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李娜痛失好局深表遗憾 莎拉波娃赞其进步神速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9月06日02:30 现代快报

  

新华社纽约9月4日电(记者 梁希仪)中国队在美网的女单“独苗”李娜4日在第四轮比赛中,痛失两个良好开端后连输两盘,被俄罗斯美女莎拉波娃淘汰出局,无缘8强。

  24号种子李娜曾给球迷很大希望,给3号种子莎娃巨大压力。第一盘,她曾以4:1遥遥领先,但后来被连扳5局,葬送大好局面。第二盘李娜的开局又不错,分别以1:0和2:1压着莎娃,但后来又被很快追上,并一路败下阵来。双方比赛历时1小时18分钟,李娜失利的两
盘比分是:4:6和2:6。

  李娜的主要差距在发球和非受迫性失误上。两盘比赛,莎娃有两次发球直接得分,李娜却没有;而莎娃的非受迫性失误为25次,李娜则多达30次。

  郑晏组合

  挺进八强

  □新华社纽约9月4日电(记者 梁希仪)中国在美网的最后一个女单“独苗”李娜4日连输两盘被俄罗斯美女莎拉波娃止步16强,晏紫/郑洁这对女双组合成为惟一的最后希望,她俩在第三轮比赛中直落两盘击败对手,进入8强,确保了至少与去年一样的成绩。

  李娜出局之前,2号种子晏紫/郑洁在女双第三轮以6:3和6:4战胜美国的哈克罗兰德和俄罗斯的沃斯科波耶娃,顺利进入前8名。这场球也是她俩在这次美网发挥最好的一场。前两轮,二人都经过3盘激战才过关。

  晏紫/郑洁击败的这对跨国组合虽然是非种子选手,但首轮曾淘汰奥运会冠军、中国选手孙甜甜/李婷,而且当日比赛一开始曾连赢两局,给了中国组合一个下马威。不过,中国选手显然早有准备,之后两人成功保住发球局,接着又破对手的发球局,从而打开局面,直到获胜。

  阿姆斯特朗球场,人们为莎拉波娃而来。不过他们却发现,中国姑娘李娜比想像中强大。北京时间昨天,李娜在美网第4轮中率先打破莎拉波娃发球局,但关键时刻的不稳定,导致全盘皆输。

  比球技

  在李娜与莎拉波娃之前的三次较量中,她无一胜绩。“我甚至一盘也没赢过。”虽是调侃的口吻,但李娜赛前为自己壮胆,“任何事情,都有头一回,不是吗?”

  憋着一股子劲,李娜走上场去。她又狠又快的回球,让莎拉波娃很不适应,很快在第一盘中以4:1领先。发球,是李娜的小武器。68%的一发成功率,甚至比莎娃还高出10个百分点。

  但是,发球是把双刃剑。作为激情型的选手,一旦李娜不能施展自己的长处,她便开始崩溃。第一盘4:1后,莎娃连赢5局以6:4获胜。“我得承认,不顺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自己球拍是怎么挥出去的。第一盘本来很有机会……”声音渐渐沉了下去,李娜很有些沮丧。

  比嗓门

  比赛之前问李娜,你们两人的正手击球,都很有力,谁会更有力?李娜笑着垂头思考几秒:“我想有一点可以肯定,她一定叫得比我有力。”

  事实证明,莎拉波娃不只是嗓门这个指标强过李娜。在落后时坚定的自信,在关键球时开阔的视野,甚至是对于比赛节奏的掌握,也明显高出一截。

  比耐心

  从小到大,所有人对李娜的评价都是“一根筋”。无论是做人,还是打球,只要是认准的事,她都会坚持到底。比如,她逼迫型的进攻打法。

  从比赛一开始,李娜便试图将球打得更深些,迫使对手的回球少些攻击性。但她常常过于追求角度,以至于回球出界。“从小到大,很多人说我傻,打不通还是这样打,认死理。但我的理解是,如果这是你的长处,你就该坚持。你不可能因为不同的对手,每场比赛都变化不同的战术,甚至以自己的弱项为武器。”

  李娜的坚持,却以失败告终。她缺少的从来不是勇气,不是能力。有些时候,在适当的范围内,有变才会通。心怡

  莎娃赞李娜:

  进步神速

  □快报讯 虽然在美网女单第四轮比赛中战胜中国选手李娜,但莎拉波娃赛后承认自己在比赛中有些慢热,“今天我的开局非常不好,进入状态比较慢,”莎娃说,“我匆忙地进入比赛,发球也找不到感觉,但是在1:4落后时,我反而轻松了。”

  对于比赛,莎娃说:“李娜今天打出了很多好球,我的意思是,一旦她打上了道,我真的很难接球。但是今天李娜的失误比较多,利用她的非受迫性失误,我成功破发了。从那以后,我的发球也找到感觉了,也掌握了比赛主动。”虽然拿下了比赛,但是这位俄罗斯美女对李娜的表现印象深刻,“我感觉,李娜每年都有提高,越打越好。每一次和她打球,我们的比赛都进行得比较艰难,我总是会在比赛中被破发,这总是让我很沮丧,所以我知道和李娜的比赛需要多加小心。”

  (中合)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90,000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