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洁从双到单甜蜜转型 中国球员缺乏个性引发思考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8月14日14:24 新民晚报 | |||||||||||
好事,成双而至。排名刚刚突破性进入前40位的川妹子郑洁,北京时间今天凌晨在总奖金额为14.5万美金的WTA四级赛斯德哥尔摩网球赛中以6比4、6比1轻取赛事1号种子前法网冠军俄罗斯名将米斯金娜,夺得个人生涯的第三座WTA单打冠军奖杯。
轻松获胜 郑洁的单打折桂,使国际媒体的关注又一次聚焦中国网球。路透社以“双打专家”成功转型为线索,对郑洁在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体育精神和不俗实力予以肯定。在以6比4赢得争斗非常激烈的首盘后,郑洁依靠自己在后场很有准星的大力抽球,调动米斯金娜的跑动,控制场上节奏并最终轻松再得一盘。“排名35位的郑,让2004年的法网冠军丢掉了信心。” 而斯德哥尔摩公开赛的官方网站也以“自信,沉着,灵敏”来形容这位23岁的中国冠军。“她非常稳定,并且迫使米斯金娜疲于奔波。中国姑娘的优势,不仅仅在双打赛场上。”郑洁在去年的澳大利亚莫拉里公开赛,以及今年5月的葡萄牙埃斯托利尔公开赛上,都曾问鼎冠军。 中途转场 在瑞典首都的这场决战,对于郑洁来说并非毫无波折。原本比赛在奥林匹克体育馆进行,双方在第一盘战至1比1平后,突然大雨瓢泼。在苦等三个小时,雨势仍旧不减的情况下,组委会决定将比赛场地转移至附近的室内场馆皇家网球会堂。于是,大批球迷排成长龙浩浩荡荡步行约1600米前往新场地为两位姑娘喝彩,成为决赛中独特的风景。 斯德哥尔摩奥林匹克体育馆,是为了1912年的夏季奥运会而建造。在世界上正被使用着的奥运场馆中,它拥有最久远的历史。“我很喜欢能在这种历史的氛围中表现出自己最完美的一面。”落败的米斯金娜,今年已第三次在决赛中落败。这一回,在“历史的见证”下,郑洁成为更强大的一方。米斯金娜现排名世界第11位,虽然近来没有什么抢眼的表现,但她一直以稳定的表现位居女单前15席。“郑是个很难缠的对手。虽然在两年前的2次较量中我都战胜了她,但她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并且我也不在自己的最佳状态。”米斯金娜也是去年斯德哥尔摩公开赛的亚军。 甜蜜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美联社在赛后报道中,错误地把李娜在1个月前温网闯入8强的历史性突破,算在了郑洁的身上。但这个疏忽,却更应该引发中国人的思考。 随着中国女网在国际大赛中越来越多的出彩表现,她们比原先受到了来自国际媒体更大的关注。但几乎每一次成稿前,所有的外国文字记者和摄影记者,全都要找中国记者确认“哪个是哪个”。亚洲人长相难以区分,这是其一,中国球员缺乏个性,才是关键。“她们不疯狂,也不激动,她们的表情都是一模一样的。”辛西亚·兰姆是美国资深的网球摄影记者,她的个人摄影展上曾有一张李娜平静如水的照片。 甚至,中国选手的答记者问,也总是温吞水式的,她们不懂回答的技巧,更愿意回答“是”或者“不是”。美国《网球》杂志总编辑彼德·波多在采访了多名中国选手后有些忍无可忍,他在自己的个人博客中写了长长的一篇《中国式个性》:“职业网球的全部,不只是球场上的高下。让自己打得漂亮,活得精彩,才是WTA倡导的网球生活方式。请中国球员,多一些个性,让我们可以区分每一个,记住每一个。” 本报记者华心怡 郑洁在比赛中全力击球图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