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网球队10年发展路:德国留学受辱 走出去收成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5月11日10:24 《足球·劲体育》 | ||||||||
初春的一个早上,天津网球队的队员像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网球场上,北方的初春其实还没有多少春意,明媚的春光下阴冷的气流让外出的行人不得不多加件衣服,天津网球队总教练王金禄和队员也穿着厚外套来到球场。 这天上午天津网球队的训练内容是队内比赛,由于风大、天冷,一些队员怕着凉,不愿穿着短袖单衣在这样的天气下流汗比赛,他们不敢直接向王金禄提出进入室内球场比赛
王金禄的肤色比普通的天津人要“巧克力”得多,和网球这项运动沾边的人都逃不过太阳的 “恩赐”,而他“殚精竭虑”的头顶也缺少应有的生气,每当回忆起天津网球的往事时,他额头上悄然出现的那几道深浅不一的纹路,仿佛混杂着这十多年来经历过的酸甜苦辣。 自愿留在“民工队” 1993年,天津网球队陷入了空前的低潮期,七运会天津队止步于前八名,刘树华、王金禄等一批优秀运动员先后退役,后备力量严重匮乏。当时已接到国家队调令,正准备前往国家网球队任教的王金禄突然收到了多年队友兼好友刘树华的挽留,原来正在筹建天津网球中心的刘树华希望他能够担任球队的主教练,帮助天津队渡过难关。 那天晚上,刘树华将王金禄叫到自己家吃饭,由于两人从小就是好朋友,两家人的关系走得非常近,菜没吃几口,刘树华就单刀直入了。当时天津队原有的软硬件设施均已落后,需要更新换代的力度很大,独立出来单干的网球中心势必要面临很多的困难,而国家队各种优越条件是天津队没法比的,刘树华起初也没有太大把握能留住王金禄,他本想给王金禄留一些时间,让他好好考虑考虑,但随后发生的事情却让他至今仍感动不已。刘树华示意挽留王金禄后,王金禄低着头,什么也没说,不一会儿,王金禄突然拿着酒杯站了起来,拍着刘树华的肩膀说,“只要你信我,朋友的事我就不能不管,咱哥俩儿以后还在一起干”,随着两只玻璃杯相碰而发出的清脆的声音,王金禄留在天津的事也就敲定了。 由于拒绝了国家队的调令,王金禄在一些人的眼中落下了不识抬举的印象,不过,1999年王金禄凭借着出色的带队成绩重新获得了国家队的青睐,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家队教练,这一拖就是六年。 网球中心成立后,王金禄当主教练的日子过得非常艰苦,由于刚刚从体工大队独立出来,网球中心一没资金、二无赞助,训练设施极度缺乏,一切都要白手起家,摆在这位耿直汉子面前最让人头痛的,而且必须解决的就是队员的吃住问题,当时十几名小队员全部挤在一间并不宽裕的平房内生活,而中心现有的条件根本无法解决这一问题,为了让小队员安心训练,他干脆住到了队里,既当教练,又当父亲。 在那段最艰苦的日子里,王金禄还曾经向朋友伸手,借煤气罐给队员们做饭、开小灶。第一次去朋友那里借东西时,他有些难以启齿,扭捏了半天才说明了来意,起初不明所以的朋友很痛快地将东西借给了他,第一次开口求人的他很感动。 此外,当时的天津队连一块专业的球场都没有,每次训练,他和弟子们都不得不自己动手先整理出一块平整的场地,才能练习。他们的举动在一些人眼中成为了笑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网球队一直带着“民工队”的绰号。 就是流血,也要挽回尊严 1994年七月,王金禄获得了第一次率队“留洋”的机会——前往德国萨尔州交流学习,当时这个机会对于正处于发展初期,一穷二白的天津网球队无异于一次前往天堂的旅行,然而,事实远不如王金禄所想像的那样,等待他的远非天堂的美丽,而是一段至今永远无法忘记的耻辱。 当时国际网坛正是德国金童玉女格拉夫和贝克尔的天下,德国被世人誉为网球的王国,满怀憧憬的天津网球队微笑着踏上了这片圣土。