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网目前苦孩子当家 如今选材开始论家境好坏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6年01月27日08:16 中国青年报 | |||||||||
随着郑洁、晏紫这对四川姑娘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上连克强手,一路杀进女双决赛,中国女子网球又一次成为舆论关注热点。中国女子网球队6名主力队员均为平民家庭出身,她们改写了中国女网的历史。 6名主力都是苦孩子
人们津津乐道于“中国网球在大满贯赛事上的历史性突破”、“她们将刺激中国网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就像诺德·拉瓦的出现,带动了澳洲网球的大发展,海宁和克里斯特尔斯的崛起,使得比利时的网球迅速成为流行运动一样。 但郑洁、晏紫,以及雅典奥运会网球女双冠军孙甜甜、李婷等中国女子网球队员却与几乎所有外国选手都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中国的网球队员都是平民家庭、甚至是困难家庭出身,而网球运动的开展却需要昂贵的器材、场地、训练等费用,在国外,一般只有殷实人家的子女才能投身于这项贵族运动。 四川队网球教练蔡洪玲,曾执教郑洁和晏紫10多年。她告诉记者,郑洁的父母现已双双下岗待业,晏紫的家庭则是普通的双职工家庭。“按照这种情况,郑洁和晏紫的家庭对她们训练、比赛以及生活等开支,是没有能力承担的。”蔡洪玲说,“四川队提供了所有的训练保障条件,一直到她们被选进国家队为止。” 郑洁、晏紫离开四川队已经好几年,但直到今天,蔡洪玲仍对这两个女孩艰苦的成长经历颇为感慨:“她们不仅吃过训练的苦,还要承担家庭困难的压力。我想,这对于外国网球选手来说,一定是难以想像的。” 据中国网球协会透露,目前中国女子网球队的6名主力队员全部是出身平民家庭,中国网协新闻发言人谢弥青说:“如果不是依托从体校到国家队这一完整的国家培养体系,这些队员是不可能跻身开销巨大的竞技网球运动中的。” 2002年,中国网球协会意识到不充分参与国际赛事,就不可能让中国网球水平真正提高。于是,中国网协开始实施女子网球的国际战略,中国女子网球队获得了一年少则10几次、多则30余次国际比赛的机会。2004年雅典奥运会前夕,时任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的张小宁曾向记者透露,中国女网一对双打选手1年的花费在100万元左右。今天,中国网协则向记者表示,现在中国网球队的花费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数目。很显然,如果没有国家支持,中国很少有家庭能够承担得起这样的花费。 如今选材开始向家境好的倾斜 中国网协同时也表示,对网球投入如此巨大,除了因为奥运争光计划的需要外,也希望通过提高网球运动成绩来刺激网球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 2002年,国际网坛的顶级赛事———大师杯赛首次落户上海,引发了国内的“网球热”。2004年开始,北京中网公开赛进一步以赛事的影响力推动了网球在中国的普及。但由于赛事的主角基本是外籍选手,国内的网球热很快出现后劲不足的局面。 中国网球协会今天向记者表示,必须培育出本国的高水平选手,因为像举办中网这样的赛事,仅仅是为普及网球运动提供了一个平台,而一个运动项目持续性的热度,一定需要本土的体育明星作为推动的载体。 中国女子网球选手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和本次澳网上的优异表现,均造成了轰动效应。中国网协预计,在这次郑洁、晏紫打入澳网女双决赛之后,国内势必将掀起新一轮的网球热。 不过,中国网球队员的“苦孩子”出身很可能也将成为一个历史的记忆。在本次澳网上小有成就的袁梦,是首名非国家培养而达到世界水平的中国网球运动员。网管中心主任孙晋芳在澳网现场对袁梦的成长模式大加赞扬,并表示,像袁梦这样的运动员将会越来越多地被国家队吸纳。 而在四川,曾经培养过郑洁、晏紫等优秀网球选手的教练们则在议论,今后在挑选网球苗子时,将越来越向家境好的小孩子倾斜,一名教练告诉记者:“体育毕竟还是社会化活动,队里不可能永远都负担着投入培养费的责任。我们也希望小孩子的家境能好一些,至少也能让她们在生活上少吃点苦。” 虽然像郑洁、晏紫、孙甜甜、李婷等队员由国家培养的成长模式在今天仍然是中国竞技网球力量的主流,但中国网协也表示:“今后,队员的来源将多元化,因为国家的承担力是有限的。” 事实上,类似于国家网球队队员李娜炮轰国家队体制、彭帅要求单飞等事件也在让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感到困惑,“如果是个人或家庭方式培养的队员,决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 但不可否认,如果没有像郑洁、晏紫等队员的努力,中国网球运动的发展将肯定达不到现今的水平。中国网球协会表示:“这几名队员就像是中国网球运动发展的推进器,没有她们,像袁梦这样的运动员就不会那么快出现,网球人才培养的多种模式也就不可能成为现实。” 慈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