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鹰眼”也有“打盹”时 大多数球员态度不置可否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7日14:26 新民晚报

  网球场上的高科技,是事半功倍的好帮手,还是华而不实的小噱头?首次引入大满贯赛事的“鹰眼”装置,也许并非一无是处,但大多数球员的态度,却是不置可否。至少,不如组委会赛前期望的反馈:一致叫好。

  根据规定,在阿瑟·阿什和阿姆斯特朗两大球场,每位选手每盘比赛中都有两个“挑战”的机会,挑战司线员关于“出界与否”的判定。美网第一周,47场比赛中共有102次“
挑战”,而其中33项证明是误判并被“拨乱反正”。“很难说是好还是坏,我认为只是为比赛注入了新的东西。”罗迪克在周一与本杰明·贝克的比赛中两次使用“鹰眼”,但每一次都证明裁判的判罚正确无误。“球迷们多了个理由喊上两嗓子,常常是他们在看台上大叫‘挑战,挑战——’。4秒或5秒镜头重放之后,是欢呼或者是叹息。要知道,这只是比赛的新乐子。”

  对于新设备,球员们也正在慢慢热身适应中。开赛最初两天,每场比赛“鹰眼”被使用的频率为1.52次,而一周后这个数字上升至2.17次。不过也有强硬的反对派,快人快语的萨芬便是代表。“我真不明白他们为什么花大钱铺设这些装备。”哪怕萨芬因为“鹰眼”追回比分,获得好处,他还是对高科技说“不”,“而且,这家伙也不是百分之百地准确。有些时候,你明明看到那个回球的痕迹就在那儿,在线外。但等到镜头重放,却显现是压线。我相信我的眼睛比‘鹰眼’准确。”

  费德勒这一回也与萨芬处在同一阵线,“

网球,应该是人的运动,而不是机器的运动。这些钱,用来赞助有天赋的小球员,那可有意义得多。”

  不过,不论球员们的反应如何,最有财力的美网还是决定将高科技进行到底。来自组委会的消息:“明年,我们将在更多的球场投入‘鹰眼’装置。”那好吧,让我们一起“挑战”吧!

  特派记者华心怡(本报纽约今日电)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855,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