状元,那必须要有真才实学的扎实本领。

  王亦君像他的师兄汪大昭一样,北大毕业后就干上了体育报道这一行。无论是在《中国体育报》还是在《新民晚报》,作为体育记者的王亦君也正赶上了中国体育改革,特别是足球职业化改革的二十年。

  所以我要是说“我是看着王亦君的体育报道长大的”,那纯粹是抖包袱装嫩,因为他毕竟比我还要小四岁。但我若是说“我是看着王亦君许多独家第一手体育报道而进步,而喜怒哀乐,而振兴中华”的,这话一点都不夸张。1992年6月,正是因为王亦君率先报道《德国人施拉普纳担任中国足球队主教练》,让大家眼前豁然一亮。哇塞!德国足球机械化部队开进中国,凯撒大帝贝肯鲍尔的路子。

  因为体育,因为上海、让我们从相识的那一天就成为哥们。

  我常常用老上海报童的口气夸奖王亦君他们《新民晚报》的体育报道,就像当年上海重庆南路报童的卖报吆喝“夜报夜报,夜饭恰饱(晚报晚报,晚饭吃饱)”,特有人文奥运精神。20多年来,对于体育界发生的事件、新闻、数据、变化,王亦军老师的报道总是给人客观、公正、扎实、详细的内容。

  记得有一次和某体育学院新闻系的老师聊天就谈过感受:我见过最认真的两位文字体育记者,一个是《人民日报》的汪大昭,一个是《新民晚报》的王亦君,都是四五十岁的人了,采访时总是拿个小本子在那里记,从来不去网上粘贴各路乱七八糟新闻。

  《北京青年报》的著名足球评论员王俊老师昨天也为好友写了一首《浪淘沙·悼王亦君》——人生何其短,君先魂断,朝阳门外夕阳残。何堪晓月伴黎明?晨钟凄迈。往事空成幻,难再聚宴,当年绿茵多相伴。文笔驾驭山河处,龙潭湖畔。

  这首浪淘沙代表了许多体育朋友对王亦君老师的怀念,那些年,我们是多么的忙碌与快乐。因为那些年,我们一起跑体育。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立场。)

文章关键词: 王亦君 记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