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科技鹰眼“挑战”裁判权威 专家:人还是比赛主导

http://sports.sina.com.cn  2009年10月16日07:31  东方网-文汇报

  挑战,不仅是球员之间的较量,也是科技与人眼的较量。在大师赛中,每当球员提出鹰眼挑战,“in”和“out”成为最响亮的助威声。大屏幕上出现动画,观众又马上凝神屏息,静得能听见心跳。若是挑战成功,欢呼和掌声无私送出;若是失败,“哎”,遗憾写在每个人的脸上。

  鹰眼的学名是“电子回放系统”,由8至10台设在网球场地上方的摄像机和4台计算机构成,由摄像机把场内图像信号传递至信息处理中心,中心对信号进行处理后合成为3D图像。据上海网球大师赛鹰眼技术总监奥利弗·克鲁夫介绍,本届大师赛在中心球场和一号球场各安装了10台摄像机,7台在环列屋檐,3台固定在屋顶。

  这位英国专家告诉记者,安装系统并不麻烦,费劲的是对其精度进行调试。开赛前,需要在内场进行反复试验,以求取得最精确的效果。反复“锤炼”后的鹰眼有多准?克鲁夫自信地透露:误差在3.6毫米以内。可堪对比的是,网球场的底线宽度在10厘米以下,边线宽2至5厘米。鹰眼所见,秋毫毕现。

  精确,只是鹰眼的一大特点,其稳定性更是让裁判望尘莫及。曾执法过北京奥运会、澳网的资深裁判赵慧林坦言,尽管每个内场都有9名司线和1名主裁判,“但人毕竟是人,让裁判两三个小时内不眨眼分神是不可能的。”克鲁夫很自信地表示,鹰眼几乎可以做到100%的精确,而一般裁判的准确率只有70%左右。

  鹰眼如此精确,会不会有一天取代线裁,成为赛场上唯一的执法者呢?赵慧林的观点是:从长远看,这也许会是一种趋势,但从目前看来,裁判和鹰眼将“都有存在的必要”,“在所有比赛中,人是比赛的主角和主导,鹰眼只不过给球员提供了第二次机会。”

  克鲁夫现在关注的是,如何把鹰眼推销到其他项目,“我们下一步将在高尔夫球和板球上推广鹰眼”。至于规则、形式都与网球和接近的羽毛球,克鲁夫摊了摊手,开玩笑道:“我们对此也很有兴趣,不过至今还没收到羽毛球的订单。”

  本报记者赵博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专题:2009年上海ATP1000大师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