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新浪首页 > 竞技风暴 > 正文
极速图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1日10:07

  ――剖析上海F1赛道

  文/王博

  F1对中国车迷似乎只意味着电视转播,我们不得不通过狭窄的电视屏幕了解这项复杂的运动。然而一座活生生的F1赛场包含太多耐人寻味的细节,而这些精确的细节恰恰是F1的魅力所在。本期,我们将进入上海国际赛车场(以下简称“上赛”)内部,通过微观放大的方式使大家看到一个真实的F1。

  █ 上赛的“神经中枢”:

  我们先到筹建处办理采访证件,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倒不是办理手续,而是修建一座F1赛场所需的各个部门,例如投资部、监理部、工程部、外方设计部(共计3个)、中方设计部(共计2个)、质安部、配套部、行政部和安保部等,每个部门都给人以必要而不可或缺的感觉。可以说,筹建处的小垮院相当于上海国际赛车场硬件设备的“神经中枢”。

  █ 围绕看台的环路:

  整座赛车场周围有一圈漫长的环路,由于所有看台均在赛道以外,因此顺着这条环路可以到达任何一座看台,如果你暂时找不到你的看台入口,别着急,继续向前走,肯定能找到。值得注意的是,环路与看台之间被一条漫长的小河间隔开,只是每座看台的入口有一座小桥用于通行,桥上当然有警卫验票,想不买票就看比赛,休想。

  █ 宽阔的中心广场:

  出租车越过赛道下面的地下隧道并进入赛道内场区,这个广场相当于2个足球场的面积,用于停放各支F1车队的大型卡车、工具车和临时搭建的贵宾接待区,此外还可以停放参加垫场赛的其他赛车和相关装备,这可是一块寸土寸金的黄金地段,想必比赛期间一切无关人等休想入内。

  █ 平坦而艰涩的赛道附着力:

  出租车稳稳停在赛道终点线旁,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踏上这条世界上最新的F1赛道,深黑色的沥青在午后毒日的挚烤下毫无任何融化的迹象,沥青颗粒被轧路机碾得非常平,如果你爬在赛道最后一弯的地面上眯起眼向近1公里外的第一弯瞄准,漫长的路面绝无任何轻微隆起。我们使劲儿将脚下的运动鞋在路面上来回搓蹭,那种艰涩的附着力使我们相信无论米其林、还是普利斯通都会在这条刚刚投入使用的赛道上获得更高的抓地力,当然这也意味着车手在过弯时要承受略高的离心力。这是一条令任何车手都跃跃欲试的赛道!

  █ 遗憾,没能亲眼目睹赛道的排水能力:

  细看路边宽约20厘米的排水沟,上面覆盖着钢制网栅,这些网栅被死死固定住,以免车轮快速碾过或因F1底盘效应将其掀飞。我们顺着漫长的排水沟向最低端走去,在那里我们找到一支口径约为18厘米的下水道,雨水将湍急地流进这个下水道,看着骄阳似火的晴空,我们真希望突然天降暴雨,以便看看赛道的排水能力究竟如何,联想到前几天北京暴雨后的“洪涝灾害”,我们不由得为上赛担起心来。3小时后我们结束采访离开赛场,突然天降大雨,虽然我们庆幸已提前结束摄影工作,但这也使得我们错过实地考察上赛排水能力的好机会,遗憾。

  █ 令人惊异的轮胎墙:

  水泥护墙边一排排轮胎墙吸引我们的目光,按惯例,用于缓冲赛车撞击的胎墙大都使用废旧轮胎。然而当我们走近细看,上海国际赛车场的胎墙竟全部使用新胎,细看胎面英文,显示至少这一路段的新胎全部来自德国制造。这些轮胎上下之间用金属螺栓固定住,一来码放整齐,二来赛车撞击时轮胎不致快速飞散,有助于保持一定弹性并减少撞击力度。经介绍,上赛的弯道路段有4层胎墙保护,直道路段有2层胎墙保护,大家不要以为直路就不会发生车祸,我们在直路边的胎墙旁发现十余块车灯碎片,而两条黑惨惨的刹车痕从赛道上延伸过来,想必是前些天CCC房车赛留下来的。此外,这些胎墙并未涂上红白两色,据一位正顶着烈日苦干的壮劳力介绍,所有轮胎将被蒙上外罩,换言之这些崭新的轮胎是根本看不到的,看来上赛在防护设施方面的“奢华”将成为永久的秘密。

  █ 赛道内最重要的据点――维修站:

