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中国网球尝到奥运金牌甜头 接轨国际酝酿新的突破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11日14:22 青年体育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段少武 北京,中网在一片热烈气氛中圆满收场;上海,喜力在平静安详中完成使命;广州,第一次让WTA的单打冠军留在了本土。网球在中国已经出现了持续升温的状况,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中网国内联赛也将继续进行,一系列ITF的比赛将在中国各个城市开打,大师杯将在未来3年里留在上海。

  有了大大小小的比赛作为依托,中国网球也就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我们 也欣喜地看到,网球运动管理中心正在利用这个契机,酝酿一场大的变革,试图让中国网球真正走向世界。

  “阴盛阳衰”

  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张小宁近日表示,在女子网球获得突破之后,男子网球必将被列为下一步的重点。

  在不久前进行的喜力网球公开赛上,中国男子网球一号选手朱本强对媒体表示,中国男子网球运动员的机会太少了。女子获得好成绩是因为国家全力支持,在资金和各种政策方面给以配合,而相对来说,国家对于男子选手的重视程度要小得多。

  回顾前些年中国网球的发展,确实存在着重点培养女子选手的局面。九十年代中期有李芳,九十年代末期有易景茜;二十一世纪初,又是先有李娜、李婷,后有孙甜甜、郑洁、晏紫,国家在女子网球方面花了不少力气。这个局面也是由男子水平低造成的,不能一味责怪国家网球运动管理中心。张小宁就表示,事实证明,以女子,特别是以女子双打作为突破口的培养模式是正确的。在女子网球获得突破之后,男子网球必将被列为下一步的重点,如男子双打,男子选手的培养也将参照女子的方式进行。

  的确,在世界网坛,双打比赛的奖金甚至只有单打的几分之一,因此许多高水平选手都放弃双打的比赛,因此这是中国网球缩短与世界网球距离的捷径。

  联赛升级

  8日刚刚告一段落的“中坤杯”男子网球俱乐部联赛首轮,为奥运会以来持续升温的网球热潮画上句号。俱乐部联赛堪称中国特色,它诞生最初就出于为选手增加比赛机会为目的。今年,中坤集团与中国网协签订了赞助赛事五年的协议,力求在赛事整体面貌和市场化、商业化和品牌化方面做些工作,以使联赛成为一个品牌赛事,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次“中坤”中网联赛,共有16个俱乐部参赛,创下了6年来联赛参赛队伍最多的新纪录。另外,我们还看见中国无人问津的联赛竟然吸引到了高水平的外援参加。例如,成都高新队聘请的两名世界排名在150至300名的西班牙选手表现优异,让这支刚刚组建的队伍,成功挤进了夺冠行列。

  中网协会官员表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引进外援的目的是交流、促进各队水平提高,而联赛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利于推动网球运动的发展。

  和两年前刚刚起步的女网相比,男网面临的困难更大。几位国家队选手,排名分也与ATP低级赛事的门槛相去甚远。将国际赛事请入中国,用外卡磨练中国男网成为一条出路。张小宁表示,在少数尖子选手走出国门参与到世界职业赛事的同时,大多数选手还是要以国内赛事为主要锻炼手段,中国网球协会今后将多增加一些男子赛事,除了俱乐部联赛,还将引入更多类似中网这样的赛事帮助选手升级。

  娃娃工程

  从当今的网球格局看,许多网球明星都是从小时候就表现出绝佳的技术水平。对于幼年选手来说,中外选手不会出现明显的技术差别。中国网球从来都不乏好苗子,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年轻的网球人口越来越多。但遗憾的是我们的苗子最终都被埋没了。

  一名业内人士说:“大家现在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年纪小的时候我们看不出谁占优势,毕竟中国现在网球的教育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以后的发挥更多的是取决于一种系统的完善。在国外,一个优秀选手背后就是一个完整的公司在围绕他一个人运作,这样的后勤保证肯定会让运动员们能静下心来,努力经营自己的网球事业。当然,中国现在也不必要去照搬这种模式,但如何找到适合中国的职业化道路,如何让这些孩子们能真正地融入到职业大家庭去则是一个大问题,做到这些,中国网球才能开始乐观。”

