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世界网坛综述:美国网球衰败 国际球星林立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12月30日00:38 新浪体育 | |||||||||
新浪体育讯 谁才是赛事票房的最大保证?是美国本土红星罗迪克,还是纳达尔或费德勒?是威廉姆斯姐妹,还是莎拉波娃或辛吉斯?随着网球国际化特征的愈加明显以及美国网球的逐渐势微,那些在美国举行的网球赛事的赛事总监们,都在自问这样的问题。 把美国球星作为赛事最大的卖点来推广,这已经沦为传统的老套方法。如今,这已经远远行不通了——不仅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美国大牌可供选择,而且即便有那么几个,他们
毫不夸张地说,这是自1968年公开赛年代以来美国女子网球最糟糕的一年——没有大满贯桂冠,甚至没有一级和二级赛事的冠军,仅有的两个冠军来自于老将尚尼斯和小将金久慈的两个小型赛事。WTA年终总决赛自1972年举行以来,第一次出现没有一位美国球员入围单打赛事的凄凉场景。 女子网球的强势板块正迅速地向欧洲漂移,今年WTA年终排名前20位全部被欧洲姑娘占据,排名最高的非欧洲球员则是来自中国的李娜。年终排名最高的美国球员呢?第25位的达文波特,但她不久前已宣告因怀孕而结束职业生涯。如果以四大满贯的冠军归属来看,其中的两个归于了法国姑娘毛瑞斯莫,法网冠军则被比利时人海宁夺得,她还打入了另三项大满贯赛事的决赛。当然,美国人可以从美网赛冠军莎拉波娃那里得到一些安慰,毕竟,她是在美国的网球学校里被打造为精品,她在洛杉矶和佛罗里达都拥有房产,她的美式英语说得比俄语还要地道流利。 看起来,美国男球员比他们的女同胞们干得漂亮得多,毕竟罗迪克和布莱克都获得了年终前十的排名。不过,需要提醒的是,美国人已有三年没能在大满贯赛事中夺得男单冠军了,这是自1988年以来最长的无冠军记录;美国队更是自1995年以来就没能赢得戴维斯杯桂冠,这更是有史以来的最长尴尬。罗迪克和布莱克也许还能在世界前十的行列待上几年,但他们注定远远无法达到桑普拉斯和阿加西的总共22个大满贯桂冠成就。更令人担忧的是,美国年轻一代的球员如山姆"奎里、库兹涅索夫或是唐纳德"杨之中,还看不出谁具有日后进入世界前十的潜质。 不少人都试图用“欲望学说”来解释那些来自于富裕美国家庭的孩子为何在事业的道路上显得缺乏饥饿感,但是,这个学说也许更适合解释俄罗斯球员的成功,或是来自于中国和印度球员成功的秘密之一。但这难以解释,比如说,来自于富裕国家瑞士一个中上层家庭的费德勒,在连续统治网坛数年的情况下仍能对不断前行保持一如既往的动力。 和欧洲人、特别是俄罗斯人大面积攻占WTA更衣室相比,ATP的高手行列更像是一个联合国——除了占据垄断地位的瑞士人之外,世界前20球员中既有来自西班牙、阿根廷、俄罗斯、英国、澳大利亚、克罗地亚这样的强国,也有塞浦路斯、芬兰、智利以及塞尔维亚等小国崛起的杰出代表。 今年在北美举行的四项ATP大师系列赛事中,有三个冠军都被费德勒所得,还好罗迪克获得了辛辛那提站桂冠;而一向是提供美国球员在家门口夺冠机会的加州系列赛,今年却没有一位美国球员夺冠。美国人不得不更好地适应这种现象的更多发生,好在,在网坛高唱《国际歌》的大背景以及互联网传播方式的推波助澜下,美国人对于网球的口味已经远不像过去那样至关重要了。(笨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