  上赛维修站共有36座维修间,维修间内空间宽敞,几乎可以勉强容下两部赛车,这意味着参加垫场赛的其他赛车也会得到足够的维护空间,例如雷诺方程式、V8超级房车或保时捷跑车等。但据我们观察,室内照明度一般,10来支管灯无奈地吊在天花板上,屋顶较高,这些纤细的管灯能有足够的照明度吗?维修间二层是贵宾包房,它的优点是令使用者感到自己是赛场内唯一能与F1车队保持最近距离的人,然而缺点也是显著的,那就是看不到F1在弯道的表现力。6座大屏幕将贵宾包房隔开,对面看台上的观众可以透过大屏幕了解比赛最新资讯,算是对不能看到电视直播的某种补偿。进站附道象一条支流从主赛道延伸进维修站,根据今年F1规则,上赛的进站附道没有刻意增加急弯以限制车速,而出站附道更是一直延展到第一弯,赛道设计者显然不希望刚刚出站的赛车很快并到正常车道上,这样很容易造成追尾事故。总的来说,上赛进出附道的距离中等,既适合2次进站战术,也适合3次进站战术,但如果象法拉利在法国站使用4次进站则未免不太划算。

  █ 透明发令台:

  起跑线和终点线旁的两间发令台吸引我们的注意,说是发令台,其实是两间纯玻璃房间,钢化玻璃厚达4厘米,内衬粗钢条,如果FIA邀请某位政要或社会名流担任发令员或挥旗员,相信他大可不必担心从F1赛车上突然飞落的翼板或轮胎击穿这个房间。

  █ 别具一格的看台:

  1. 看台座椅:看台座椅的颜色设计得非常生动,色彩斑斓,充满动感,既使现场观众较少,从电视画面上看去也会显得看台上人挺多,看台设计者巧妙借助了人眼的错觉。

  2. 看台高度:我们站在发车线向看台观望,发现既使看台第一排也距地面3米高,这就是说车迷不可能跳到地面并接近赛道边的金属网,当然更不可能骚扰赛前紧张调试赛车的车队人员和F1车手。这样的看台高度使我们不禁联想到飞人乔丹造访北京,球场边高高的金属网上爬满了蜘蛛侠一般的球迷,既不雅观,也不安全。

  3. 最佳观赛点:我们认为发车区主看台的白金区和钻石区的最高顶层是最佳观赛点。首先,这个顶层位置可以看到整条赛道85%的面积;其次,顶层比较僻静,你不会被熙熙攘攘的人流打扰;第三,由于顶层距赛道稍远,噪音值会略低一些;最后一点,横亘在顶层上方的空中餐厅和巨大顶棚可以遮挡午后耀眼的阳光。不过,这个位置风力较大,车迷要小心头上戴着的F1纪念帽,而且最好多准备些衣服,以免前脚看完赛车,后脚住进医院。

  4.大荷叶看台区:从照片看去,大荷叶看台区(H、J、K看台)是那样令人想望,但这些看台只能看到两条直道和一个回头弯,多少有些缺乏变化,不过这些看台的价格比较便宜。

  █ 弯道是赛道的“语言”:

  1. 弯形:上赛的弯道类型比较多样,尤其从平面图上能引发车迷的种种遐想。限于篇幅我们重点介绍第一组合弯。这个组合弯呈螺旋形,不仅攻弯难度较高,而且弯道落差较大,只有现场勘查你才能真切感受它令人惊异的落差。F1赛车一边制动、一边入弯,弯形越来越急,半径越来越小,赛车盘旋着转进酷似蜗牛壳的弯心,路面坡度在急剧下降,伴随着持续的转弯离心力,车手仿佛连人带车旋进18层“地狱”。

  2. 水泥缘石:我们在第一组合弯的入弯点外侧并未发现按惯例设置的路肩,而代之以带孔的水泥缘石,由于砂土干燥,水泥孔中并未长出嫩草,一些不易察觉的碎屑和砂砾被阵风吹到赛道上,令人不禁为第一个进入赛道进行赛前练习的车手担心。

  3. 沥青缓冲区:我们跨过水泥缘石,接下来的沥青缓冲区从脚下向前伸展约100米。我们俯身细看,缓冲区的沥青与赛道的沥青略有不同,上面散布着许多米粒大小的小砂子儿,或许这些小砂子儿有助于增加轮胎的附着力吧。之所以用沥青铺制缓冲区,主要是因为赛车在坚实的沥青表面仍具有良好的操控性,失误车手可以通过刹车和打方向将赛车重新驶回赛道。FIA当然不希望大量赛车因失误而退出比赛,不仅赛场上非常冷清,而且有损各车队赞助商的广告利益。

  4. 沙池:我们走过100米宽的沥青缓冲区,再外面就是起最后减速作用的沙池,上赛的沙池使用鹅卵石而非坚果壳,这样的沙池更坚实,承托力也更强。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沙池是平坦的,那么轻微切进沙池的赛车可以利用它的承托力重新遛回赛道,不过沙池如设置成波浪状或被其他赛车碾轧过,那么不规则的形状有可能把F1赛车颠得飞离地面,而且还会损害底盘。

  5. 路肩:上赛按惯例使用锯齿形路肩,路肩与路面衔接的部分比较平坦,越往外面锯齿越深,最外端的锯齿大约有半支圆珠笔的高度。通过观察路肩上的胎印我们发现,前些天参加CCC房车赛的车手大多数只用到第一组合弯路肩的25%,而F1轮胎的触地面更宽,粘性也更强,再加上扰流翼产生的下压力,想必F1会将这些路肩切掉50%以尽量缩短过弯距离。

