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票的人多买票的人少 高规格中网想说止亏不容易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19日01:36 中国青年报 | |||||||||
本报记者 慈鑫 年耗资约6000万元人民币的中国网球公开赛,其入不敷出的经营状况可能要到2008年后才有可能得以好转。 中国网球公开赛从2004年开始,将连续10年在北京举办,但预计3年到5年达到收支
中国网球公开赛体育推广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军慧今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通过已经举办的三届中网,赛事组织者发现,举办中网这样的世界职业网球赛事,其难度的确超出了北京市相关方面最初的预计。 领票的人多买票的人少 9月17日17时,中网男单决赛还有两个小时即将上演,中网举办地北京国际网球中心外,再次出现大批的球场附近的居民等待居委会派发球票。这其中既有头发花白、上了年纪的老者,也有一些儿童。 一位已经退休的大婶告诉记者,为了响应居委会的号召,这已经是她连续第三天来看中网的比赛,虽然她此前对网球是一窍不通,也从未在现场观看过网球比赛。 居委会工作人员在清点人数之后,将免费球票和中网赞助商提供的矿泉水发放给这些居民。由于当天是男单决赛,中网的票房情况比平时大有起色,因此,主办方派发给球场周围居委会的球票减少了很多。而据现场粗略估计,平时中央球场的比赛,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观众是以集体组织的方式来观看比赛的。 对于今年已赛程过半的中网来说,即使是上座率最高的男子单打决赛,依然无法达到满座。而在刚刚开始的女子比赛中,虽然有网坛世界名将毛瑞斯莫、达文波特和库兹涅佐娃等选手的加盟,但截至目前,女单决赛的球票销售也只有六成。 依照中网最初的规划,为期两周的赛事,票房收入应该达到1500万元到2000万元(含包厢)。但据张军慧介绍,中网今年的预期收入是七八百万元。 赞助商给货的多给钱的少 张军慧透露,每届中网的举办,耗资都在6000万元人民币左右,首届中网因为场馆建设上的投入,耗资更是庞大。 但由于票房无法达到预期目标,来自赞助商的赞助资金也没有太多的增长,第三届中网注定将延续前两届入不敷出的传统局面。据业内预计,今年中网的亏损数额可能会继续超过千万元人民币。 中网目前共有13家赞助商,其中有12家门槛为50万美元的白金赞助商,1家门槛为百万美元的钻石赞助商。赞助商阵容中不乏奔驰、索爱、松下、鳄鱼等世界知名企业,但由于更多的企业是提供实物赞助,虽然赞助商的数目每年都在增加,但中网实际上并未获得理想的的赞助金额。 主办方最初预计中网的纯投资期是3年到5年,但由于今年中网已经铁定无法止损,中网在最短时限内扭亏的设想已不可能实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军慧并未说明本届中网具体亏损了多少,他只是表示:“主办方完全可以以牺牲赛事质量为代价,通过降低赛事成本实现收支平衡。但作为一项要举办10年的长期赛事,这种短视的行为显然不可取。” 张军慧同时也表示:“乐观地估计,中网应当能在举办到第五年时实现收支平衡。” 商业赛事“义务”推广网球 在已经举办过的3届中网赛事中,场面最火爆、票房最高的是第一届。“那是打造中网的第一个阶段,需要靠具有号召力的球星扩大赛事影响。”张军慧回忆说,“但依照计划,中网应在随后的几年逐渐转变为以高水平比赛为特色,而不是停留在‘打明星牌’以求生存的低层次发展模式上。” 张军慧说,邀请实力派球员,或是有潜力的年轻球员是中网今年的战略,但9月8日,中网正式公布纳达尔、纳尔班迪安、费雷罗、海宁等多位中国观众熟知的大牌球星退出比赛。张军慧表示:“实际上,我们之后临时邀请的几名球员比起退出的球员毫不逊色,但中国的媒体和观众却似乎更重视球星的知名度。” “不可否认,真正懂网球的观众群体仍然太少。”张军慧说,“这种状况让我们感到,中国网球的基础薄弱程度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计。” “这也使中网大赛更大程度上承担了在中国推广网球的角色,还不能成为一项纯商业赛事。网球运动的社会普及达不到一定程度,网球比赛的商业价值也就不可能实现。”张军慧说。 本报北京9月18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