很快,这种快乐的心情就被屈辱代替了。 抵达萨尔州后,傲慢的德国人对这支来自东方的、穿回力球鞋,拿木质球拍的球队产生了极度的轻视,他们将天津队扔在州网球训练基地后就消失无踪了。前三十天内,天津队没有见到一名服务人员,基地方面甚至没有给他们配备一名翻译,语言不通的天津队因此遇到了许多无法解决的困难。 最让王金禄无法容忍的是,德国人在饮食上对他们的折磨。萨尔州网球基地每天三餐的伙食供应总共才有五到六个小面包,每天住在基地(德国队员都实行走训,到基地训练,回家休息)、还要保持很大训练量的四名小队员总是无法填饱肚子,为了不让队员饿肚子,王金禄就偷偷地拿自己大部分口粮分给小队员,而他一边挨饿,还要一边向他们撒谎——“我已在外面的饭馆吃过了”,当时经济异常拮据的天津队在德国根本无法吃一顿馆子。 为了改善这个状况,王金禄曾多次找到基地方面磋商,然而德国人的傲慢和语言问题却使他的尝试全部失败了,好强的王金禄被深深地刺通了。为了保持中国人的尊严,为了让小队员学有所成,更重要的是——证明中国人也能打网球,即使天津队的装备仍停留在木球拍上,但王金禄仍然向队员下了“死命令”——不能安安静静地忍受这种屈辱,要用成绩赢得别人的尊重。“外国人是势利的,你的实力超过他,他才会尊重你,所以我们只有刻苦训练才能赢得尊重,学有所成,不枉此行。” 此后,天津队一直在艰难地支撑着,但天津队训练质量却没有降低,相反,小队员比以往练习得更加刻苦卖力。萨尔州基地的训练场上每天都能看到天津队队员的身影,即使节假日也不例外。 1994年八月十五那天,天津队仍然在基地练习了一整天,晚上过节的时候,基地里空荡荡的,由于没有条件,他们根本无法与家人联系,更别说一顿丰富的晚餐。想家的小队员们都哭了,王金禄其实也有些感伤,但是他还是硬起心,训斥了那些抽泣着的队员,“条件艰苦点算什么,屈辱才会让我们更加难受,我们要为了赢回自尊而战,男人应该为尊严而战,不要说是流汗,就是流血也要在所不惜。” 在这种精神的感染下,天津队的综合实力在德国留洋的半年时间里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天津队回国前,萨尔州十余家俱乐部共同举办了一项赛事,天津队的四名选手在100个德国同龄人中包揽了前四名,此举惊动了萨尔州网球协会的官员和当地的媒体,也彻底改变了德国人对天津网球队的看法。然而当王金禄与队员一起举起奖杯时,德国人不可能体会他们弯弯的嘴角里隐藏了多少辛酸。 坚决“走出去” 2002年,当天津网球男队拿到了全国联赛冠军后,女队已经实现了全国联赛三连冠,北京等老牌强队的实力削弱使天津女队在国内网坛已经罕有敌手,总教练王金禄并没有将目光局限在国内,为了让天津队的优秀选手能够快速地提升战力,与国际接轨,当年6月彭帅在经纪人的运作下前往由美国前著名女子网球运动员埃弗特创办的网球学校深造。不久,天津队另一名年轻选手刘楠楠也获得了赴美留学的机会。 上个世纪90年代,网球中心成立不久,前往德国萨尔州的留洋经历可以说是天津网球“走出去、请进来”人才培养模式的最早尝试,尽管第一次留洋的过程并不一番风顺,但留洋所取得的收获却是王金禄非常认可的——中国网球与国际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种差距只有通过不断留洋,接受人家的先进训练理念和不断地参加高水平的赛事才能缩小。 由此,当天津网球本世纪初开始称霸全国,拥有足够资金的时候,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才进入了真正的高潮期。彭帅、刘楠楠是中国网球协会与外国经纪人公司合作全新包装进军国际职业网坛的“幸运儿”,由于常年在美训练、比赛,她们一年的花费相当可观,除了比赛奖金等一些有限的补偿外,大部分的费用主要由天津网球中心负担,不过现在运转正常的网球中心应付起来绰绰有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