  6. 水泥护墙:沙池外面就是坚固得足以承受卡车撞击的水泥护墙,虽然水泥护墙前面码放4层轮胎,但还是令人感到这堵阴沉的墙面仿佛是对F1车手最后的“审判”,这不禁令人回想起1999年舒马赫在银石赛道撞断双腿的一幕;和其他赛道一样,上赛的水泥护墙每隔一段也有出口,出口对着赛道行进方向,否则如果F1赛车触墙,其碎片会象弹片一样杀伤场内人员,这又不得不令人回想起2001赛季蒙扎大奖赛安全员被碎片击毙的惨剧。

  █ 仙山琼阁一般的新闻中心和空中餐厅:

  我们站在赛道第一组合弯向发车区仰望,高耸的新闻中心和空中餐厅使整条赛道有气势恢宏之感,两座建筑将看台与维修站连接起来,这在世界所有F1赛道中是绝无仅有的。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是这两座建筑的最佳拍摄点,光线、角度和透视都非常协调。然而记得前些天转播CCC房车赛时,摄像师并没有选择这个拍摄位置,比赛自始至终也没有将巍峨耸立的新闻中心和空中餐厅完整地摄入镜头,这对于两笔投资巨大的建筑来说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 绿化成问题:

  或许是因为赛场刚刚修建完毕的原因,场内的树木和草坪较少,整座赛场显得比较干燥。我们原路返回发车区大直道,只见两旁草丛稀疏、沙屑裸露,记得今年首站――澳大利亚大奖赛,阿龙索在发车时居然从草地超过一部慢车,这不由得使我们感叹于墨尔本市的绿化程度。

  █ 别墅区是绝妙的创意:

  和绿化问题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车队休息区的小别墅,水谢楼台的设计理念是一个绝妙的创意,而且如果车手愿意住在这里,他完全没必要每天往返于市区酒店和郊区赛场之间,舒马赫喜欢在比赛期间找一家离赛道最近的小酒店,这下他不必再东奔西跑了。我们信步走上小桥,脚下的人工湖不仅死水微澜,而且好象没有一条活鱼,其实细细想来,我们的担心或许是多余的,这座人工湖应该装有水循环系统,只是平时处于关闭状态。我们带着一丝好奇拉开一间别墅的房门,室内墙面以浅灰色为主,门采用纯黑色,其他少数家具采用大红色。按照美学观点,设计师应尽量避免使用毫无色彩倾向的中性色,也就是可以使用灰色,但要么使其偏暖色一些,要么偏冷色一些,但上赛别墅的室内色调却非常理性化。装修工自豪地介绍这些室内装饰材料全部来自德国,设计师也是德国人,众所周知,德国人素来的严谨刻板著称。再看脚下的地毯,想必任何人的第一感觉都会认为它属于化纤质地,仔细一问才知道其实都是纯毛的。别墅房间呈四方形,四周采用落地玻璃结构,采光充分,视野开阔,不过为了保证私密性,玻璃上方装有落地式窗帘,车手在赛前可将整座房间封闭起来,这有利于集中精力去思考比赛中有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 难以考证的交通:

  据出租司机介绍,从虹桥机场到上赛约20公里,而从浦东机场到上赛却有80公里,但虹桥机场的机票价格略贵。上海出租车基本都使用桑塔纳2000,乘坐舒适,车内干净整洁,坐套按规定24小时必须更换,出租车的起步价格是10元人民币/3公里,以后每公里2元。我们13:30从上海市中心出发,用了约40分钟赶到上赛,由于这个时段并非高峰,因此我们很难用一次车程判断上赛周边的交通状况。正如前文所述,我们返回市区时突遇大雨,司机虽路况熟悉且车技上佳,可我们还是花了1个多小时才返回市内。上赛和北京金港赛道不同,金港位于机场高速路旁,交通是很保障的,但上赛周围大都是普通公路,不仅曲折,而且不大宽阔,一旦比赛期间车迷众多,发生交通拥堵也属正常情况,对此车迷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

  █ 上海服务业:

  给我们留下美好印象的是上海服务人员的素质较高,无论飞机、列车、出租车、餐饮、酒店、警察和保安,每个人都很有礼貌,上海市容整洁,店铺考究,城市文化几乎是中国境内与F1最靠近的,难怪上海同胞能把F1大赛搞定。

  我们要争分夺秒赶回北京赶这篇稿子,以致连照片都不得不由上海当地的摄影师用互联网传回北京。我们的飞机在稳稳爬升,上海市郊纵横交错的公路映入眼帘,忽然间,一条形状奇怪的环路引起我们的注意,这条环路循环封闭,形状呈“上”字形,霎时间我们恍然大悟,此时飞机正飞跃上海国际赛车场上空,从空中看去它是那样骄傲而壮丽,隐约间还透出一丝神秘,就象一座巨大的图腾符号。2004年9月26日,东方古国注定要引起全世界车迷的关注。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