  孙晋芳对未来也出言谨慎:“中国网球整体水平上要在世界立于不败之地,摆在我们前面的路还很长,我们还要慢慢走,因为中国网球还没有形成真正雄厚的人才群。”孙晋芳透露:近期中国网协准备投资数百万元,请来国外高水平教练,主要针对中国网球的基础——青少年进行培养,培养的形式将是多样的。同时,中国网协还准备抽调一些年轻有为的教练员,跟踪这个青少年培养活动,争取学到一些国外先进的网球理念,从而在根本上改变中国网球基础薄弱的问题,争取尽快培养出一大批高水平的网球人才。

  小平同志说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现在网球运动迎来了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看来网球选手也得从娃娃抓起了。

  接轨国际

  “排名与实力”的讨论似乎是中国网球界永远的话题,没有钱无法打比赛,不打比赛就没有积分,没有积分就无法参加大赛,无法与高手过招,中国网球好像陷入了这个怪圈,始终走不出来。

  中国女网如此,男网就更别提了。中国网球整体实力不济,经费不足,权衡再三,中国网协采用的是“丢卒保车”的做法,他们把可能“打出来”的女网推出国门,而男网则成了无足轻重的小“卒”,只在国内打着不咸不淡,没人待见的俱乐部联赛。

  与国际网联的ATP排名一样,中国国内也有一套排名,这有点像单位里的“内部粮票”,可惜网球是一个高度职业化、也是高度一体化的项目,国际上大大小小的比赛、包括奥运会、亚运会遵从的都是ATP的排名系统。国内的排名游离于国际比赛之外,选手们得不到积分,当比赛来临时,他们甚至都没有资格参加。最重要的是他们找不到职业选手的感觉,他们国际比赛的经验更是少之又少,所以到了赛场上,他们战术变化与处理球的能力都不如对手,输球也就在所难免。其实想想这样的国内排位大可不必,国内男一号又能如何呢?这样的排位只能反衬出中国网球与世界的差距。

  走出去,到职业圈里闯荡,才是中国网球发展的惟一出路。

  中国网球运动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1989年当张德培勇夺法网冠军后,众多国人认识了这位美籍华人,更认识到华人也能立足于世界职业网坛。九十年代初,随着职业网球赛事——北京网球公开赛的引入,特别是张德培的连续参赛,使得国人近距离认识了职业网球。加上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一部分人已能够承担网球运动比较昂贵的费用,加上网球运动适宜各年龄段的特点,网球爱好者的人数稳步上升。特别是近两三年,中国运动员也开始在职业赛事和奥运会上有所斩获,这大大刺激了网球运动在国内的推广,让很多爱好者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李婷/孙甜甜在奥运会上的突破不但激发了国人对网球的热情,也会促动政府加大投入,目前还可以借助北京奥运的东风,形成新场馆的建设和群众热情相结合的网球热潮。

  中国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消费能力,世界职业网球组织也盯上了中国这块潜在的大市场。这样,就有了2002年大师杯赛、上海公开赛、中国公开赛,随后广州还要承办女子公开赛,上海还获得了2005年至2007年的大师杯赛主办权。这些赛事能落户中国无疑是世界对中国经济活力的认可和中国网球运动前景的看好。

  中国的经济用二十多年时间取得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时间创造的成绩,中国的网球运动同样也需要相当时间才能问鼎顶级网球赛事。世界网坛盯上了中国这块市场肥肉,中国网球运动管理中心也发现了这个革命的机会,期待这场求新、求变的革命,相信中国网球在革命之后能沐浴到改革的春风。



 

评论】【网坛风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 【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北京马拉松名单公布
北京马拉松各队旗手
组建属于你们的团队
免费主页空间送给你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免费申请最酷球队主页
NIKE九月新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